全球病例破千,猴痘能通过空气传播?

全球病例破千,猴痘能通过空气传播?,第1张

全球病例破千,猴痘能通过空气传播

文/牛河

人们对猴痘是否会通过空空气传播的担忧与日俱增。

最近,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下简称CDC)突然改变了旅行者预防猴痘的指南,其中包括“戴口罩”,称“戴口罩有助于保护你免受多种疾病,包括猴痘”。

《纽约时报》评论说,这一变化表明了当前猴痘爆发中很少讨论的一个方面:病毒可以通过空空气传播,至少是在短距离内。

尽管这条旅行建议很快被删除,理由是避免对这种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产生“混淆”,但疾控中心仍强调,在猴痘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考虑戴口罩。

有分析认为,疾控中心预防政策的改变可能是“隐含的”,猴痘也可能像新冠肺炎一样通过气溶胶传播。香港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教授金东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疾控中心删除了(戴口罩的建议),并不代表不需要戴口罩”。

自5月7日英国报告首例病例以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6月8日表示,根据最新数据,29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超过1000例确诊病例。

已经隐藏了几个月了

猴痘不是一种新疾病。它因1958年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而得名。1970年,在刚果发现了第一例人类猴痘。猴痘病毒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与天花类似,感染后也会出现类似症状,但较轻。

一般来说,感染猴痘的人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腰酸背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初始阶段,然后它可以发展成一个大范围的皮疹在脸上和身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会在2至4周内自动消失,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新生儿、儿童和患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症状和死亡风险。

多年来,猴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主要是因为其传染性弱,死亡率低。

猴痘病毒有两个进化分支:西非和刚果盆地(中非)。刚果盆地分支似乎更容易引发严重疾病,此前报道的死亡率高达10%左右,被认为传染性更强;西非分支病毒的感染常引起自限性疾病,偶尔会导致部分个体的严重疾病,死亡率约为1%。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疾病信息公报,初步数据分析显示,在欧洲和其他非流行区检测到的猴痘病毒株属于西非的进化分支。

美国联邦卫生官员表示,目前,该国大多数病例与欧洲的病例属于同一病毒株,但在两个样本中检测到不同的病毒株,这与2021年一名从尼日利亚返回后出现猴痘症状的患者的病毒基因测序相似。

这意味着,早在美国爆发本次猴痘疫情之前,该病毒可能已经在该国“秘密传播”,但传播程度并不大,或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不同猴痘病毒株的发现表明,目前的传播是通过多种来源从非洲到欧洲和其他地方。”据金东延分析,这些累积的猴痘病例不是一夜之间发现的,相当于通过回顾性调查挖出了过去的病例。

他进一步解释说,以前可能有猴痘感染的病例,但当时没有发现,所以看起来像是突然爆发。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轮猴痘疫情在5月7日首次被发现之前,可能已经隐藏了至少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可以通过空气体传播?

“不寻常的是,在通常没有猴痘病例的国家,现在出现了感染病例。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爆发。”世卫组织的首席猴痘专家Rosamund Lewis博士说,大多数猴痘患者的症状并不严重。世卫组织将其归类为中等风险,因为猴痘正在以前从未报道过的地方传播,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正在迅速发展。

据了解,猴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身上的体液或疮口,或接触过体液或疮口的物品(如衣服或床单)传播。

此前,疾控中心删除了猴痘旅行健康须知中“戴口罩”的建议,对空气体的传播不予回应。然而,在6月9日发布的处理猴痘的指南中,疾控中心建议,感染猴痘的人如果可能与他人有密切或面对面的接触,应戴上口罩。在医疗机构,疑似或确诊猴痘感染患者应安排在单间;任何可能传播口腔分泌物的操作(如插管、拔管)均应在空空气传播感染隔离室进行。

那么,猴痘病毒会通过空空气传播吗?

"当人们面对面密切接触时,它也可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CDC指出,在目前的猴痘病例中,感染者通常与其他感染者有密切和持续的身体接触,包括性接触、接吻、拥抱或触摸猴痘的身体部位。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教授卢·纪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猴痘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但这并不等同于空空气传播。“一般来说,猴痘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即使是近距离接触,也很少通过空空气传播。”他说。

CDC还指出空空气传播和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有重要区别。当小的病毒颗粒悬浮在空气体中,并能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空气体传播。这些颗粒可以在气流中传播,有时甚至会在感染者离开后感染进入房间的人。相比之下,猴痘可能存在于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等飞沫中,从空气中会迅速脱落。但猴痘的远距离传播(如空空气传播)尚未见报道。

金东延说,根据之前天花病毒确定的传播途径,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接触感染者身体受损的痘)是猴痘病毒可能的传播方式。

此次疫情中,目前发现的猴痘病例主要是男同性恋、双性恋等男男性行为者。然而,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过精液或阴道液传播。

在金东燕看来,目前普遍认为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接触过程中的传播。但目前无法确认是如何传播的,相关证据链也尚未建立。在他看来,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男性患者大多是在接触了其他感染者生殖器附近的破痘后感染的。

世卫组织指出,猴痘感染的风险并不局限于性活跃的人群或男男性行为者。任何与感染者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人都有危险。

许多国家已经准备好了

随着猴痘疫情的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做好战斗准备。

6月6日,美国CDC将猴痘疫情警戒级别提升至2级(共3级),以应对近期爆发的猴痘疫情;英国健康安全局在6月7日发布的一份公报中将猴痘列为应报告的传染病。

6月8日,韩国政府发布公告,将猴痘指定为二类法定传染病,还计划引进第三代猴痘疫苗。二级传染病出现或流行时,必须在24小时内申报,感染者必须隔离。

据了解,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的疫苗,但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属于同一种病毒。这种相似性使得天花疫苗可以交叉保护猴痘。研究表明,天花疫苗(牛痘)可以保护人免受猴痘的侵害,有效率约为85%。

为了应对潜在的传播风险,美国表示,正在向接触过该病毒的高危人群分发3.6万剂疫苗。此外,英国和德国都表示已经订购了疫苗。

近期,中国海关总署也将猴痘列为重点防控对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所所长徐文伯在6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有能力对疑似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的检测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输入性猴痘病例。

据徐文伯介绍,中国疾控中心建立了猴痘病毒基因双靶标检测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在非洲塞拉里昂得到验证,可以及时发现输入性猴痘病例。

“未来在中国出现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金东延说,天花疫苗在体内产生的免疫效果是终身的。一般40岁以上的人目前都接种过天花疫苗,体内有免疫记忆,相当于这个群体在整个人群中构建了一个“中间屏障”。

他说,“即使有零星病例,也不太可能在中国出现大规模爆发和广泛的人际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329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