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数字经济拥抱算力时代

赋能数字经济拥抱算力时代,第1张

共筑数字经济底座中国算力网——智算网络正式上线

(观察者网消息)6月15日,华为在2022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大会上分享了鲲鹏、盛腾、欧拉在业务、生态、技术上的最新进展,并带来了一系列重磅发布:9家合作伙伴同时发布欧拉操作系统商业版;中国计算网——智能计算网正式上线;大模型全流程使能系统发布,构建中国大模型生态;从科研创新到产业落地,打造AI大模型产业化新模式;发布行业数字化智能转型新架构,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目前,鲲鹏和盛腾的合作伙伴超过4500家,推出的行业解决方案超过12000个,鲲鹏和盛腾的开发者数量超过200万。产教融合协同教育基地“智能基地”项目,赋能3000名教师,开设1500门课程,覆盖学生超过30万人。

鲲鹏深耕产业数字化

鲲鹏不断升级基础软硬件平台,赋能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生态发展迅速。硬件方面,坚持优先考虑合作伙伴。今年合作伙伴出货比例已经超过90%。基础软件方面,今年3月发布了欧拉首个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版本open Euler 22.03 LTS;OpenGauss数据库3.0版本也已上线,支持多种场景;同时,对鲲鹏DevKit和鲲鹏BoostKit进行升级,使开发者能够高效原生开发。

鲲鹏携手合作伙伴,全面进入各省市政务云、金融核心交易系统、运营商三多云、电力调度等行业核心场景。鲲鹏产业科技生态满意度稳步提升,今年有望达到75%。主流场景已支持,软件生态兼容瓶颈已消除。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不断丰富南北方的生态支持。Euler支持南方多样化设备,早已实现主流计算架构100%全覆盖,包括ARM、x86、RISC-V等所有主流CPU指令集,同时支持NPU、GPU、DPU等各种异构计算能力。欧拉向北实现IT、CT、OT全场景应用,与合作伙伴合作,适配超过10000个应用,主流应用场景100%支持。同时,通过共享分布式套件,可以进一步实现与鸿蒙系统的互通,共同服务于整个数字场景。

欧拉开源两年以来,产业共建成效显著,发展超预期。欧拉社区聚集了340多家全球企业,涵盖芯片、元器件、整机、OSV、ISV等产业链成员;吸引近万名开源贡献者参与社区技术创新和版本开发;全球120多个国家、1500多个城市的用户下载量超过54万次。目前全欧拉系统装机量累计超过170万套,新增市场份额达到19%,预计年底将达到25%。明年中国新增市场份额第一。

在本次大会上,麒麟软件、同芯软件、麒麟校长、SUSE、普华基础软件、拓林思、中科创达、科东软件、中科院软件所等9家合作伙伴正式发布了基于openEuler 22.03 LTS的操作系统商业分发,并将社区创新成果应用于上千个行业。

九家合作伙伴发布欧拉操作系统商业发行。

提升加速AI产业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加速产业落地,崛起的AI发展恰逢其时。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规划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其中深圳、武汉、中原、Xi、成都、南京、杭州等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陆续上线,并已全部实现饱和运行。AI计算能力像水和电一样,已经成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公共资源,使能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计算网(C NET)”是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由鹏程实验室推动的计算网络项目。规划提出了“建设像电网一样的国家计算力网络,运营像互联网一样的计算力网络,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计算力服务”的发展愿景。

计算网络坚持AI优先的理念。随着世界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成和运行,一个智能计算网络正在被连接起来。

在本次大会上,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鹏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华为副总裁兼计算产品线总裁邓太华共同见证了智能计算网络的正式推出。

智能计算网是“中国计算网”一期的核心板块之一,标志着中国计算网计划的全面展开,是中国计算网建设的关键一步。未来的本地智能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东算西算”的枢纽节点等。,可以全部并入中国计算力网络,形成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统一计算力市场。

梅建平副主任对智能计算网络的启动表示祝贺,并期待通过高速互联网专网实现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互联互通,构建资源获取便捷、任务统一调度、用户友好、可持续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的国家计算基础设施,实现数据、计算能力、算法、模型、服务等要素的共享和流通,成为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带动中国自主创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院士在视频发言中表示,以鹏程实验室E级智能计算平台为核心节点,联合全国各地的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智能计算网络,有机融入“中国计算网”布局。最终在国家综合计算网络版图内实现计算力、数据、生态的汇聚与共享,共同支撑“数字经济”和“东方计算、西方计算”等国家重大战略。

中国计算网-智能计算网正式上线。

通过智能计算网络的建设,逐步形成绿色集约的计算力布局,以东算西、东算西、东算西为牵引。未来将汇聚多种社会计算力,形成更加无处不在的计算力合力,通过全网的计算力交易和流通,灵活满足全网的计算力需求,从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AI走向和发展领域大模型的过程中,智能计算网络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华为还进一步发布了大型号从规划、研制到产业化的全流程使能体系,与业界共建中国大型号生态。

将工业与教育相结合,构建数字智能的未来

技术是根本,人才是基础。华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智能基地”协同教育项目,在理工科专业开展了深入实践,将鲲鹏、盛腾、欧拉、嵊泗等根源技术融入高校,让学生参与到行业的真实任务中。

新课程方面,今年华为将推出40余种教材、23门优秀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并发布“智课基地”优秀教学资源奖励计划,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开发者的教材和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在新的实践方面,今年鲲鹏和盛腾众智计划将新增3.6亿元激励基金,发布4000多个相关话题,汇聚开发者智慧,引领产业创新。在新模式方面,华为将联合高校建设17个教育部智能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探索新的教研模式。

鲲鹏和盛腾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生态伙伴和开发者的共同努力。未来三年,华为将计划发展10000名合作伙伴和600万名开发者,培养300万名鲲鹏和晋级原生大学人才,全面加速计算产业生态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324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