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抗疫情况

目前上海抗疫情况,第1张

疫情 抓发展|上海商业逐步回归“熟悉的模样

地标商圈逐渐开放,街边小店起死回生,外资零售信心不减,上海商业逐渐回归“熟悉的模样”。

客流回归:地标商圈人气再现

南京的路上,蝴蝶饼等美食的香气又飘了过来。第一食品南京东路旗舰店工作人员于飞介绍,第一食品不仅重启了蝴蝶蛋糕等现有产品的销售,商场一楼和二楼的商户也恢复了营业。现在,第一食品的流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左右,但客单价有所提高。最近营业额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85%。“大家的购物热情又回来了,这让我们很兴奋”。

于飞说,疫情期间,作为担保公司,第一食品南京东路旗舰店关闭,为周边居民提供团购配送服务。现在,这已经成为企业从云端寻求动能的新渠道,帮助企业更好地恢复业务和市场。

“现成的和准备出售的熟食是我们的一大标志。随着熟食档的开放,我们恢复业务和市场的步伐更快了。”新亚餐饮总监蔡孟云说,看到店外消费者有序排队的情景,他颇有感触。“我们预期的消费又回来了”。

在新亚食品店,消费者正在排队购买熟食。新华社记者周锐摄

上海的另一个标志性商业区新天地也在迅速恢复营业。据瑞安新天地太平桥项目高级商务总监李振辉介绍,新天地的商户已经恢复营业,人气也在逐渐上升。“我们设置了专门的出入口,进入市场的消费者需要在72小时内通过‘数码哨兵’或扫描‘场所码’出示自己的核酸阴性证明。”

此外,瑞安集团旗下瑞虹天地近九成商户线下复工,虹桥天地、创智天地复工率达到85%。

云赋能:小店力争复兴

随着上海恢复商业和市场的步伐,遍布城市角落的小商店也在努力恢复活力。

上海静安区平成精品水果店老板李成成说,疫情发生前,店里只做线下零售,顾客几乎都是周边小区的居民。重新开业后,李程程第一次通过饿了么平台绿色通道上线。

“没想到第一天就卖了几百单,最远的一单发到了10公里外。”李成成表示,小微企业虽然基础薄弱,但通过专业的辅导和培训,开展新业务或获得流量方面的支持,可以化危机为机遇。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齐晓斋表示,在商业复业、政府搭建平台的时候,需要企业主动“唱戏”,尤其是对“唱戏”能力强的平台经济,为千千万万小微企业的商业复业注入动能,帮助小微企业提升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能力,用好平台经济的新渠道。

新产品和新商店:外国零售信心保持不变

业务和市场的快速恢复坚定了外资企业的信心,许多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了开新店、买新产品的“回血”模式。

“今年,我们不仅将在上海开设新店,还将首次进入武汉和苏州等城市。”美国餐饮品牌喜客堡的运营总监任燕说。疫情期间,喜客堡新天地店成为上海的保障餐厅,平均每天为2500名居民提供团餐。

从6月2日起,联泰集团旗下的上海时装零售店全面恢复营业。疫情期间,虽然店铺无法开业,但店铺通过社群运营,为新品做线上预热。随着物流中心仓库、进出口物流、国内电商配送从5月底开始逐步恢复,企业进入“六·一八”销售模式。

山姆·爱德曼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旗舰店恢复营业。(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联合集团副总裁陈介绍,企业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积极迎接线下消费的恢复。随着政府部门复工复产措施的落实和企业减免优惠政策的落实,企业信心更加充足,新产品上市和新店开业正在加快。(记者周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323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