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毛衫”推动各民族共同致富

“一件毛衫”推动各民族共同致富,第1张

“一件毛衫”推动各民族共同致富

“你看,这件毛料旗袍独特的图案风格,灵感来源于民族刺绣,颜色鲜艳而不俗,上身效果很好。”“618”促销季即将到来。在全球毛衣生产批发供应基地“毛衣汇”的平台上,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一家企业“彩格猫”的主播正在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商品。

拥挤的羊毛衫市场,繁忙有序的服装车间,热火朝天的运输现场...40年来,洪合镇毛衫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万名“新居民”,其中包括土家族、壮族、苗族等38个少数民族的约2.07万名民族同胞。他们在这里混迹,致富,给这里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货主播在展示民族刺绣风格的旗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4年,当17岁的壮族男孩张朝兵离开家乡时,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大老板”。“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在东部城市打工可以赚更多的钱。”张朝兵在红河的第一份工作是服装避孕套,每个月能拿到600元,是在老家打工收入的两倍。

尝到甜头的张朝兵和家人一起打拼,很快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然后开起了毛衣加工的小作坊。从一家夫妻店发展到一家拥有100多名员工的公司,18年间,张朝兵逐渐成为洪合镇羊毛衫加工业的龙头。现在,他带领员工通过直播发货的形式,不断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

“这些年来,在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云南老乡走出大山,来到红河梦想致富。”张朝兵说,红河最大的优势是完善的产业链和蓬勃的市场。一根根白纱织成一片,缝制成袖,再经过染色、制毡、熨烫、包装,就成了“富贵毛衣”。

何忠镇“民族家园”的一角。新华社记者郭玉玺摄

为了服务来自不同民族的“新居民”,洪合镇积极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建立少数民族党支部等组织。

来自贵州的土家族男子车建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洪合镇横泾桥社区党总支的一员,他的职责是动员和引导广大“新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虽然乡音没变,但车建国早已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领导者。

2005年,车建国从部队退伍后,成为洪合镇派出所的一名辅警。随着毛衫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集聚效应,如何管理和服务“新居民”成为这个小镇的重点工作之一。“老乡见老乡,有事商量。”车建国利用这一优势成功化解了多起纠纷。

疫情防控期间,车建国积极参与网格化排查、卡点值班、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管理等工作。“我们少数民族党支部的党员每天都在卡点值班,还带动亲朋好友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打印小学生画的“毛衣画”。新华社记者郭玉玺摄

40年来,从五湖四海到红河寻梦的民族同胞走过了三代人。洪合镇孩子们的“毛衣画”里记录着关于延续和传承的故事。

在河镇银通小学,午后的阳光洒满了画廊。在一幅“毛线画”上,看似无用的剪下的碎料和普通的毛线,被孩子们巧妙地钩织粘贴,具有了艺术的生命力:淳朴的童趣和民族风情跃然纸上,画中小镇的青山绿水历历在目。

“我今年11岁,是土家族,来自贵州铜仁。”“小画家”杨俊池说,学校里有很多不同国籍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搬到了这里,而另一些人则出生在这里。在大家眼里,毛衣和小镇是“家的轮廓”。

洪镇党委书记金建义说:“近年来,我们陆续建成了民族之家、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国家图书馆等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并搭建了文化桥梁,构建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者鱼雨、汤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298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