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文/李彤编辑/马雪龙阳】“这两个月来,我每天都忙着跟各个企业打电话,处理问题。疫情过后,工作量增加了很多。”经营会计师事务所十年的张女士透露。
受疫情影响,3月份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灾区无疑是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虽然权重不大,但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5亿,其中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的生存决定了这场“经济保卫战”的胜负。
5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共计6个方面33项,其中多项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海“50条”、北京“45条”、浙江“38条”等地方实施方案相继公布,进一步保障政策落实。
“要让经济复苏,企业首先要‘活下去’。”观察报最近采访了几个小微商家和业内人士,比如制造业和餐饮业。从疫情控制、成本上涨、资金周转到招工复工,他们谈了自己的困难和自救。
他们受到了国民议会“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句话的鼓舞,感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及时调整。他们一边回忆90年代末年轻人对制造业工作的热情,一边呼吁政策“更快、更大胆”,期待夏季带来的旺季。
这是他们的故事:
“希望救市政策能更快更大胆”
严先生,广东中山人,从事制造业采购工作15年
大学毕业去了广东,到现在快15年了。现在,我在中山一家企业做采购部经理。公司规模约50人,专门经营非标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备相关产品。
坦率地说,目前的商业形势不是很好。这既有之前存在的问题,也有疫情因素。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方面,各种三角债拖欠货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在制造业尤为明显。国内外客户订单利润也在减少,而人工、材料、管理等企业成本在增加。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了解到一些企业的园区和工厂现在实际上在提高租金。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成本飙升,导致一些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一个企业的每一次退出,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都意味着放弃了国内的整个供应链,涉及其大大小小的配套厂商和工作岗位。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产业升级,但我觉得这样的话题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在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制造业更注重“生存”。
除了成本上升,我感觉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的氛围倾向于忽视制造业。记得90年代末2000年初,我和在这里工作的亲戚来广东玩。每个人都对制造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望。长辈不怕辛苦,就怕不赚钱。正因为这样的努力,沿海地区的汇款换来了内地崭新的楼房,以及现在95后、00后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当时的制造业吸收了大量年轻人就业,为社会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知道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会投身于高科技行业,但中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所有人都做这样的工作。只有制造业才能吸纳如此庞大的就业岗位,间接巩固社会保障。
这些都是之前存在的问题。现在还是担心疫情反复,有的展会因为停工取消,或者有隔离或者核酸要求,不方便去外地拜访客户,现场处理问题。然而,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几年中山各方面都控制的很好,可以算是对经济影响最低的了。但据我了解的消息,部分地区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现在已经是六月了,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只能说企业不容易。
我支持“动态清零”的政策。事情是不断发展的,相信国家会根据最新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我也在关注最近中国等地的救市政策,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欢欣鼓舞!特别是听到会议指出的“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句话,我个人感到非常振奋。
我能感觉到这些政策正在地方落实,但还是希望能更快更大胆一些。
我觉得根据我们国家特有的制度优势,只要真正落实,这些措施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落实。怕狼怕虎,懒政怠政,怕担责任,无法从疫情防控中自拔。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疫情下的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促进与国外产业的竞争;形成适合我国的教育体系,比如我国正在推进的职业教育,真正为制造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培养年轻人成熟的就业观。
制造业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制造业及其环境、生存和需求。
“可以理解为防疫严格,制造业招工难”[S2/]
龚先生,江苏无锡人,经营一家传统机械厂已有10年左右
我继承了父亲的小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员工18人,主要做钢厂连铸机结晶器铜管和组件,是一个小领域的产品。去年产值才2000多万。
目前工厂经营状况还可以,与去年相比,产值会有所下降。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国内钢厂。虽然2、3月份有部分客户限产减产,但很多客户都在正常生产。我自己规模比较小,做几个客户也能挺过来,所以我们受疫情影响不大。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4月份常州所有企业都可以办理准入证,但是只有我居住的无锡的白名单上的企业可以办理准入证。那段时间无锡的供应链情况很差,运费直接翻了几倍。不过从5月底开始,江苏这边车辆48小时不用查核酸,政策已经很实用了。
而且我完全能理解防疫之严,因为我妈因为心脏问题抗拒接种,在国外做的话很危险。
除了疫情,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小微企业也面临着几个困难,比如应收账款的问题,员工后继无人的问题。
首先,是现金流问题,尤其是应收账款问题,压垮了一个小企业。原因包括甲方大企业的实力,合同的霸王条款,付款周期长,还有一些故意拖延付款,这些我都遇到过。但是,资金的问题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关。我家消费不多,每年企业营业利润能有结余,以备不时之需。
我不需要融资。但我认为,目前国家在这方面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利率也不高。
但是我在招聘方面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感觉年轻人很少从事传统制造业。有液压油、切削液、铁屑等。在车间里,而且环境不是很好。工资300元/8小时,所以没有年轻人来。自动化能替代的可以替代,替代不了的要靠一群50岁甚至60岁的工人。相对于工资产出,已经占了很高的比重,这可能也是我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租金方面,目前我用父亲买的地自己建厂。房租确实挺高的。无锡这里的工业厂房年租金在350元-400元/平方米。我需要使用2000平米左右的厂房,所以租房子的时候要减少厂房面积才能收支平衡。我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这边可能要拆迁了,以后会引进高科技产业,但是现在的拆迁价格和市场还是有差距的。
至于疫情加码,物流运输,供应链,我没什么大问题。多花点钱解决,只要不是长期的,就没事。需求会有一点减少。我所在的行业影响比较小,但估计对其他行业影响会比较大。
我也意识到高能耗的传统制造业因为转型升级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我的产品需要电镀,但是无锡只有一个电镀园区,所以我要么在园区租厂房,要么选择外加工。我自己的公司不能搞电镀,增加了很多成本。
疫情发生后,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减免政策,包括企业缓缴增值税等税收,相关政企人员建立的微信工作群,短信等宣传。不过我在这方面没有困难,只是拖延会增加工作量。
对于未来,我还是倾向于保守经营,不追求增长,只要收支平衡,有盈余就行。如果市场好转,也会增加产能,增加投资。目前还没有计划。
“一些支持性政策很容易导致好事变好事,坏事变坏事”
L先生,广东深圳人,经营一家营销策划工作室,从业7年
我在深圳开了一家工作室。目前只有我自己,主要从事一些公司的实体店营销策划和线上营销策划。个别业务不受疫情影响,未来主要维持现有业务线,继续开发新产品,有信心达成目标。
但在与实体店的接触中,比如与培训机构老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面临着租金、员工工资等资金周转问题。培训机构虽然收到了预付款,但需要取消上课才能算收入,所以不上课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2021年3月3日,北京,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常开学。自激图像
去年,深圳、东莞和广州的一些房东减了一两个月的租金,但无济于事。因此,这些机构希望在疫情期间放宽上课条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避免“一刀切”的直接停课。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深圳的防疫政策是合理的,也是人道的。
关于救助政策,我也收到了一些短信,包括企业服务“呼吁”公告、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支持公告、救助主体30条公告、疫情严重的封控区个体工商户最高2万元支持公告等。
除了防疫的要求,我没有处理过任何无关的事情,所以不太清楚政策的执行和程序。但是可以在网上办,比较方便。
而且从我过去接触过的一些平台评论、业务人员、中介代理,我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小企业有一定条件拿到补贴,往往经营不好,但也不一定能拿到。
比如车企补贴、电子企业补贴、科技奖励、创业奖励等补贴政策。我在接触科技型产业时了解到,这些支持更像是对有经营能力、没有资金困难的企业的支持,是锦上添花。这也导致一些企业“想尽办法”满足获得支持和奖励的条件。
但对于很多中小微科技企业来说,虽然有发明,但不如有运营能力的企业,而且通常对政策了解不足,很难设置“秘书长”来配合填表、写文件等繁琐程序。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救市”至少不应该救那些能活下来的企业,尤其是本土的大企业。这很容易导致好的越好,坏的越坏。
回到我自己,现在有报复性消费的倾向。希望不要有哄抬价格的行为,也期待商家多给点优惠,举办美食节等活动,促进消费。
“房租补贴不能让我这样的个体户受益,消费券是把双刃剑”[S2/]
李先生,浙江宁波人,经营港式饮品小吃店约6年
我经营一家小店,目前有两个人。
我以前是上班族。2016年因个人原因离职。后来看到餐饮行业很火。门口排了很多店,我就和朋友商量开一家。几经周折,2016年底加盟的店铺开始营业。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是第一次创业,又不是什么特别的管理者,所以目前业务真的一般。一开始我以为有机会再开几家。但是因为店面位置选在宁波地标写字楼,可能租金比较高,入住率比较低,小区比较小,旁边还有一条河,所以覆盖的消费群体比较少,创业激情有一点下降。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宁波部分外贸企业的上班族受到影响。但是热门商圈的消费还是比较大的。刚开始我有四五个员工,现在餐饮行业只能招到基础服务员,5000元左右。我没有财力雇佣这么多人。
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宁波路上的商店往往会焕然一新。空商铺增多了,房租也跟着房价涨了。目前的餐饮行业,除了基础餐,如果品牌的营销和装修风格不突出,生意会相对较差。
因为今年附近地区疫情持续时间较长,采购和业务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宁波的防疫政策并没有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目前,除商场、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严格管控外,工作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经常听新闻,看当地政府的微信官方账号,所以把所有的救济政策都看了一遍。但由于出租的商铺属于个人,目前的租金补贴并没有让我这样的个体工商户受益。据我所知,其他公房租金补贴可以到位,一些大型民营商场也会给予补贴。税费数额还是很高的,大部分个体户餐饮商家本身都是免的。
我担心的主要是促进消费的政策。现在相关部门也在联合平台上做活动,发放了很多优惠券,效果不错。如果有可能的话,或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在创业者拿到营业执照之前,为他们提供收费的或者公益性的创业辅导服务,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另一方面,我对暑期过后的门店管理持乐观态度。然而,优惠券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促进消费的政策还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大型商场和网络名人店有虹吸效应,会削弱普通店铺的客流量,抢不到优惠券的老客户消费频率会降低。
2021年外卖平台发放配送补贴较多,加上疫情后大厅用餐少,外卖占比大,所以这一年整体销量还不错,让我感到满意。
因为店的位置还是不太理想,还是比较注重外卖,还在摸索运营,不太愿意花钱代运营。
由于我在开店之前就投资了P2P,2018年雷霆大爆发的时候拿不到钱,所以这几年没有勇气去拓展业务。现在有打算尝试和别人在其他城市开自己的店,但是还没确定开店的时间和地点。
“要恢复经济,企业首先要‘活下去””
张女士,上海人,经营一家会计事务所,从业25年
我们公司主要帮企业做记账和税务咨询,也帮企业做一些工商方面的事情。固定客户100家左右,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另外,我们公司本身是小微企业,5个员工。
与2019年相比,去年我们的整体收入下降了20%左右。是新一年的纳税申报淡季。4月份本来是企业申报一季度所得税的时间,却遇上了疫情。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都是小微企业,能感受到政府给的优惠政策。我补充一下,很多政策的初衷都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据我所知,政策扩大了减租范围,但主要是针对房东。这意味着承租人可能无法享受优惠政策。
还有“留抵退税”,可以简单理解为现在不能抵扣,以后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全额退还。4月份疫情开始后,要求这方面“什么都要退”,让企业有营运资金,“活下去”。而对于一些倾向于选择“留着以后抵扣”的小微企业来说,这就增加了资金周转要求,以及领取退税、缴纳税款的工作量。
但随着6月份复产,企业也可以选择暂缓“退税”。我相信是因为有关部门了解了企业的情况,才不再实行“凡进必退”。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复产很开心,复产的过程很顺利。宣布复工后,公司向街道防疫站提交了申请表,以及设置场所代码和“数字哨位”的承诺书。
还有上海5月29日出台的50条政策措施。现在这些单据都很透明,只要打开税务局网上办税大厅就能看到我们或者企业的财务。比如在帮助企业脱困的措施中,企业已经分阶段缓缴“五险一金”和税费,服务租金的降低也能感受到。“退税”力度也很大,很多小微企业通过退税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觉得国家要经济复苏,企业首先要“活”起来,供应链要全流通,更多的企业要享受实质性的优惠政策。这样企业才能恢复运营,消费者才能重拾信心。
(赵诺亚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