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王编辑/马雪]
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和在建楼盘业主被强行给红码一事持续发酵。
什么部门有权分配红色代码?为什么给它一个红色代码?谁在分配代码?连日来,多家媒体联系河南省和郑州市不同部门,试图找出卫生编码的“变色之谜”,但未得到明确答复。
6月17日上午,观察者再次致电相关部门。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一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了解具体情况,可以向大数据管理局咨询“给红码”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透露,河南省的作业权限已经下放到所有城市。
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府信息管理局回复称,“给红码”问题将于近期由官方权威发布,目前没有进一步消息。
6月16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回应称,近期收到大量关于“给红码”的举报投诉,已将相关线索移送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调查。尚未就此事展开单独调查。
健康法典是人们为了自身和公共健康而让渡权利的结果,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权利,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坚决防止滥用,让卫生法典在健康的防疫环境中发挥作用,绝不能成为压制社会矛盾的手段。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了卫生代码管理办法,但各地标准不一。
上海市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路律师告诉Observer.com记者,卫生编码是用于防疫管理的,任何部门无权将卫生编码挪作他用。“给红码”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相关公职人员可能涉嫌《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
近日,河南村镇银行多名储户反映,健康码无故变红。
河南多部门回应,仍无“标准答案”
自2022年4月以来,河南省多家村镇银行被曝提现。两个月过去了,这件事还没解决,那些去郑州维权的储户更是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健康码无缘无故变红了。
6月13日,多名在河南多个乡镇银行存款的储户在网上反映,他们来自低风险地区,但一到郑州,他们的健康码就被打上了红色代码,随即被工作人员带到相关隔离点。
更离奇的是,有储户反映最近没去过河南,只是因为通过图片扫描了地址为“郑州站西南口”的地方码,卫生码突然变红了,而同屋的家属扫码后还是绿色的。
随后,河南郑州几栋在建楼房的业主也反映,最近遇到了卫生码莫名变红的情况。综合他们反映的信息,有媒体发现他们有共同点:都曾向有关方面反映过购房时遇到的资金问题,同时都曾被有关方面询问是否为村镇银行储户。
郑州某悬浮楼盘业主苏小姐告诉本报,在被发红牌之前,她和一些业主一起去郑州相关部门递材料求助。当时有两批人在同一个政府部门反映他们的问题。除了已经停工的物业业主,还有一批村镇银行储户。
健康码是疫情期间防控的技术手段,是在真实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个人二维码。根据2021年8月出台的《河南省卫生代码赋码规则》,可赋红色代码的对象包括核酸阳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或密切接触者、来豫境外人员、高危地区或特殊地区居民等。
据发帖记者统计,大量用户的裕康码被赋予红色代码的原因显示为“移民”。浙江储户张琦(化名)6月12日乘火车抵达郑州东站。出发前,她已经通过支付宝报了个人行程信息,48小时内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月12日18时,她在郑州东站扫描位置码后,豫康码变成了红色代码,转码原因显示她是“移民”。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张琪不是外地的,就去郑州市人民医院做核酸然后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办理转码。
2022年5月4日,郑州东站进站口,工作人员查看旅客健康码绿色码和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源:东方IC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健康码已经成为出行必备。“强制红色代码”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不禁要问,用于疫情防控的卫生编码怎么能和其他用途挂钩呢?谁做了这样的决定?
连日来,多家媒体联系了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府信息管理局(原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而且都没有得到相关问题明确统一的答案。
在14日的海报新闻报道中,河南省卫健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改码政策与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但具体操作由各部门管理。该工作人员称自己不是这方面的负责人,记者需要联系郑州当地的大数据管理局。
郑州大数据管理局表示,这个情况属于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据工作人员介绍,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社会防控科,是卫生编码管理的直属机构。它制定分配代码的规则,部门负责分配代码和解码。
然而,储户王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一份电话录音显示,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郑州市无权对豫康码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改,建议王先生咨询省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1年8月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河南省卫生编码赋值规则》截图
6月17日上午,观察者网致电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对于“给红码”的问题可以咨询大数据管理局。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河南省的分配权限已经下放到各市。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河南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从外省到河南,代码的分配由河南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在省内流动时,市级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分配代码,卫健委没有分配代码的权限。
观察者多次致电郑州大数据管理局,均未能拨通。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府信息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复称,官方权威部门近期将发布“红码”,他目前没有进一步消息。
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前身为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是负责全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的部门管理机构。2022年4月更名。
官网管理局信息显示,6月13日,河南卫生码“升级版”在全省上线,实现了全省各市县疫情防控数据的互联互通。该系统由积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正数网是河南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是全省政务数据“聚合、集成、应用”的重要支撑。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云计算存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开放共享等服务。观察者多次致电正面网,无人接听。
正面网站截图
谁有权分配代码?
河南卫生编码管理权和分配权归谁?2020年3月,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现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府信息管理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河南省“健康码”使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各地疫情防控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卫生规范”的应用推广,指导规范操作;各级大数据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分析工作,推进省级“健康码”动态管理;各级卫生、公安、交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负责分别统计本系统中涉及疫情的重点人员信息,并及时推送至本级大数据管理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省大数据局逐步完善“健康码”功能,补充其他软件检索“健康码”,扩大“健康码”覆盖范围,实现人员信息后台预警,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强化基层社区管理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哨点工作指南(实施)》,全文列出了16个“哨点”,涉及全省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和来豫抗疫人员。
其中,《十五哨点区域排查工作指南》规定,本次哨点区域排查是指对密切接触者、亚密切接触者、中高风险区等各类风险人员进行推送、赋码、排查、跟踪、控制、应急处置、信息反馈的过程。,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
该章“部门责任”部分要求卫生健康部门应配合公安部门按照三公规定要求进行实地核查,确定被查人员的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传播范围和核酸检测。负责制定健康码的赋码和转码规则,指导技术部门按照总部分工要求进行赋码和转码。
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哨点工作指南(实施)截图
此外,河南省灵宝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居民健康编码赋码转码工作的公告》中提到,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于3月1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河南出入境人员数据汇聚管理应用办法的通知》,赋码数据来自9个渠道 其中汇集了前往河南的购票和火车票购买信息,以及从省内各条高速公路进入河南的汽车信息。 来河南省的长途汽车乘客信息、手机涌入河南省信息、区域调查信息、中高风险地区人群入住酒店信息、社区登记信息、核酸检测结果信息。
以灵宝市为例,指派人员数据由乡镇(管委会)提供,主要包括自查数据、卡片统计数据、公安指令数据、疫情防控指挥部数据核查专班出具的数据,涵盖隔离人员、户控人员、密工、亚密工。以上人员汇集在城镇风险人员名单中,上报市卫健委疾控部门,汇总后上报上级进行分配人员。
16日,微信官方账号“任一”就“分配红码”事件发表分析文章。有“码农”背景的作者以为“很好追查”。"分配代码的操作记录在数据库中。只要追溯哪个IP、哪个账号提交的人员风险调查结果,真相就直接出来了。”
国内其他地方有什么规定?
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编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严格界定卫生编码功能,不得扩大适用范围,切实防止“编码超重”;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为疫情防控和疾病预防控制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同时,办法还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审批”,对使用健康码的场所或部门进行审批,同时负责使用过程中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指导、监督、监督和检查。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了卫生代码管理办法,但各地标准并不统一。
2021年11月,《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编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市领导小组办公厅(以下简称办公厅)和市直各部门要加强对“渝康编码”的统筹管理,各区县、市直各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做好“渝康编码”的规范使用工作。
此外,大数据开发部负责“豫康码”的日常运维及网络安全;大数据发展、卫生健康、公安、政法、通信管理等部门派出专人联合办理“豫康码”投诉处理。
在江西,上饶市卫健委副主任卜庆明去年11月指出,根据《江西-童童码代码分配与转码规则》,各地大数据中心、通信管理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部门共同组成总部数据专班。绿色代码为红色代码,黄色代码称为Fu代码,省市级总部数据类有此权限,由县级总部上报市级Fu代码;红码、黄码转换成绿码叫转码,县指挥部数据专班审核转码。
2022年1月发布的《广西卫生编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新冠肺炎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负责本地卫生编码的转码和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广西卫生编码分为区管理员、网格管理员、采集员五级,其中一至四级区管理员拥有卫生编码转码权限,负责按照广西卫生编码转码规则对辖区内符合转码条件的人员进行转码。
2022年2月14日,三北高速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出口,一名警察在检查车辆。来源:澎湃图像平台
今年1月10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卫生编码管理权限下放到市疫情处理领导机构,畅通红码、黄码转码服务,要求在接到符合条件的群众转码申请后6小时内完成转码。
今年5月,海南省发布了新修订的卫生规范细则。对于100多批次红黄码的需求,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集中响应,各市县指挥部安排本市县负责健康码转码的人员(每个市县仅一人)扫描发放二维码加入海政通通信群,在海政通传输相关数据;不足100个红黄码的需求由各市县指挥部下达。
此外,为了便于及时控制重点人员,市县指挥部、机场、码头、火车站等地的卡口转码器。能根据规则主动将“绿码”改为“红码”和“黄码”。
律师:划红牌或涉嫌违法
半月谈6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卫生法典是疫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为了自身和公众健康而让渡权利的结果,其存在目的只能是疫情防控。
文章指出,给征求意见的储户发红色代码,突破了公众对健康代码适用范围的共识,当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关注。这种做法,一方面消解了卫生编码的真正作用,另一方面也扰乱了疫情防控的大局。“河南这起事件暴露出的‘权力任性’的危险倾向,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卫生编码的规范使用。”
“卫生编码是用于防疫管理的,任何部门无权将卫生编码挪作他用。”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路律师16日对Observer.com表示。
2020年1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五个一”服务的通知》,明确规定要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的规范使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切实保护个人隐私。
刘路律师表示,“给红码”的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反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公职人员可能涉嫌刑法第397条相关的滥用职权罪。
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处理个人信息,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传染病防治法》对如何防治传染病有详细的规定。“红色代码”事件可能构成《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第五款规定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刘路律师指出,“代码红”事件将防疫、卫生代码用于其他非防疫目的,由此引发的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应严厉打击并追究责任。“卫生法典作为防疫的重要工具,要坚决防止滥用,对滥用者要追究责任,让卫生法典在健康的防疫环境中发挥作用。”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也认为,“亮红灯”涉嫌滥用职权。“对于滥用职权的公职人员,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以此来追究其个人的行政责任或工作责任。”此外,律师熊超认为,违反“红色代码”也可能涉嫌限制人身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6月15日网上流传一张相关图片,称相关部门对此事件的回应是“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图片上显示的出处为“网易”。“网易”随即发表声明,指出此文内容从未在网易新闻后台发布过,判断为假截图。
15日晚,《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在微博中写道:“给红码的问题很令人不安,舆论在等待河南有关部门的权威回答。这真的不是小事,这是原则问题,涉及法律。”
胡锡进指出,相关图片显示的内容“不是一般的假”,“肯定是跟节奏有关的东西。一些势力试图操纵网络舆论,诱导敏感事件的走向...这个时候官方的回应特别不能缺席。”
6月16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近期收到大量关于卫生代码“非疫情原因红色代码”的举报投诉,相关线索已移交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调查。河南省纪委监委尚未就此事单独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