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6月17日电(记者玉佩)15.8米长的卧佛面带微笑,高精度再现的壁画、石窟令人叹为观止……正在武汉大学林菀美术馆展出的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持续吸引着武汉市民、师生。
临近毕业,武汉大学国学院的港生叶只要有空,就会去美术馆看展览。
叶(左一)和同学们在武汉大学拍摄《毕业照》。新华社记者饶娆摄
“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敦煌文献研究卡的原件。我听老师说,在那个没有网络搜索的年代,考古学家会手写下任何与敦煌学有关的资料,这样的卡片填满了一个小格子,盖了一面墙。”叶薛莹说,如果你有这样一堵知识墙储存在你的脑袋里,你就能学得很好。
这个时尚的女孩在谈到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时总是情绪高昂。
四年前,叶从香港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入学后,她看到国学院二本招生的信息,她立马报了名。“这个专业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在她看来,郭雪更像是一位中国古典文化的大师,融合了不同种类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知识。
“国学与当今世界人文思潮息息相关。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和精神联结,是每一个中国人血脉相连的文化印记。”叶对说道。
出生于2000年的叶告诉记者,她从小学到高中都在香港接受教育。高中的时候,中国历史并不是必修课,但她把教历史的鲍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引路人”。
“那时候包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很热爱历史教育。他会和学生就很多历史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叶说,通过高中历史学习,她首先明确了自己喜欢什么,也形成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粗浅认识。
从此,在大陆高校学习文史的想法就在叶心里扎下了根。
叶走在武汉大学的校园里。新华社记者饶娆摄
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与香港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是mainland China最活跃的大学之一。目前,武汉大学有245名香港学生在经济、计算机、医学等30多个系学习。
2021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访问武汉大学。在互动交流中,叶作为学生代表,曾建议香港大学增设国学,中小学增设国学课程。
一年前,叶在录制一档名为《青春客厅》的节目时,发表了6分30秒的演讲,阐述了“共同记忆产生的归属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文化造就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联系,年轻人应该肩负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她说。
叶认为,文化认同是认同的基础,也是回答“作为中国人你有多自豪”这个问题的关键
“作为香港回归后出生的‘00后’,我是在国旗区旗的飘扬下长大的,一起喝过东江水。尤其是在曾经是疫情“风暴眼”的武汉,我看到了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中国速度”。这些都让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叶对说道。
这段演讲视频在微博上吸引了近20万人观看,也让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婷感慨万千。余婷曾任国立大学主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是叶的老师。
他告诉记者,正如叶所说,年轻一代应该面对共同的文化,携起手来,肩负起历史责任,形成一个共识与合作的共同体,共建未来。可以看出,在四年的学习中,她跋涉,探索,思考,贡献了自己的思考成果。
“君子学其道。教育不仅能使人精神优越,还能胸怀大志,上下求索,拥抱过去、现在和未来。国学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培养,在叶薛莹身上表现出‘成人’的含义。”于婷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即将开始她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学国学的人,可能都有一些‘自大’的理想,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改变世界。我是一个香港回归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也希望带给这一代香港青年信心和动力,共同建设家园。”叶薛莹充满了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