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琐事。虽然洗澡只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洗澡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让你生病。下面我来看一下360的常识。
哪些错误的洗澡方式会危害身体健康?
睡前洗澡会失眠
睡觉前洗个澡。如果水温过高,会抑制大脑中褪黑素的分泌。洗完澡很难马上上床睡觉,所以睡前两小时洗澡是最正确的做法。如果睡前一定要洗澡,可以在洗手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几分钟。
起床后洗完澡就头晕
很多人习惯早上起床后马上洗澡,认为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兴奋,保证一天的精神状态。事实上,早上不吃早餐就洗澡,容易出现低血糖休克。此时水温过高,血管扩张,也会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发生中风等意外。
饭后立即洗澡会影响消化
吃多了马上洗澡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因为刚吃完饭,大量的血液会持续在外面。此时洗澡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尤其是喝酒后,不能马上洗澡,否则容易导致血压下降,全身无力,甚至中风、心脏病。
洗澡前准备不充分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现在快入秋了,洗澡的水温要保持恒温。然而,许多人仍然保持着夏天洗澡的习惯。洗冷水澡相当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头晕、呼吸困难,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老年人洗澡时,应该先把水烧到45℃左右,然后再热身再洗澡,这时洗澡是最好的状态。
精美的沐浴之书
洗澡的时间越长,就越累
很多人在洗澡的过程中感觉很舒服,因为洗澡的时间越长,对身体越好。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每次洗澡的最佳时间是15分钟。洗澡时间太长,会觉得浑身无力,因为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与疲劳有很大关系。洗澡时间过长,乳酸浓度会恢复到疲劳前的水平,所以千万不要洗澡时间过长。
每周次数
夏天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所以每天要洗一次。但冬、春、秋三季天气不热,洗澡次数可因人而异。比较胖,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可以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多少
洗澡水的温度要接近体温,即35 ~ 37℃。水温过高,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出现缺氧。孕妇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胎儿缺氧,影响胎儿发育。夏天适量洗冷水澡。洗澡水太冷,皮肤毛孔会突然闭合,血管会突然收缩,体内的热量得不到释放。特别是在炎热的夜晚,洗完冷水澡后,人们往往会感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腹痛,甚至可以是关节炎和慢性胃肠疾病的诱发因素。夏天洗冷水澡的水温一般不要低于10℃。
适当的时间
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都不宜过长。每次以15 ~ 30分钟为宜,防止心脑缺氧缺血。
不利局面
你不应该在饱餐一顿后或饥饿时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的皮肤血管受到热水的刺激而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内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晕倒。
喝酒后不应该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加。如果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甚至低血糖昏迷。
你不应该下班后马上洗澡。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应休息一会儿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晕厥。
当你的血压太低时,你不应该洗澡。水温过高时,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而虚脱。
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一个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虚弱。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谁不应该洗澡
当你发烧时,你不应该洗澡。当一个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虚弱。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出意外。
另外,即使没有高烧,在疾病急性发展期也最好不要洗澡。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贫血、尿毒症、高压超过180mmhg的高血压、心肌梗塞、急性肾炎、急性肝炎、外伤等患者。不应该洗澡。
谁不该经常洗澡
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经常洗澡。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加速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从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当血流经过一些局部病变时,容易使血管破裂。
癫痫患者不宜经常洗澡。洗澡时大量水蒸气被吸入体内,使体内氧含量降低,排出体外的汗液增多,电解质平衡被打乱,容易引起暂时性功能障碍,诱发癫痫。
老年人不应该经常洗澡。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变薄,皮脂腺逐渐萎缩,如果洗澡太频繁,皮肤容易变干,引起瘙痒。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脑缺血、头晕甚至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