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要防范的求职陷阱有

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要防范的求职陷阱有,第1张

高校追求假就业,市场和企业需要学生有真本领

近日,教育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重申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四个严禁”的纪律要求。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或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得将毕业证、学位证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得以户籍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得以毕业生实习、见习证明作为就业证明。据媒体报道,一些高校要求毕业生“去单位签三方协议,否则拿不到学位证”。无奈之下,学生和家长只好“随便找个公章盖起来”。有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经很焦虑了,如果迫于压力搞假就业,必然会造成二次伤害。(6月8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这个新闻,我不禁想到:与其在高校追求假就业,不如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有志青年都在努力创业,同时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仍有较大差距。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旺盛,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仅从数量上看,大规模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单位数量大幅减少。在此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新时期高校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的热度正在逐渐下降,这说明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趋于谨慎,这就需要政府和高校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政策“红利”。

如果国家能出台法律法规,让大学生创业有法可依;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降低利息,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成立专门的创业辅导机构,在管理、服务、技术、营销、人才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降低企业设立门槛,简化企业注册流程。

同时,高校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相关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实用优质的教材;还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探索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制改革。比如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规定,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创业成果申请免修某些课程。高校也需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积累早期经验。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是各级政府和高校的责任。期待更多的高校着眼于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实现创新教育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才能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261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