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们的十字路口:自研与出海并进不再牺牲利润换营收

mj是谁2022-09-07  35

阿里云们的十字路口:自研与出海并进 不再牺牲利润换营收

科技创新板日报6月19日电(记者黄心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云计算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随着营收增速放缓,今年,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调整策略,告别过去单纯追求规模的策略,将降本增效作为主要目标。

多位腾讯员工向科技创新板日报透露,今年以来,盈利能力已经成为腾讯云和智能业务的重要指标。“要提高利润,最起码要有健康的毛利

国内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云计算厂商阿里云也面临着营收增速放缓的问题。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为了使云业务运营更加高效,阿里巴巴将寻找更多方法来提高成本效率,实现成本优化,从而更好地扩大企业服务规模。

多位业内人士对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云计算已经进入关键的突破期。这一方面要求厂商通过加强自研实力,重新定义云计算的游戏规则,从而实现对国际厂商的弯道超车;另一方面是告别IaaS现状,在海外市场、PaaS/SaaS等领域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点空。

牺牲利润换取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

过去十年,国内云计算企业四处跑马圈地,不断投入,甚至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规模。但是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一个标志性的信号是,阿里云成立13年来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阿里云总裁张建锋表示,盈利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阿里云将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

阿里云过去是可以盈利的”一位分析师指出,“亏损实际上是因为对未来增长前景的乐观,使投资不断增加,投资超过收益。同样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云厂商。想盈利,就减少投入。”

无独有偶,经过两年多的快速扩张,腾讯也表达了健康成长的需求。

“企业服务将不再关注规模增长,而是关注企业服务的健康增长。包括主动减少亏损业务,将资源集中在视频云、网络安全等领域的PaaS解决方案。”

IDC中国区助理研究总监刘立辉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快速增长更多是由流量服务推动的,主要是对IaaS的需求。国内云厂商为了快速扩大规模,不惜以低价取胜,牺牲利润。”

“随着国内市场增长的放缓,云厂商将专注于规模和利润,利润率将会提高。”刘立辉说。

加强自我研究正在成为突破点

“互联网的做法是先冲向边界,再回归理性。”云计算业内人士徐哲(化名)表示,“我不认为国内云计算市场已经到了顶峰,现在已经到了边界,这是瓶颈。”

突破边界,单纯减少投入,只是权宜之计。云计算企业显然需要更大的突破。

方法之一是自学。有芯片供应商指出,大厂自研芯片的主要初衷之一就是降本增效。

“一个巨大的数据中心每年要购买大量芯片。而定制设计的芯片不仅性能更好,制造成本也更低。这些特别设计的芯片可以降低特定设备和产品的能耗。”

放眼全球,云计算的领头羊亚马逊AWS是最早开始自研芯片的成员。

亚马逊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马逊从2013年就开始了自研芯片的创新,目前拥有三条自研芯片产品线。其中基于ARM架构的CPU芯片Graviton已经发展到第三代,Nitro产品线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此外,还有基于机器学习推理和训练的芯片产品线Trainium和Inferentia。”

近年来,阿里、腾讯等国内厂商也加快了自研步伐。6月13日,阿里云正式发布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其功能类似于亚马逊云的Nitro产品线,目的是取代CPU,成为云计算的控制和加速中心。

此前,阿里云也发布了自研的通用服务器CPU芯片Eternal 710。科技创新板日报从阿里云获悉,永恒710已经大规模部署在阿里云数据中心,支撑2021年双11等核心业务。2022年4月,基于Eternal 710的公有云ECS实例上线测试。

阿里云虚拟化技术负责人蒋林泉告诉科技创新板期刊记者我们和亚马逊AWS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类似的新阶段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不同的市场,所以看到的风景不一样。国内云计算企业客户和使用了30年的海外成熟企业客户还是有差距的,导致技术路径不同。”

Back to Basic突破了云计算的底层技术

道投资咨询总经理卜日新表示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定制化CPU将成为趋势,也是云厂商构建自身生态的支撑点

“一方面,定制的处理器芯片可以更好地适应相应的应用,效率更高。另一方面,自研芯片也是商业驱动下的产品。每个云厂商的规模足够大,生态足够完善,需要定制化的高性能芯片来适应自己的生态。”

不过,也有投资者指出,虽然所有云厂商都推出了自研的计算架构,但能否真正提高效率,优化成本,还有待市场的检验。“因为处理器难的不是设计,而是量产。”

某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认为,云厂商坚持自研,不是着眼于短期成本,更多的是掌握话语权。

“例如,TPU是谷歌首批定制芯片之一。开发TPU所需的投资不一定低于直接购买NVIDIA GPU的成本,但它有助于提高议价能力,并可以成为降低GPU订单价格的工具。”

同时,自研芯片的创新也将是厂商改变云计算游戏规则的重要能力之一。

“云计算已经进入了关键的突破期。如果定义下一代云,中国云计算将有机会弯道超车。”张剑锋认为。“因此,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的战略是‘B2B’,即‘回归基础’,回归云计算本质,在底层技术上有所突破。”

出海战略牵手国际巨头

为了告别内卷竞争,阿里云和华为云也加大了国际化战略。

2022年5月,阿里云和沙特电信宣布合资成立沙特云计算公司。6月初,位于利雅得的两个数据中心正式启用,合资公司将向沙特市场提供公共云服务。此外,阿里云位于韩国、德国、泰国的云数据中心,今年已全部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板记者了解到,在4月份召开的阿里云内部管理层会议上,除了人事调整外,还公布了新的战略方向,包括将出海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在阿里云管理层看来,“技术出海的全球业务必须坚持和投入。”

徐哲分析,“国内增长有限,所以出海是必然的选择。阿里云是目前最有希望的,华为云也可能做。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集团业务的大腿。”

以前国内云厂商的海外业务大多是从自己的强势业务领域服务于中国企业。

“比如阿里云依托跨境电商,腾讯云依托游戏出海,但整体业务规模还是比较有限的。”刘立辉总结道。

“但是现在,出海,舒舒服服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对云计算厂商出海也会有一定影响。”徐哲说。

同时,本地化服务和运营的难度也是国际化的一道门槛。

华为的云也在加强国际化。2022华为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大会期间,2022华为开发者大赛正式开启,聚焦云基地与行业两大赛道,包括云应用创新、代码上天空、无人车挑战赛、世界拼图、鲲鹏、盛腾、干坤云服务。

“互联网公司要想国际化,出海后还是需要解决文化适应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一位互联网分析师强调,“阿里云和沙特电信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是云服务本地化的尝试。对该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是出海成功的基础。要了解当地的制度,做好本地化运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258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