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简介

聚客2022-05-27  77

良渚古城(良渚古城遗址PPT)

良渚古城编者按(良渚古城遗址PPT)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100年来,一代又一代古人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仰韶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辉煌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众多值得骄傲的考古成果中,良渚遗址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个。自1936年考古学家石鑫发现以来,良渚考古经历了对古文化、古城、古国的探索和认知过程。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一部良渚文明史堪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缩影。在这个纪念日,良渚考古的代表学者刘斌教授讲述了他与这个神奇遗址的缘分。解良渚1985年8月,我走出校门,成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的一员。当时,在杭州西北约30公里的余杭瓶窑镇边上,有一个属于我们实验室的工作站——吴家埠工作站。我工作不久,研究室的前辈带我参观工作站,详细讲解良渚文化等考古文化的特点,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良渚研究的积累。1986年,良渚遗址庆祝发现50周年,研究所计划举办纪念学术研讨会。为了给纪念大会献上一份丰厚的礼物,史前考古室积极投入,挖掘了此前被判定为良渚时期墓地的反山遗址。那一年的5月31日,值得载入史册。我们确认了第一座良渚墓——矾山十二号墓。当时考古领队王明达老师让我负责清理古墓。当我手中的竹签插入土中,与玉相遇时,那种硬邦邦的感觉所引发的好奇和兴奋是难以忘怀的。地球被翻起来,谁也不知道下面会露出什么样的文物,这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和快乐。到目前为止,矾山12号墓出土了最大的玉琮和玉钺。当我举起13斤重的玉琮,今天想起来好像还在我手里。对这座山的挖掘一直持续到10月,共挖掘出9座坟墓。这是浙江考古学家首次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墓葬。所以我和良渚文化研究、良渚玉器研究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山九大墓葬在排列位置、墓葬规格、随葬品数量和种类上体现出多重差异性和严格的层次性,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良渚文化墓葬最终可以从墓地完整性的角度来认定。出土玉器的丰富性尤为引人注目,使人们得以探索玉器图案的“祖形”和玉器组合的奥秘。自此,良渚玉器研究走向成熟。次年,该所对余杭安溪尧山遗址进行了发掘,露出尧山山顶的一处祭坛遗迹,揭开了良渚文化祭坛的面纱。世界开始有了良渚先民信仰世界探索的线索。10多年过去了,良渚地区的考古工作几乎没有中断过,我们对良渚文明的认识也越来越充实和立体。
良渚遗址出土文物:(左起第一排)黑陶、玉琮、木屐;(左下一排)漆器、陶器、玉器,翁心仪摄:古城的发现。1987年,老104国道的拓宽让我们发现,大观山的果园高地是人工修建的。1993年,我们在大磨角山南侧发现了大面积的淤泥夯层,从而认识到这个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相对高度约10米的大型土台,是良渚文化人工建造的一座大型宫殿的基址。遗址规模如此宏大,与周边遗址紧密相连。大家一致判断,这里应该是良渚文化的宫殿区,樊山、尧山的贵族可能就住在这里。找到宫殿遗址后,有理由猜测良渚是一座城市。你能找到古城的城墙吗?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的良渚古城宫殿模型是黄宗智在2006年拍摄的。我们在平遥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发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文化时期的南北向壕沟,宽约45米,深1米多。良渚晚期沟内有较厚的堆积。我试着做了局部解剖,挖到离地表3米多深的时候,发现了一层石头,很散,凹凸不平。我判断这应该是这个堤坝的地基。这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想早点收工,我一开始也不想和这些石头纠缠太久,但它们总是钻入我的脑海——那么有棱角,显然是人工开采的石头,那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到这里来?我忍不住仔细看了看壕沟里挖出的土,看得出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的。有人告诉我,这种黄泥至今仍被当地人用来修筑河堤和水坝。那么,它是埋在海沟下面的良渚祖先修建的大堤吗?葡萄扇高地长一公里多,宽约100米。如果是良渚人的大堤,这个工程是多么宏大的良渚古城啊!会不会是磨角山遗址西侧的墙?2007年3月,我们开始了基于葡萄畈场地的延伸钻探调查。上半年,很快就确定了宽约60米、长1000多米的连续遗迹分布在南起凤山,北至苕溪。两边有壕沟,边上一般堆着良渚文化,城墙展现得淋漓尽致。2007年6月9日,一块石头遗迹终于在一处高地下钻了出来,良渚古城的城墙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花了三个月才找到。直到9月28日,我们终于钻探并确认了从苕溪大堤到山治的800多米长的墙。北墙好像找到了。但这真的是城墙吗?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问题。毕竟到了芷山就找不到城墙了,而且一直和苕溪大堤平行。也许是水坝?从10月份开始,我们在芝山附近从北到南探索了1000多米的边界,直到10月17日,我们终于在一片农田里钻出了下面的石头。乘胜追击良渚古城!从那里,我们继续向南北方向钻,石头,石头还是石头...我理直气壮地向考古队宣布:“这一次,肯定是城墙,不是苕溪大堤!”良渚古城东墙重见天日。11月5日,也确定了南城墙的分布。四面城墙环绕的良渚古城,很快成为媒体所写的“中国第一城”,震惊了考古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4月8日,良渚古城考古发现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良渚古城周边水利工程——老虎岭坝址翁新义摄保护遗产随着良渚考古的深入,遗址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1996年,国务院批准良渚遗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东起良渚镇,西至平遥镇,北至天目山支脉,南至良渚港33.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然而,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随之而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渚遗址周边成为建筑用石材的重要来源,有大小石矿30余处。良渚,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天都笼罩在隆隆的炮声和弥漫的尘土中。2000年,浙江省政府终于决定关闭良渚周边的所有石矿。次年12月,《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通过,良渚遗址保护有了专门的规定。随着新遗址的发现,遗址保护的总体范围需要更新。2002年,我们向有关部门建议,将良渚遗址的保护范围从焦墨山向南延伸至大观山脚下,从而完整地包含了一个以南北两山为界的自然地理单元,更符合先民选择居住地的现实。根据这一建议,制定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保护面积扩大到40多平方公里。通过几代古人的努力,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30多年了,良渚考古还有更多引人入胜的谜题,等待我们耐心解答。(作者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20期原标题:我与良渚考古的故事作者:刘斌|编辑:范忠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04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