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三(陈楚三清华大学)
前言陈潭秋和董必武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夜闯中共一大会场的不速之客陈潭秋撰写第一篇纪念党的生日的文章盛世才杀害陈潭秋等革命烈士陈潭秋与王韵雪的革命爱恋陈潭秋和盛世才作斗争已牺牲在盛世才监狱里的陈潭秋,仍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陈楚三
,让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共产主义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从此,中国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长期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国人民,由此有了闪亮的指路明灯,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今天带大家走近中共一大的代表陈潭秋,他为何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陈楚三
?
陈潭秋
陈潭秋,名澄,字云先,1896年出生在湖北黄冈县。他从小生活在大别山脚下的小山村里,其祖父曾是清朝举人,真正的书香门第,由于后来的家庭没落,他的父亲成为老老实实的农民,但他从小喜欢读书,毕竟身体里流淌着读书人的基因,陈潭秋被送到黄冈小学读书,学习成绩很好。十六岁那年,他来到武昌上中学。二十岁时他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外语。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从此他开始接触西方思想,了解西方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新运动,五四运动。在当时的武昌地区,陈潭秋很快地参加了这次活动,成为了最活跃的积极分子。这年夏天,陈潭秋加入武汉学生参观团前往上海,在他同班同学倪泽天的介绍下认识了党内同志董必武。而且他的同班同学倪泽天和董必武还是老乡,都是湖北黄安人。
据董必武回忆道
陈楚三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潭秋是在1919年的夏天,他刚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院英语部毕业,来到上海参观,在他的同学倪泽天的介绍下,我们第一次见面,他为人正直,思想进步,我们一起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畅谈如何改造中国走向新民主的抱负,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开展革命的活动,如办报纸、办学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回到武汉之后,两人就开始实施制定的活动。董必武等人筹办武汉中学,培养知识青年才俊,陈潭秋担任英语教师一职,并兼任第一届乙班班主任。
1920年,陈潭秋和董必武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等刊物,宣传新思想。
《武汉星期评论》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出席大会的全国各地代表13人,他们分别是:
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
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
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
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
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
广州小组的陈公博;
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和陈独秀一起商谈工作期间,受委派参加这次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当时李大钊和陈独秀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没有出席这次大会,但他们对党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外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别管理组织和宣传工作。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可是,党的一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在上海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包括党的一大内部资料也遗失,致使的党的一大的很多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历史之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长期处于革命斗争中,风雨飘摇,历经磨难,在那革命动乱的年代,也一直没有条件纪念党的生日。
1921年8月陈公博撰写的一篇散文《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出版在《新青年》九卷三号上。从文章表面看起来像一篇游记,实际上是他参加党的一大经过的记述。
陈公博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写了法国巡捕搜查中共一大会场的情形:1921年7月30日,整个上海笼罩在闷热的空气中,气温高达37摄氏度,就在这天晚上,中共代表陆续来到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幢石库门——李公馆里,他们将参加中共一大最后的一次会议。不料会议刚开始不久,突然闯进来一个“穿灰布长衫”的不速之客,他不慌不忙地说:“对不起,我来这边是寻找联社的王主席”,四处张望后,随后便匆忙离去。富有地下斗争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察觉不对劲,提出中止会议,马上转移,从而改变了中共一大的会议进程。
经查证,这个“陌生人”就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密探程子卿。
程子卿(中)
代表们撤离后不到10分钟,法国巡捕房的人就开来两辆警车,他们包围了李公馆,然后冲了进来。
法警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我说:“我们只是寻常的叙谈”。
那个法警大概是不相信,便命令手下翻箱倒柜,严密搜查,看看能不能查到什么可疑的线索。最后因为没有搜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只好离去。
1929年,何叔衡准备整理党的一大具体开会的日期、议事日程等文件资料,同在苏联的董必武当时也参加了会议,于是何叔衡写信给董必武,希望他能给予具体答复,但是时隔8年,董必武只记得党的一大是在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
对于参加党的“一大”的情形,陈潭秋在1936年《共产国际》第7卷第四、五期合刊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发生的许多鲜活的细节,有如下记述:“1921年的7月,正是酷暑的夏天,天气很闷热,在上海法租界薄柏路的女子学校突然来了9个陌生人,他们正是全国各地共产主义的代表,为了组建党组织,他们准备在此地开会。因为是暑假期间,学生们都放假回家了,学校里就只有一个看守的门卫,很是寂静,这对他们来说,是绝佳的好地方。这九个人是: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同志、何叔衡同志;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董必武同志和我;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王尽美同志、邓恩铭同志,其中邓恩铭是当时最年轻活跃的一位,他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此后,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邓恩铭积极组织领导了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并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邓恩铭
还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其实刘仁静也算是阴差阳错地参加了这次会议,原本应该是李大钊同志去参加会议,因为他是建党创始人,可当时他为了给一些学校的老师讨薪水而无法脱身,才轮到这个年轻长相清秀的刘仁静参加了这次会议。
刘仁静
刘仁静参加党的一大回到北京以后,他激情地专研马克思主义。此后和陈独秀一起到了莫斯科参加了不少国际共产会议。在会议上,他认识了苏联最大的领导列宁和托洛茨基。后来刘仁静又留在莫斯科学习,不久,由于托洛茨基的思想太过偏激,被党开除,并驱逐出国外。但刘仁静因为认同托洛茨基的思想,才想办法到处去寻找他。
于是刘仁静不向组织报告,独自一人历经磨难,千辛万苦地辗转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才找到他。刘仁静见到托洛茨基,相互交流了很多,并接受了托洛茨基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建议。他回到国内,依然坚持托洛茨基的思想,不接受党组织的建议,最后被开除党籍。此后在国民党机关办事,专门反对共产党。
一个广东代表包惠僧,国共合作失败后投靠了国民党。
包惠僧
再一个是留日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周佛海,在广东时期,因其行为背叛党,最后被党开除了。
周佛海
上海代表李汉俊与李达,李汉俊因为一直保持“右倾”思想,放弃了党的立场,最后被开除党籍,然而武汉国民党叛变后,他仍不免以“共匪”罪名死于桂系军阀枪弹之下。还有一位是李达,1923年国共合作时,与陈独秀主张不和两人互不相让,李达以妥当的方式脱党。虽然李达脱离了党的组织,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未动摇。
大会进行到第四天的夜晚,突然闯进来一个身穿灰色长布褂的陌生人,说道:“我是来找各界联合会王会长,找错了房子,对不起”,说完就匆忙的离去。此时我们察觉有问题,立马终止了这次会议,便立即收拾文件分散离去,只留下李汉俊与陈公博两人,果然不到10分钟,来了两辆警车,总共9个人来搜查可疑人员,但除了公开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以外,没有查到其他可疑的东西,所以并没有逮捕人。我们分散之后,各自找了休息的住所,并没有回博文女校,生怕又被跟踪。
经过这次突击搜查,在上海已经不适宜再进行开会,于是决定乘坐火车到杭州西湖,可是到了上火车前又想到西湖的游客太多,怕生出事端,临时改变行程,直接到浙江嘉兴城下车,随后到了嘉兴南湖便租了一搜游船,准备在船上开会。
这一天早晨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节奏,但到了八点以后,也有不少游船前来湖上,对于我们的会议进行,很是不便。到九点半以后,突然下起了大雨,其他游客纷纷都上了岸,这对我们开展会议很有帮助。我们很放心地进行了一天的讨论,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结束会议。
1941年6月,德国大举入侵苏联,二战爆发。苏联为了抵御德国的入侵,便减少了对盛世才的支持和援助,当时还有蒋介石的秘密拉拢,盛世才便萌发了投靠国民党的想法,1942年,盛世才和蒋介石的合作正式公开。他开始制造口实,逮捕杀害了一大批进步人士。
盛世才
为此,在我党工作的陈潭秋请求撤出所有的同志,以免被盛世才逮捕杀害。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于八月八日发出电报指示,除高登榜等4人留守外,其余在新疆工作的136名共产党员全部撤回延安,其中包括陈潭秋。
由于国共矛盾的加深,通过国内回延安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陈潭秋和大家商议后,决定分三批撤到苏联,然后再找机会转机回延安。第一批是航空队飞行员;第二批是病残人员及家属;第三批才是驻新工作人员。
当时,便有同志提出,陈潭秋应该是第一批撤离。
可陈潭秋根本不予考虑,他坚决地说:“我要最后留下来,等你们先撤离。”
又有人问,如果逃不出去怎么办?
陈潭秋大义凛然道:“我不怕,我等着盛世才
陈楚三
!”
显然,陈潭秋已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
1942年9月17日下午,盛世才派人软禁陈潭秋、毛泽民等5人,并要求和他们单独谈话,这是盛世才的诡计,他们当然不会向敌人屈服,透漏半点信息。
1943年2月7日,盛世才将陈潭秋等5位中国共产党人关进监狱。为此,苏联曾出面干预,苏联驻迪化(即今乌鲁木齐)总领事巴库林警告盛世才说:“如果杀害陈潭秋、毛泽民等人,你将受到苏联政府的全面军事行动,苏联政府希望你能释放他们,让他们恢复自由。”但是,盛世才已经下定了投靠蒋介石的决心,根本不予理会。
1943年9月27日,盛世才为了给蒋介石以表忠心,便下令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等5位共产党人。陈潭秋被杀害时,他与妻子王韵雪结婚才刚刚一年多,他们的孩子才只有几个月大。
1917年9月,王韵雪出生在江苏金坛。因为家中比较富裕,从小就被送到学堂读书。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王韵雪讲到:“在我表哥华罗庚的指引下,我哥哥也跟着进入清华大学读书,还参加了学生运动,回到家后还让我和妹妹参加抗日救亡的运动。我们一起在乡下搞宣传,唱革命歌曲、演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等,在当地革命运动被搞得轰轰烈烈”。
1937年,国民党坚持剿共,不抗日,专门逮捕抗日的积极分子,王韵雪姐妹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离开此地,前往南京避难。不久后,姐妹俩在南京夫子庙的路摊上看到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上,登载有“延安社会科学院招生”的广告,便按上面的地址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咨询。此后,姐妹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37年11月到达延安,加入抗日的队伍中。
1938年,王韵雪等二十多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被党选派到新疆新兵营学习俄语,为加强跟苏联的联系做准备。王韵雪由于个人遵纪守法,学习能力强,便很快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员优秀的同志。
1939年秋天,陈潭秋第一次与王韵雪相识是在他主持新兵训练营的时候,他那个时候用的名字是徐杰,隐秘得很好,王韵雪当时还不知道。
到了冬天,由于党中央的命令,一部分人被调回延安奔赴抗日前线,王韵雪等人留下继续工作。当时,王韵雪已经是办事处的机要秘书及译电员。
由于工作的关系,王韵雪与陈潭秋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彼此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王韵雪这时才知道徐杰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陈潭秋。远离家乡的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心心相印,互相了解彼此,支持对方,革命的火种燃起他们心中的希望。1942年2月,陈潭秋和王韵雪在党的批准下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
王韵雪与陈潭秋
在那个革命动乱的年代,这是陈潭秋第三次结婚。陈潭秋第一次结婚是在父母的介绍下和同乡的林氏结婚,两人本来是很幸福恩爱的,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陈潭秋常年四处奔波,对妻子的照顾不周,妻子得了重病,最后还是走了,陈潭秋为此很伤心,发誓以后不再结婚,可是曾经的誓言还是抵不住时间的流逝。
在1925年,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徐全植,她是一位带着革命热血的女青年,与陈潭秋有着同样的满腔热血,他们相濡以沫,一起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随时牺牲自己的生命,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们终于在一起了,并生下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因为他们身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皮底下,妻子徐全植还是没能逃脱,被敌人杀害在南京雨花台上。他与王韵雪结婚时,离前妻徐全植牺牲已经过去8年多了。
不久,盛世才派人来软禁陈潭秋等人,随后家属也被软禁了起来。为此,陈潭秋告诫盛世才,让他不要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要从大局出发,将关押的中共党员送回延安。
陈潭秋召集所有人一起交谈,他分析现在的形势更加严峻,告诫大家一定要坚定党的立场。他说,最近我们身边的警卫增加了,伙食也下降了。由此推断,敌人很有可能要把我们分开,我们一定要坚定党的立场,跟敌人作斗争。盛世才之所以没把我们分开,就是要让我们屈服。一旦他们达不到目的,就会把我们分开。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让你们女同志出去工作,欺骗不明真相的人们,你们坚决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
在这危急关头,陈潭秋单独和王韵雪交谈,并且还说出前妻徐全植被敌人杀害的情形。他叮嘱王韵雪,如果有机会出去,一定要想办法回延安,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党中央,我们绝不会辜负党的信任
陈楚三
!
1943年2月7日,陈潭秋等人被秘密关押进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陈潭秋不屈不挠,不泄露党的任何机密。
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等人被盛世才秘密杀害。盛世才心惊胆颤,怕被中国共产党以及苏联方面知道,一度封锁这一消息。陈潭秋牺牲时,仅仅四十七岁!
陈潭秋遇害时,他和王韵雪的儿子才刚出生不久。陈潭秋为孩子起名叫“纤纤”,这也表明他已抱定了为党牺牲生命的决心。
1944年冬,当王韵雪和他们唯一的孩子被关进监狱时,才知道陈潭秋已经遇害。陈潭秋的英勇牺牲一直鼓舞着王韵雪,她一直坚定党的信念,同敌人作斗争,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为了党,保护这个革命的火种。孩子长大后的大名叫“陈楚三”,寓意是哪怕只留下一人,也要同敌人一直斗争下去。
1945年6月9日,中国共产党“七大”选举中央委员会。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中,消息不灵通,以至代表们并不知道他已牺牲在盛世才的监狱里,陈潭秋仍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其中有释放政治犯的条款,但国民党不执行。
1946年3月,蒋介石任命张治中为新疆省主席,在张治中将军准备飞往新疆的时候,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亲自登门拜访张将军。在一次郑重嘱托他到新疆后,能将关押在监狱里的共产党人送到延安去。张治中将军是位重情重义的“和平将军”,他果然没辜负周总理的嘱咐,同时也是为了国共之间的合作,可谓是大将之才。到了新疆不久之后,他下令释放了关押在监狱里100多位共产党员,并把他们完好无损的都送到延安。王韵雪也是这个时候才得以解脱,重新回到延安。
陈潭秋的挚友董必武知道他牺牲的消息后,大声痛哭。并亲手含泪写下了悼词:战友音容永世违,平生业绩有光辉。如闻声欬精神振,展诵遗篇识所归。
1956年,陈潭秋等三位烈士的坟墓被迁移到乌鲁木齐北郊的革命烈士陵园重新安葬。邓小平后来曾亲笔题词:“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 http://www.chu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