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改按下“快进键”:抢时间拼速度,让百姓早得实惠

聚客2022-05-26  84

上海旧改按下“快进键”:抢时间拼速度,让百姓早得实惠

6月11日,在黄浦区东京银街一栋低矮阴暗的老房子里,80岁的张增辉坐在床边,看着儿子帮他收拾行李。他的脸上充满了幸福。“我们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要住进新房子了!”

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张增辉一家已经住了30多年。最多他们四个人挤过去:一半空搭个阁楼,老两口在上面睡着,两个儿子在上面睡着。在房间外面的角落里搭起一个厨房,几乎要花半辈子才能装下马桶。

五芳园四期地块海沙尔摄

前一天,6月10日,五芳园四期老地块以99.27%的高签约率生效,“张增辉的人”终于圆了一个“新家园梦”。

旧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上海最大的民生之一。这几年上海迎难而上,按下了旧有的快进键。截至2019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共有房屋186万余平方米,居住人口9.2万余人。今年,上海中心城区将完成二类以下旧房改造55万平方米,惠及2.8万户。

一手抓旧改,一手抓预防

今年1月,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但上海各区的旧改基地征集工作一直如火如荼:一手狠抓旧改,一手狠抓防控。疫情稳定下来后,各区都在争分夺秒,加快旧改,让老百姓早点得到实惠。

除夕之夜,金陵东路宝兴巷居民吴富胜和哥哥姐姐们在老房子里吃了最后一顿年夜饭。几天后,他家搬到了新房子。鲍莉的老地块离外滩只有一步之遥。今年1月6日,第二轮旧地块签约首日以99.2%的高签约率正式生效,惠及2119户居民。

鲍莉街区的居民在老房子里吃了他们最后一顿除夕晚餐。赫歇尔摄影

3月8日,虹口区启动138街坊第二轮咨询签约工作。截至3月26日,138街坊签约率达到98.28%,该地块成为今年全市复工复工后首个有效地块。

“没想到,疫情没有耽误旧改!”4月28日,静安区宝山路街道31号、149号、150号、152号街坊旧房改造征收项目签约正式生效。居民沈振梅激动地说。今年60岁的沈振美,大半辈子都在期盼着旧的改革。年初,宝山路31、149、150、152街坊最关键的两轮协商刚赶上疫情时,他和其他1500多名居民一度担心“新家园的梦想”会因疫情搁浅。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安心规划未来的新居了。

静安区宝山路街道31、149、150、152街坊旧改征收项目正式生效。姜摄

在疫情防控下,虹口138邻里基地,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街道分指挥部和二房征收办还创新签约模式,在巷子口、人行道、门楼附近设点,通过“线上优先、线下预约”的方式签约;宝山街道31、149、150、152街区取消集中现场看房,街道和征收办推出网上“云看房”。

随着宝山路街道4个地块项目签约生效,今年4月底,静安区迎来“历史性时刻”——全区彻底扫除二级以下老旧建筑,提前完成“十三五”旧改目标;董家渡14街坊四期和五芳苑、杨浦89、134和129、130街坊、虹口138街坊、山朱里等项目也在今年陆续开工改造...各区都在按兵不动,重新安排和增加旧区改造任务。已完成二级以下老街改造任务的静安区,将重点对零散地块进行改造。

据悉到今年6月底,全市可完成二级以下旧房改造,约37万平方米,约1.7万居民。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体制意味着创新是加速器

旧改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问题”。需要统筹大量资金,解决各种家庭矛盾。上海围绕旧改共同努力,创新突破这些问题。

6月4日,虹口山朱里地块旧改以97.88%的高比例生效,涉及2548户2023证。其成功收官,将助推北外滩驶入打造“新时代城市发展新标杆”的“快车道”。

姜摄山地块

去年以来,朱里区块继续采用“市区合作、政企合作、片区优先”的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国资背景的企业介入,采用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进行旧改,解决了旧改融资难的问题,兼顾了社会效益。”虹口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山朱里地块不仅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还将实现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力争为全市同类旧区改造项目提供范本。

此前,上海地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城市更新开发公司已与黄浦区的金外滩集团、杨浦区的城投集团、虹口区的红方集团、静安区的北方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4家区级城市更新公司,市与区的出资比例为6:4,具体负责旧改地块的改造实施。这些城市更新平台在加快旧区改造、解决百姓“燃眉之急”的同时,致力于发挥嫁接市场资源、整合城市功能、整合城市规划的三重作用,将生活、生产、生态有机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在老城区,黄浦区五芳苑四期与董家渡14号地块(二期)第二轮签约首日相继达到有效比例。董家渡14栋(二期)居民蒋阿姨喜极而泣。“结婚30多年了,一直在说旧改,终于盼来了。”这两个地块都属于旧改拖延多年的“毛镝”。在这两块土地上,黄浦区采取了市场化力量和区域国企接管的方式,清除了毛镝旧改的历史遗留问题。

海沙尔在姜阿姨家角落里的照片

东杜佳街区,海沙尔摄

在旧改是家庭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各区化解矛盾的创新手段成为旧改高比例、短时间见效的重要保障。静安区、杨浦区实行“律师驻场”制度,要求基地聘请的律师与老改制人员一样实行“997”,即“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随时为被征收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共有产权家庭的结构复杂,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单靠做群众工作往往是无效的。很多老地块被改造成“群服”,由街道一级干部牵头,居委会干部、征收办经理、司法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CPPCC委员等组织。,为有矛盾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作为第三方解决因征收引发的家庭纠纷。

通过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居民生活

在上海,生活条件的改善从来不是唯一的途径。对于暂时无法装修的不完整房屋,上海明确由政府出资,大力推广安装“一平米厕所”,解决住旧房居民最大的尴尬。去年,上海启动了11000个“一平方米厕所”的改造。今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加。上海非老地块剩余的“手扶厕所”房屋将全部翻新。

满街的烟火,承载着上海的乡愁;但由于年代久远、过度使用、功能缺失,一些弄堂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近年来,上海创新探索了“留人留房”等方式,既保留了里弄的历史风貌,又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

李春阳建于1921年至1936年,是上海典型的老式石库门胡同建筑,属于历史街区。从外面看,这些具有上海特色的老建筑是独一无二的,但只有住在里面的居民才知道,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有多辛苦。烧煤炉,倒空厕所,共用厨卫,是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2016年,李春阳成为该市老街巷地区内部改造改造的第一个试点,分四期进行改造。目前,李春阳已完成前两期改造,惠及222户;涉及182户的三期改造工程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其余8栋433户将作为第四期推广。目前改造公告已经贴出,即将上线。

程摄正在转型的海沙尔

万立平的“新家”舒摄(2019年摄)

在南京东路、诚兴里巷、石库门巷百年老街,万立平今年以来已经“接待”了几波来访的邻居。“成兴里第一批房子装修,大家都羡慕我们。”原来,黄浦区探索对诚兴里的石库门进行改造,即在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留石库门风貌和肌理的同时,通过主动解除租赁关系的方式,将部分居民迁出原址,并为剩余居民增设空带专属厨卫的房间。万丽萍是第一批改造的受益者。“装修好的房子一家独大,我也不再用厕所了……跟过去的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万立平的“新房子”后面,是另一排正在改造的小巷。今年年中改造完成后,将有120多户居民受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99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