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总长约21196.18公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种高大、坚固、连续的长墙,用来限制敌人的骑行。长城不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的城池、壁垒、亭台、地标组成的防御体系。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著名的战争剧《濠江王子》(今陕西Xi安)的典故就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建设长度相对较短。秦国六国被灭,天下统一后,秦始皇连接并修复了战国长城,史称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公里,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公里。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总长1万多公里,总长2.1万多公里。现存长城文物包括长城城墙、壕沟/界壕、单体建筑、封闭城堡及相关设施,共计43000余处(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