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反导技术试验

陆基反导技术试验,第1张

解放军第五次官宣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有何深意

作者|李岩

据国防部消息,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个实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什么是中段反导,其背后的深意是什么?知乎(微信ID: UPPOLITICS)连线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进行解读。

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

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

我知道导弹,目前各国发展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可以分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资料图

巡航导弹在大气层中一路飞行,飞行速度低,射程短但精度高。弹道导弹首先将导弹推出大气层(类似于卫星),在too 空的true 空环境中加速,跑向目标空然后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击中目标。这种导弹飞行速度快,射程远,载重大。

中段反导拦截主要针对后一类导弹,即弹道导弹。

详细来说,弹道导弹的飞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上升段:导弹从发射架发射到飞出大气层之前,这个阶段称为上升段;

中途:导弹飞出大气层,飞向大气层外的目标。这个阶段是飞行中期;

最后一级:再入后,导弹到达目标区域上方,然后命中目标。这一阶段被称为再入阶段,或最后阶段。

△示意图

“中段反导”技术主要是指在大气层外拦截飞行中途的弹道导弹,这是导弹防御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而所谓“陆基”就是基于陆地设施发射拦截器。

中美采用相同的技术路线:动能撞击

宋忠平向郑智解释说,中段反导试验是建立反导能力的关键。

△示意图

他指出,弹道导弹飞行过程中,中间飞行时间最长,约占三分之二。对于拦截方来说,拦截窗口主要存在于中段。“上升飞行时间短,距离拦截方较远,实施反导难度很大。末段飞行的导弹速度快,难以拦截。此时导弹已经在目标上空,即使拦截成功,也可能造成衍生伤害。”因此,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比较重视中段反导拦截能力的建设。

他还分析说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采用了与美国相同的技术路线,即动能碰撞(KKV)。是指拦截弹在中途直接命中导弹。“这种技术思路的拦截效果最好,但也是最难的。它需要很强的探测、预测和跟踪能力,对拦截器本身的质量要求也很高。”

他告诉郑,俄国的反导武器虽然也有中段拦截能力,但并没有采用的技术思路,因为中国和美国在中段拦截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国防之盾

宋忠平强调,弹道导弹价格昂贵,它们打击的目标必须是高价值目标。此外,洲际弹道导弹将配备核弹头。因此,拦截这种群体性杀手对于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军事专家邵永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核打击力量有限,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在这样的想法下,我们应该适度发展我们的国防力量,以确保我们核力量的生存能力。

△美国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远程反导雷达

“中间的拦截能力实际上是在编织一个国防盾牌。同样,美国也已经开发了相关技术并安装服役,形成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根据宋忠平的分析,经常见诸报端的美国爱国者和萨德反导系统经常与中段拦截系统相混淆。其实爱国者和萨德系统都属于末段拦截系统,也就是说中间拦截失败后,上面说的两个系统会对其进行拦截。此外,“萨德”和“爱国者”瞄准的来袭导弹类型也因射速高等特点而与“NMD”系统不同。

△爱国者系统

据宋忠平分析,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已经部署和服役多年。在这个大体系下,分为陆基反导系统和海基反导系统,即美国有能力从陆地和海上发射导弹进行中段拦截。“这也是中国可以参考改进的思路,即将中段反导能力扩展到军舰和其他平台,这将使我们的中段反导能力和灵活性更上一层楼。”

背后有深意

根据政治知识,这是中国第六次公开宣布陆基反导技术试验,第五次公开宣布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之前的事件分别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此次未定义“中段”)、2018年2月5日、2021年2月4日。

宋忠平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个人判断,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技术已经成熟,相关武器系统已经列装并投入使用。正在进行的相关测试并不是技术上的探索,而是服役后的目标测试,以此来验证和完善。”

据他分析,第六次官方公布相关实验体现了中国的军事透明,以防止其他国家怀疑甚至肆意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官方宣传的中段反导试验,用实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有可靠的防御手段。”宋忠平说。

资讯|央视国防部网站等。

校对|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308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1
下一篇 2022-09-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