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到1毛钱!研究人员搞出新型处理器:用塑料打造
6月20日消息,据Tom硬件报道,根据IEEE Spectrum的一份报告,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塑料处理器,他们预计这种处理器可以以不到1便士的价格量产。
(图片来自IEEE Spectrum)
肖磊了解到,就在去年,ARM和务实宣布了PlasticArm原型的开发项目,实现了ARM M0处理器的设计,集成了56000多个晶体管,用于灵活廉价的微芯片。这项最新研究表明,需要一种全新的架构方法来满足量产,以及价格低至1pp的芯片。
在肖磊的印象中,芯片中晶体管的数量在十亿或数百亿的数量级。晶体管越多,芯片的计算性能越好。同样数量的晶体管,面积越小,意味着生产工艺越精密,芯片的能耗比越好。
(图片来自IEEE Spectrum)
芯片内部是半导体材料,大部分是硅,生产成本往往不低。智能手机的处理器一般在200-400元左右。如果是先进工艺生产的旗舰处理平台,成本可能更贵。另一方面,近两年原材料越来越贵,芯片厂商的贴牌价格也有所上调,导致芯片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但目前基于塑料的处理器看起来面积很大,晶体管集成度很差,性能自然远不如市面上的常规处理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柔性电子产品制造商practical Semiconductor的研究人员表示,现有的芯片设计过于复杂,无法用塑料批量生产。
(图片来自Pixabay)
这意味着成本不到一毛钱的塑料处理器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实际开发空很少,成品空的应用也有限,只能作为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处理平台。当然,现在技术这么发达,用塑料生产处理器的想法或许能为主流处理平台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在肖磊看来,随着智能化发展的加速,很多电子产品都不得不与“智能”挂钩,芯片就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芯片需求的不断增加,芯片的匮乏和芯片价格的飙升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只希望芯片行业早日摆脱高价短缺的阴影,不要让消费者“吃亏”。
(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