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迎今年最大规模,募资金额或达亿美元天齐锂业的“基石投资者”猜想

港股迎今年最大规模,募资金额或达亿美元天齐锂业的“基石投资者”猜想,第1张

港股迎今年最大规模IPO,募资金额或达15亿美元 天齐锂业的“基石投资者猜想

田丽的港股上市如期进行。

6月20日午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2022年6月16日召开上市聆讯,审议公司本次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CICC、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根据上市流程,公司将进入路演、IPO定价等环节。不出意外,公司将于近期登陆港股,成为国内锂盐行业第二家“A+H”上市公司。

据市场机构预测,该公司IPO将融资10亿至12亿美元,为年内新高。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2只新股在港股上市,首发募资总额21.7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募资公司为金立永磁(约5.44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天齐锂业尚未公布新股发行数量,最终定价也未确定,因此上述10亿美元至12亿美元的业绩仅为预估。

据成都另一位接近天齐锂业的人士20日透露,“一般来说,h股发行后的新股比例是15%到25%,但天齐这次可能发行不了这么多。最新估计的筹资金额约为15亿美元。”

相比之下,公司会引入哪些公司和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更值得关注。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在市场上认购了其IPO股票。

考虑到目前行业的供需形势和上下游企业捆绑的背景,天齐锂业的基石投资者阵容不排除有众多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可能。

时隔四年,第二次上市。

田丽在港股上市需要追溯到2018年。

当时港股IPO是公司收购SQM公司股权的后续融资方案之一,但最终失败。本报曾在2021年5月报道过“虽然2018年港股IPO已通过聆讯,但由于香港市场低迷,降杠杆第一步失败。”

后续配股不如预期以及受疫情影响,使得公司在2021年因为债务问题陷入困境,最终选择引入澳大利亚IGO公司作为战争投资。

如今时隔四年,公司再次通过港股聆讯,但整个行业环境已经完全改变。

根据听证会后的信息,公司港股上市所募集的资金拟用于偿还SQM债务未偿还余额及相关交易费用、安珠工厂一期建设投资、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截至6月10日,SQM债务的未偿本金为11.3亿美元。

如果参照前面提到的15亿美元的预计募资额,公司之前收购SQM股权留下的债务将完全解决,甚至还有部分剩余资金可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锂矿和锂盐行业触底反弹,碳酸锂从每吨4万元的低位涨到今年3月的50多万元。

在上述背景下,拥有全球最大锂辉石矿、在盐湖提锂龙头企业SQM公司占据重要地位的天齐锂业,经营能力迅速提升。尤其是2022年,公司将迎来历史上现金流和利润率最高的一年。

在今年5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天齐锂业执行副总裁邹军曾表示,“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51%。即使不依赖外部融资,该公司也有信心偿还到期债务。”

显然,天齐锂业今年港股上市的紧迫性远不如2018年至2020年。另一方面,今年香港股市依然低迷。为什么天齐锂业还想推动港股上市?

邹军指出,主要目的仍然是优化金融结构。如果负债率能够进一步降低,将为公司的产能扩张计划带来更多支持。同时,公司60%的资产在海外,港股上市也可以为公司搭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化平台。

田丽工业董事长姜伟平表示,这更现实。“比如智利当地反映要关注公司的发展,但公司发布的中文公告看不懂。扩大公司的国际影响力,也需要公司信息的国际化,让全世界都能看到。”

当然,没有人会反感公司过多的发展资金。就天齐锂业而言,港股发行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公司的MA贷款还清后,整体负债率会明显下降,今年花费的财务费用会大大减少。

以前两年为例。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利息支出分别达到18.2亿元和14.68亿元。清算后,更多的财务费用将转化为公司报表利润。

第二,由于前两年债务问题,天齐锂业自身产能扩张滞后,目前资金需求依然旺盛。

在去年引进战争投资得到阶段性缓解后,公司正在全力推进新的产能,包括Greenbush矿的扩建、澳洲Quinana的二期项目和遂宁安珠的2万吨碳酸锂项目,甚至还有预计将重启的雅江Cuola锂矿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基石投资者猜想

目前能称得上全球锂业巨头的公司只有四家:美国亚宝、智利SQM、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其中前三家公司合作关系非常紧密,而赣锋锂业属于“单干”,没有进入核心圈。

SQ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盐湖提锂生产商,天齐锂业持股23.7%,是SQM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锂辉石矿。生产的锂精矿不对外销售,仅面向美国亚宝和天齐锂业两家股东。

据Wood Mackenzie报告,天齐锂业是全球第四大、亚洲第二大锂化合物制造商,年产能为4.48万吨。随着上述奎纳纳二期等扩建项目的完成,公司锂化合物的总年产能将超过11万吨。

产能是其次,有资金可以建设。国内很多二线锂盐企业的长期规划产能也超过10万吨,但天齐锂业的核心优势在于资源端。

截至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实现锂精矿100%自给的矿石提锂企业,赣锋锂业公开给出的原料自给率仅为40%。

上述自给率指标直接决定了锂盐企业的利润率,是能兼顾矿山和锂盐两端的利润,还是只赚锂盐单一环节的利润。

同时,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需求带动了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上涨,涨幅较为明显,是天齐锂业上市的有利因素。

劣势在于港股是国际市场,天齐锂业整体估值体系和水平可能向SQM公司和美国亚宝公司看齐,而美股近期调整已经非常明显。

截至6月20日,SQM和美国雅宝总市值分别为257.9亿美元和248.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1.04亿元和1666.76亿元。

另一方面,天齐锂业自4月底开始明显反弹,最新总市值达到1740亿元,高于上述两家锂业龙头。

所以最终还是要看公司港股发行前期的询价和定价,以及海外投资者会给公司多高的报价。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天齐锂业在港股上市时,基石投资者阵容中会出现哪些锂电池产业链上的知名机构和企业。

近日,市场有传言称特斯拉参与了天齐锂业的IPO认购,但后者并未正面回应该消息。

但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上述传言符合行业逻辑。

今年5月中旬,本报做了一个预判。“考虑到行业供需现状,以及天齐锂业已经控制的锂资源和长期稳定的供应能力,预计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可能会出现很多材料、电池,或者整车等领域的基石投资者。”

换句话说,供需缺口短期内无法缓解。在推进宏大产能扩张计划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和整车企业与上游企业“捆绑”稳定原料供应已成为行业趋势。今年的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30亿元投资新锂能。

此前合作案例多集中在二三线企业,与“锂业双雄”合作案例较少。只有国内装机量排名第三的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达成供货协议。

在卖方市场,上述四大锂业巨头是无法回避的选择。下游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换取”一定量的锂盐长期供应,以支撑自身在当前关键阶段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这次天齐锂业在港股IPO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作者:董鹏编辑:林鸿)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发布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广东21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253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