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东部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第1张

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土地利用格局或在秦汉时期已现雏形

科学家利用花粉数据发现,中国东部植被的大规模扰动和改造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持续且不断增加的土地利用显著降低了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景观多样性。这一发现也预示着中国东部的土地利用格局可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曹先勇和首都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田放以及其他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多种花粉类型(图片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提供)

中国东部地区是世界重要的农业起源地,农作物驯化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全新世早期(距今11500年)。然而,人类土地利用对植被产生重大影响的开始时间和强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中国全新世地层孢粉组合与现代表土孢粉组合的相似性来寻求答案。

孢子花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不同科属的孢粉外壁纹饰和萌发器类型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其亲本植物。因此,不同的孢粉组合可以代表不同的植被群落,成为研究古植被景观的一把钥匙。经过几代孢粉学家的努力,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地层和现代孢粉资料。

“中国目前的人口密度和生产力水平高于以往任何时期,人类活动对现代孢粉组合的影响最强。通过对比地层孢粉组合与现代孢粉组合的相似性,可以识别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强度。”曹先勇说道。

结果表明,从11500年前到2000年前,中国东部地层孢粉组合只有50%左右能与现代孢粉组合匹配,相似度很高,这一比例迅速上升,2000年后达到80%,表明在这一时期先民的土地利用开始对植被产生大规模影响。

曹先勇说,秦汉以来,农业发展扩大了植被破坏的范围和强度,农田、次生林等人类改造的植被景观逐渐取代了以各种乔木为主的森林景观,弱化了中国东部植被的纬度和地带性差异。今后应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植被景观的多样性。(记者张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193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