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翻身仗什么意思

种业翻身仗什么意思,第1张

半月谈丨种业翻身仗该怎么打

种业怎么打?

(第一部分)解决农业的“中国核心”

半月谈记者身边的谢

我国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原产地层面存在进口依赖和技术依赖,产品层面竞争力不足,导致农产品进口不断扩大。种业创新的“瓶颈”问题继续威胁着我国的种源安全。要进一步激活种业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工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赢种业翻身仗。

这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种子博物馆展示的离体植物材料。

中国种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部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共审定登记主要农作物品种3.9万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新一轮品种更新成效显著,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和小麦完全自给,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中国粮食实现“十七连收”,超过世界人均400公斤安全线,基本实现了“中国种”“中国粮”。

在种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科技支撑能力日益强大。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显示,从专利竞争力来看,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作物种质资源与育种领域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中国种业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重大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精确鉴定研究,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蔬菜基因组研究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重大畜禽育种“芯片”自主研发。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种业创新主体不断丰富。目前,科研院所和高校已成为我国种业创新的核心力量,培育了90%以上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动了我国7至8倍的新品种更新换代。随着市场的增长,种子企业已经成为种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国上市种子企业超过50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有200多家,是5年前的两倍多。

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

虽然我国种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种业创新和农业生产仍然存在“两张皮”。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原始创新和品种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与基础研究脱节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种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品种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缺乏优质的水稻、小麦、蔬菜、畜禽,以及高产的大豆和玉米。我国部分高端蔬菜和畜禽种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洋葱等高端蔬菜对外依存度超过90%,白羽肉鸡全部依赖进口。

预计到2030年,我国对粮食、蔬菜、畜禽等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30%~50%,急需突破种源,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中国是种业大国,但不是种业强国。湖南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梅梅认为,由于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不足,部分种源品种缺乏优良基因,导致可利用的种质资源相对不足,从而限制了我国种源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关键育种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和应用,但与国外普遍存在差距,形成了技术瓶颈。而且我国种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种市场占有率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一些农业科研院所作物育种竞争激烈,部分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

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兰勇认为,目前种子产业链国际化布局不完善。国际种业巨头在全球都有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而我国部分企业通过种子进口、海外并购等方式开展国际化行动,但规模较小,海外产业链不完整,运行机制不完善。与此同时,种业国际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少、质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多管齐下,补齐种业“芯”

作为种子农业的“芯片”,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大力配合,突出创新开放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共同打赢种业翻身仗。

——加大中央财政稳定投入,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质创新开发利用等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商业化育种项目。同时,打破政府投入五年计划模式,建立长效资助机制,保持种子科技创新发展项目稳定的资金来源。

——深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搭建种业科研创新平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基础研究,瞄准分子育种、生物育种等高新领域,围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全基因选择、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部署实施一批重大育种工程,形成创新链合力。按照四大粮食作物、主要蔬菜作物、主要畜禽品种,建立基于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的科学中心,集中分散在不同单位的资源,加强育种上中下游的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加强企业创新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创新链下游,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育种产业化基地。强化龙头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加强资本市场对大型种子企业的助力,促进种子技术、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开放、共享和集聚。加强种业原始创新保护,缓解资源环境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制约,促进种业企业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Part 2)不要让菜篮子受制于外来种子

半月谈记者王金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基本自给,但部分蔬菜种子仍受制于国外种子,对我国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不利于餐桌安全。在“大粮食观”的框架下,我国应从种子源头入手,着力解决蔬菜“卡脖子”问题,打好蔬菜种业翻身仗。

高端蔬菜依赖外来种子

在被誉为“中华美食之都”的山东省寿光市,国产蔬菜品种的市场份额大幅增加,但部分高端蔬菜仍依赖国外种子。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蔬菜种子是中国第一大农作物种子,进口额2.38亿美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占进口总额的55%。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高端蔬菜种子。

有些蔬菜的国外种子占80%以上,甚至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研究员张辉说,西兰花、洋葱、萝卜、菠菜等国外种子比重仍然较高,国内在这方面的种子研发相对薄弱。甜菜和黑麦草种子对外依存度达95%以上。

黑龙江一家蔬菜种植合作社主要种植辣椒,其中辣椒和圆椒用的是以色列种子。“外国种子真好。国产辣椒种子只能两茬摘,国外种子三茬摘,而且品相好,市场认可度高,销售价格高。”合作社负责人说,缺点是进口种子价格太贵,每亩地光种子成本就要1500多元。“算算,一颗进口种子是2分钱。以前播种的时候,国产种子用沙子撒,进口种子一颗一颗放,怕浪费。”

比如,我国西兰花种子的供应长期被日本、欧洲等地的种子公司垄断,广大西兰花种植户陷入了“种贵”和“不种”的境地。日本进口的10万包西兰花品种“耐寒优”,每包从3500元涨到2万元左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占生分析,虽然我国蔬菜品种自主化率大幅提高,但高端设施农业的部分蔬菜仍以国外品种为主,部分品种进口比例甚至超过90%,如西兰花对外依存度达到95%。五大蔬菜进口分别是西红柿、西兰花、胡萝卜、菠菜和洋葱。这些蔬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南种子创新研究所

“颈部卡住”的风险很高

目前,一些国际种子公司经常向农民提供抗气候变化、抗病虫害、土地贫瘠、产量高的种子,这使得农民依赖于他们的种子。但这种外来种子在作物生长期结束后,不能像正常作物一样保留下一代种子。如果种子公司突然停止供应,农民很可能就没有种子可种了。

据李占生介绍,中国每年出口西兰花约14万吨,在近千种出口蔬菜中占比较高。种植西兰花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中国有20多万亩耐热西兰花品种,但国内没有耐热的替代品种。一旦出现供应问题,农民就会遭受损失,人民的餐桌也会受到影响。”

高端蔬菜品种依赖国外种子,其市场价格和利润被他人控制,会影响我国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并可能给种植大户带来经济损失。如果供给极度短缺,就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以西兰花为例。我国西兰花具有“种植者数量少”、“产业价值高”的特点。其栽培面积只有150万亩左右,却相当于其他一般蔬菜1000多万亩的产值。一旦主栽品种种子供应不及时,播种期就会推迟,直接影响我国销售市场下游供应和出口贸易。

种业翻身的三难三重

与国外蔬菜种子企业相比,我国种子企业研发仍然薄弱,国内种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科技投入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国外种子RD多在大公司,种质资源收集积累时间长,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我国农作物种业商业化研究体系不完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主要依托科研院所,投入有限。一些国产蔬菜的采集比较杂乱,最原始的种质材料不够纯正。

詹胜认为,中国种业面临三方面的困难。一是我国缺乏优良种质资源,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相应的储备和鉴定工作滞后。其次,我国虽然在大部分蔬菜作物基因组测序上领先,但在一些重要的农艺性状基因上落后,如抗病基因挖掘、雄性不育、功能机制研究等。第三,关键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我国开展了单倍体育种、自交不亲和、雄性不育和雌性系的研究和应用,但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要以种质资源、前沿技术、主要品种为重点,解决蔬菜种源“卡脖子”问题。一是要更加重视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准确鉴定。二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育种技术创新。一些主要品种的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三是培育重大突破性新品种,实现优质育种和进口替代率的大跃升。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积极探索科企融合的研究机制,开发更多市场畅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品种。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蔬菜前沿技术和新品种研发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在品种推广方面的优势,集聚上中下游全链条创新资源,建立开放合作、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合力推进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大技术、产品等最新研发成果的发布、示范和推广力度。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6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139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