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又称什么,中医别称的是什么

中医又称什么,中医别称的是什么,第1张

中医别称有黄绮、杏林、清囊、杭胡、唐静、汉医、中医

1.黄绮:这个名字来自《黄帝内经》。因为它是皇帝与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他称《黄帝内经》为黄绮的艺术,所以黄绮成为中医的别称。

2.杏林:这个名字的由来和三国有关。有资料称,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枫的人,隐居在江西庐山。附近的人因求医出名,但董枫不收钱,只让治好的人种一棵杏树。很久以后,杏树变成了森林。从此,人们称中医为杏林。

3.清囊:这个名字不常见。其起源与三国时期的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了报答狱吏的照顾,把医书都给了狱吏。华佗死后,狱吏们开始行医,于是华佗的一些医术流传下来,所以后人把中医叫做清囊。

4.吊锅:这个名字挺常见的。据说河南汝南的费长芳在街上看到一个卖药的老人的扁担上挂着一个葫芦。奇怪的是,天黑街散后,老人跳进了葫芦里,于是费长芳以为老人是神仙,于是拜老人为师,终于学会了出山,得到了胡翁传下来的竹签治病。从此,他在吊锅里行医。

5.橘井:晋代葛洪《神仙传·苏仙传》记载,苏成仙时,唤其母曰:“明年天下大疫,朝廷有井水,橘边有陈皮,可得照顾。一升井水,一片橙叶,可以治好一个人。”

6.中医和中药:中医泛指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它是研究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等的学科。

中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熟的医学理论体系。

早在两千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今天,有关中医的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探究其内在机制。所以中医这个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11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6
下一篇 2022-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