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桑桐)20日上午10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商圈的永福小鲜酒楼卷帘门缓缓升起,很快商户门口就出现了排队的人群,店内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
这家主打宁波菜的餐厅,前期受疫情影响,急需扩大融资规模补充现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了解情况后,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加急申请审批,一周1000万元资金到账。
“作为连锁餐厅,疫情期间企业非常困难,要给1000多名员工发工资。”永小仙的老板翁永军告诉记者,“银行贷款对我们来说可谓‘及时雨’。随着外卖、部分客流的逐渐恢复,以及未来餐食的放开,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回到过去的热闹。”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正在复苏的上海,“烟火”正在升起。餐馆和商店慢慢活跃起来,资金支持不可或缺。
在上海的闵行区、长宁区、松江区,都有我妈酸菜水饺的店,而且店越来越忙。我妈酸菜水饺的老板蒋佳宁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企业刚扩大经营,开了五六家店,因资金紧张,向平安银行贷款500万元。疫情期间,餐厅要支付员工的部分工资、宿舍等费用,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平安银行挺热心肠的。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从4月份开始延迟了3个月的还本付息,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蒋佳宁说,“现在通过外卖平台,企业营业额已经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1/4左右。等它更稳定了,我再给员工发一点工资,继续和他们一起努力。”
6月15日,顾客在武康路附近的咖啡店购买咖啡。新华社记者桑玮摄
金融机构在留住“烟花”的同时,也主动帮助农业生产度过这场疫情考验,留住浓浓的“乡愁”,让市民吃上当地的瓜果蔬菜。
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果蔬需求旺盛。但在番茄大量上市的季节,却出现了无人采摘运输的问题。上海多力生水果专业合作社一度因滞销而资金短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金山支行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合作社负责人曾取得联系,收集贷款相关信息,为合作社发放了100万元贷款。
“随着疫情的好转,我们的销售也回到了正轨。5、6月份西瓜、甜瓜大量上市,资金迅速回笼。银行贷款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曾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3-5月,农行上海分行加大对农产品稳定生产的支持力度,为涉农企业排忧解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3.05亿元。
既有“加油阀”,又有“安全带”。保险公司推出了专属保险,缓解疫情给合作社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让合作社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好果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农业供销企业。疫情期间,安排了几名司机和送货员,每天把水果蔬菜直接送到上海各个小区。“太平洋安信农险推出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三农安疫险’。员工因工作感染新冠肺炎或公司停工,会得到相应的赔偿和保障,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好果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介绍。
据悉,该保障产品首次落地金山区,政府部门给予保费50%的财政补贴,增强了农业企业投保的积极性。截至6月19日,“三农安全疫情保险”已覆盖上海422家农业主体,总保障金额6612.25万元。
此外,上海银保监局引导上海地区持牌信用卡中心惠民,加大线上线下补贴力度,持续让利消费者。各信用卡中心与电商、餐饮等商户合作。开展业务合作,并提供消费减免、信用卡红包、交易返现等多种优惠措施。以促进消费的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