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没有新风口:硬科技估值回调,元宇宙时候未到

过半没有新风口:硬科技估值回调,元宇宙时候未到,第1张

2022过半没有新风口:硬科技估值回调,元宇宙时候未到

沈然彩镜原创

作者|王敏

编辑|向小源

2022年过半,风停了。

上半年整个投资市场节奏明显放缓,一季度投资额同比下降近半。清科研究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155起投资,同比下降27.5%;披露的投资金额为1968.22亿元,同比下降47.1%。

近半年来,复杂的国际环境、不确定的全球经济,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反复疫情,进一步恶化了机构的筹资环境,活跃度明显降低。很多投资者长期处于观望状态,动作也越来越谨慎。虽然去年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在线教育、社区团购等大型赛道的集体收缩,但整体走势乏善可陈,甚至没有出现新的风口。

在去年新消费遇冷后,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两大方向,分别代表下一代互联网和未来的Web3,元宇宙板块,以及政策和资本红利明显的碳中和硬科技板块。其中,上半年Web3、新能源领域相关公司估值大幅提升。

在市场寒冬下,这些方向是真正的未来还是短期的泡沫还没有定论,但却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能看到增长的方向。

碳中和与硬技术:仅存的出路

新能源:“现在不投资新能源就像20年前不买房”[S2/]

“如果现在不投资新能源,就像20年前不买房一样。”最近,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话广为流传。在他看来,目前来看,新能源相关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具潜力和爆发力的领域。

"硬科技是今年为数不多的相对繁荣的行业之一."硬科技投资人林嘉良也对深燃表示,“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些新能源项目发展速度比较快。”

与部分赛道投资人因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主动放缓投资节奏不同,一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指出,机构本想加快进度,但受疫情影响,不得不放缓节奏。

如京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张虹所说,“很多项目不到现场做好一切调整,最后是做不出投资决策的。”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他错过了两个跟踪很久的项目。

随着资本的涌入,一些新能源项目估值水涨船高。一位硬科技投资人提到,一个不起眼的新能源公司,刚量产,一上来就估值20亿,“真是疯了”。

新能源板块细分,二级市场上,今年6月,a股相关板块中风电、光伏、锂电池均大幅上涨。一级市场上,储能和氢能是今年上半年的重点。

储能产业作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环节,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重点和实现“双碳”的必由之路。据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国储能投资市场规模将达到0.45万亿元空,2030年将增至1.30万亿元左右。据林家良介绍,储能领域的一些公司,年收入增长可以达到几倍。

具体来说,在目前主要的储能方式中,电化学储能的应用范围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目前以锂电池为主,已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 -2022年一季度,中国清洁能源领域投资案例数量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和储能领域,占比分别为38%和34%;储能投资中,锂储能电池投资活跃度最高,投资案例数占储能总投资案例数的75.9%。

氢能作为另一个重点,与今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有关。这意味着氢能已经上升到国家能源的战略地位。

业界也知道,氢能离大规模产业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成本太高,”张虹指出,但这并不影响市场的高度关注。

半导体芯片:热度不减,但估值回调

在持续的政策支持下,近两年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国产替代加速。清科研究的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股权投资市场中,半导体和电子设备行业是投资额最高的行业,达到448.02亿元,比第二大行业IT领域的353.03亿元高出近100亿。

在吸金无数的同时,半导体领域也出现了泡沫。早在2021年,半导体领域优质项目的争夺战就已经很激烈了,行业前期的融资金额基本都是几个亿。有人认为,到那时已经成为泡沫的重灾区。

张虹今年重点关注新能源和新材料,只是因为他看到在半导体项目中,往往有掌门人和明星的大机构参与。“这些大机构把项目的估值提高到了特别高的水平,分了份额。”他所在的机构开始担心半导体板块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严重,最后是否还能获得合理回报。因此,投资半导体行业非常谨慎。

“去年市场对半导体领域期望过高,今年比去年有所降温。”林嘉良指出,今年以来,一级市场部分半导体项目估值有所松动,估值上涨速度明显放缓。

保守估值的部分原因是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正在下降。世界半导体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半导体市场增速将低于15%,比上年下降10%左右,而2023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为5%。手机等终端市场需求下降,也导致半导体领域产能过剩,出现“砍单潮”。

二级市场的回调也是一部分原因。a股市场上,半导体项目纷纷破发,估值缩水。4月份,5家IPO半导体公司中,有4家破发,其中Vijay创芯上市首日跌幅达36%,市值蒸发近百亿元。包括奥杰科技、国鑫科技在内的大量半导体公司上市后仍长期亏损。2021年11月以来,国内a股半导体板块持续下跌。到今年4月底,该板块指数已经下跌了30%以上。

虽然半导体行业在第一季度获得的资金最多,但融资额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清科研究的相关报告显示,一季度期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1.8%,金额同比下降19%。此外,半导体领域产业端的投资MA事件也在增加,头部机构正在以并购的形式拓展产业线,建立优势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半导体领域的国内替代在中国仍然备受关注。毕竟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整体国产化率的提升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虚火消退后,市场才能回归理性发展规律。

超宇宙,Web3:火热与争议并行

元宇宙:还没到时候,埋头铺路吧

去年下半年,元宇宙的概念爆红,但正是在大众意识到元宇宙不可能一蹴而就之后,热度才下降。

但是业界和投资者对元宇宙的热情并没有明显降低。在元宇宙相关的虚拟人、社交、VR/AR等领域,大公司的布局必不可少。

今年以来,虚拟数字人成为投资界的宠儿。第一个月就募集了近百起,总金额超过4亿元。字节跳动、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娱乐公司纷纷布局虚拟数字人,发布数字人产品。

虽然目前VR/AR领域没有技术上的创新,但并不影响业界对这一领域的看好。一些人认为,未来在字节跳动有潜在增长的业务之一是抖音,另一个是虚拟现实设备Pico的业务部门。最近罗永浩也公开表示再次创业的方向是AR,称AR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元社交app不断被孵化。Gel上线后迅速下架,被外界视为超宇宙社交产品的Byte的党岛也在内测中。6月,曾经的“第一直播”映客公司更名为“映客宇宙”,欲向元宇宙方向转型业务。

对于遥远的元宇宙,投资者高度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无辜天使基金的合伙人王晟(音)已经关注超宇宙近一年了,尤其是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

“现在谈超宇宙的实现,就相当于在道路还没修好,水电还没接通之前,先建迪士尼。”王晟指出,超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以虚拟人物为例。一方面,3D动画的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另一方面,本应身临其境的数字人的3D影像,却依然大多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

他认为,元宇宙基础设施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向,包括支持元宇宙海量计算需求的计算基础设施;AI感知算法等人工技术加强虚实连接;构建3D图形和相关制作工具,构建虚拟数字空室。

“未来三到五年,元宇宙领域必然会首先在基础设施层面进行升级。只有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内容生态才会丰富起来。”王晟说。

Web3:在超宇宙之前,“下一代互联网”会先来?

2022年,当元宇宙的概念相对“收敛”,产业和投资双方都在铺垫的时候,Web3已经成为创投圈最热门也是最有争议的风口。

3 Web立足于区块链,强调去中心化。与Web1.0时代只能静态单向读取信息相比,Web2.0时代的用户可以读写信息,参与交互。Web3.0时代,用户可以读写信息,拥有数据所有权。

在王晟看来,与元宇宙相比,Web3是生产力的创新,Web3是生产关系的创新。在区块链底层技术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如何构建经济体系,加快应用速度,是探索Web3领域的重点。

web 3之所以能火起来,是因为它在一些投资机构眼里是一个快速“造富”的新领域。在海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因为十倍、百倍的高估值,给投资者带来了十倍、百倍的高回报。

自去年以来,a16z和Paradigm等风险投资机构已经设立了数十亿美元的Web3基金。今年6月,红杉资本推出两只总规模为28.5亿美元的新基金,将扩大对Web3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4个月就投资了近20家Web3公司。

Web3领域也相继出现了独角兽。Web3安全公司CertiK于4月宣布完成8800万美元的b3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0亿美元(约合120亿人民币)。5月,加密金融服务提供商Babel Finance完成了8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

“移动赚钱”web 3游戏STEPN也于去年11月推出。宣布不到半年估值突破10亿美元,平台代币流通市值最高时突破200亿美元。

一位投资人向深冉提到,与传统的一级市场投资不同,部分Web3项目是通过发行Token的方式进行投资。解锁后机构可以快速退出,锁定期短,流动性更好。与遥远的元宇宙相比,Web3吸引人的特点是可以快速改变现有的收入。

然而高收益的另一面是高风险。Token token机制是Web3生态发展的催化剂。在一个庞大、复杂、快速发展且缺乏监管的领域,如果令牌机制不完善,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给投资者和普通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近期,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的价格也因美联储加息、月神雷暴等因素接连暴跌。6月19日凌晨,比特币一度跌破18000美元,为2020年底以来的最低点。

此外,Web3应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以STEPN为例。在5月下旬宣布检查大陆用户后,令牌价格暴跌,一度下跌40%。

到现在为止,Web3在国内还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我们不能只以区块链技术来定义Web3。而且加密货币在中国的流通受到合规的限制。所以当美元资金涌向Web3的时候,很多传统风投还是持怀疑态度。

然而,投资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对Web3的研究和关注不应被抛在后面。

新消费,TMT:发烧和转向

新消费:从过热到降温

“如果说去年下半年新增消费投资转冷,那么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可谓遍地开花,”消费投资者陈明辉说。据他观察,今年以来,很多基金直接砍掉了消费群体,身边很多看消费的投资人和朋友,要么跳槽到其他方向,要么直接失业。

2018年以来,陈明辉一直在关注消费领域,可以说见证了新消费回归理性的整个周期。

2019年,新消费的号角吹响,完美日记、活力森林、三餐半等新品牌借着互联网的流量打出。销量猛增,资本争相抢夺新的消费。

到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的投融资将大踏步前进,成为全行业最热门的投融资赛道。牛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消费领域的投融资数量达到333笔,融资总额超过500亿元,甚至高于2020年全年融资总额。

但从去年下半年的7、8月份开始,一级市场融资的金额和规模开始大幅下降。2022年,寒冷天气持续。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2年4月,新消费领域公布投融资事件71起,较3月的98起下降27.6%;比半年前(2021年11月)的128例减少了44.5%。

一级市场降温的背后,是二级市场新消费品牌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自上市以来,乃雪茶股价一度暴跌逾75%。截至6月21日,POP MART股价仍低于发行价,丸美股份市值较最高股价蒸发超200亿元。

二级市场不买单,新消费企业经营也遇到困难。自2000年初以来,新消费领域裁员、关店和持续亏损的下降趋势加剧。

当投资者发现项目增长无法达到预期时,估值泡沫开始破裂,”陈明辉指出。事实上,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从业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新消费品牌陷入了玩法失败的困境,并利用互联网流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当流量红利退潮,缺乏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品牌会陷入增长的困境。

今天,陈明辉的组织仍然坚持消费,但它更加克制和理性。“我们最近投资的项目,都是在相对成熟的市场需求下的小创新。他们可能不是很性感,但他们是相对稳定和可见的增长和好处,”他说。“中国消费市场的基础市场还在,每年还是会有三五个子赛道的负责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头。”

TMT:高增长不再,投资人转行

当业内人士谈到新消费风口的崛起时,2019年TMT投资人的转向总是不可或缺的。

TMT是technology、media、communication三个英文字母的综合。然而近十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TMT成为了互联网的代名词。

然而,TMT现在正面临着周期性的挑战。2019年,美元基金资金充裕,是时候寻找下一个风口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马太效应明显,一个头部公司的估值一年能涨百倍。

但2019年以来,投资人发现市场上这样的机会很少,很难复制像字节跳动、拼多多、美团这样的案例。2019年,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曾指出,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投资人应该抓住技术驱动的下一个增长点。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额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在2022年第一季度期间。根据信息技术研究院的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投融资金额为35.1亿美元,环比下降42.6%,同比下降76.7%。

对TMT投资的下降和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处境有关[/S2/]。一位投行从业者表示,从去年7月开始,投行的TMT业务按下暂停键,进入寒冬期。市场的快速发展一度导致垄断和过度竞争行为层出不穷。过去一年,监管层也下大力气整治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上市通道的关闭也导致更多TMT投资者调整方向。

此前有部分投资人转向新消费,但去年下半年,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逻辑在新消费领域遇冷后,开始尝试转向硬科技。但硬技术的投资门槛更高,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更有优势。很多缺乏行业背景的TMT投资人,以Metauniverse和Web3为新出口寻找机会。

但总之,在投资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富神话已经消失。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21世纪前二十年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资本捧出了一个又一个风口。2022年,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下行拐点,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需要更加谨慎。

*文中的说明文字和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应采访对象要求,张虹和陈明辉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093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