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核酸检测报告

环境核酸检测报告,第1张

核酸检测“造成环保危机”?生态环境回应

(观察者网消息)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每天进行数百万次核酸检测,导致医疗垃圾激增,建造了一座“垃圾山”。如果处理不当,生物医学废物将污染土壤和水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在今天(23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回应称,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全国疫情高发地区医疗废物处置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图片来自生态环境部微博

最近,一些外国媒体开始对我国的防疫政策指手画脚。新加坡《海峡时报》6月11日报道称,“中国的核酸检测只需要两秒钟左右。从塑料套管中取出塑料棉签插入人的口中,然后将顶端破损的棉签放入塑料试管中。这种灵巧快捷的动作,在中国各地每天重复数百万次。这种快速检测是中国‘动态清除’总政策的支柱,但它也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

法新社20日称,中国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给环境和经济带来新的负担。报道称,这种方法制造了一个“危险废物的海洋”,“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量几乎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该报告还称,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已经“不堪重负”,医疗废物的激增很可能促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当处置”或直接将医疗废物倾倒在临时填埋场。

在今天(23日)上午举行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对此回应: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和监管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多份关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和监管的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大力提升医疗废物监管和处置能力水平,指导督促有关地方严格落实所有医疗机构和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全覆盖“两个100%”的要求,及时有效收集、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刘友宾说,各地加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处理能力明显提高。2019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18万吨,集中处置能力154万吨/年。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过215万吨/年,比疫情前增长39%。此外,各地还有大量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可随时用于保障应急处置。现有的医疗废物常规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满足包括核酸检测废物在内的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刘友宾表示,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全国疫情高发地区医疗废物处置形势总体平稳有序。近三个月来,全国疫情高风险地区涉及的市(州)、直辖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日均负荷率均低于90%,其中97%低于80%,66%低于50%。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关注全国医疗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核酸检测废物的分类管理、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废物的环境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035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