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碗碗腔曲牌,孝义碗碗腔的人文历史价值

孝义碗碗腔曲牌,孝义碗碗腔的人文历史价值,第1张

孝义宛宛调的艺术特色是在演唱中真假声混杂。演唱时,萧声、肖丹、青衣多采用真声,假声多采用拖腔,形成真假声混用的特点。此外,老学生,老聃,徐升和小丑都使用真实的声音,而画脸经常使用后脑勺声音和喉音。表演时有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孝义戏中最受欢迎的剧种是《万万腔》,其整体音色和谐硬朗,但婉转缠绵,整体韵味优美。代表剧目有《欢乐父子》、《欢乐婆婆》、《三上冯涛》、《刘淑萍》、《酸枣坡》等。这些剧目对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群众喜爱。

孝义是山西剧种最多的地方,有“戏曲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无孝无戏”、“无孝无班”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孝义碗碗腔由孝义的一种民间皮影戏艺术演变而来,因皮影戏需用油碗灯照明才能达到表演效果,故称碗碗腔

孝义万强,与皮影戏、木偶并称孝道“三大文化奇观”。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它不仅是一部孝的民间戏曲,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02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6
下一篇 2022-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