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床垫多赚钱,毛利直逼中海油!东莞农民玩营销,今身家亿

蓝虎眼石2022-08-29  20

卖床垫多赚钱,毛利直逼中海油!东莞农民玩营销,今身家88亿

今天,东莞出现了一个新富豪。

6月23日,专注于床垫制造的慕思股份迎来资本市场之旅,首日获得投资者认可。截至当天收盘,慕思股价暴涨44%,至56.06元/股,总市值达224亿元,这也让其背后站着的两位“大佬”成为亿万富翁。

根据蔡东Choice的数据,慕思股份主要从事家具制造、家具销售、家居用品制造、互联网销售等业务。虽然营收和利润都不高,但增速可观。2018年至2021年,慕思股份营收从31.88亿元增长至64.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6.68%,净利润从2.16亿元增长至6.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7.06%。

仅2021年,慕思的床垫、床架和床上用品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2.19亿元、17.93亿元和5.05亿元,总营收超过55亿元,是主要的营收来源。慕思净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可观的毛利率。近年来,其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与重庆啤酒、片仔癀、中海油、海尔生物等知名企业不相上下。

不过,虽然打着致力于人类健康睡眠研究的旗号,但慕思的研发成本并不高。多年保持在8000万左右,2021年才稍作努力,增至1.55亿。相比之下,其销售费用一直在稳步增长,从2018年的9.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16亿元,是RD费用的10倍。这意味着慕思股份倾向于强调营销而非RD,这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增长。

事实上,慕思股份的再营销战略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已形成。

慕思股份董事长王炳坤,1972年出生于广东东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王炳坤开始投身其中。一次去意大利旅游,他发现当地酒店的床很舒服。于是,好奇的他翻开床垫,看到了下面床骨架的秘密。

“人一天有1/3的时间在床上,只有一两个小时在车上,往往愿意花几十万买车,但花在床上的钱少得可怜。”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王炳坤回国后开始研究床垫,成立了慕思卧室用品有限公司,也就是慕思股份的前身。当时因为国内的廉价床种类繁多,王炳坤选择了主打高端路线,“赚有钱人的钱”。

为了体现产品的高端,王炳坤不仅走“私人定制”的道路,在宣传上也花了不少功夫。他主打国际宣传路线,在广告中强调“法国皇家设计师”、“创立于1868年”等字眼,营造法国品牌的感觉,甚至借鉴苹果的模式。从大的方面来说,他的意思是把整个世界变成自己的加工厂。不仅如此,就连官网上这位老人照片的外观,看起来都很像苹果的“灵魂人物”史蒂夫·乔布斯。

因为这种营销,王炳坤和慕思没少被质疑,一度被证监会灵魂拷问。但只要故事讲得好,总会有人买单,王炳坤也凭借慕思股份上市成为了亿万富翁。

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前,王炳坤和慕思另一位创始人林继勇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7305万股,通过慕腾投资和慕泰投资间接持股87.81%。发行后,王炳坤持股比例降至79%,他们的持股价值可达177亿元。此外,由于他们的股份几乎平分秋色,身家高达88亿元。

其实营销并不是王炳坤成功的唯一关键。

在招股书中,慕思表示其床垫国内销量排名第一,但同时指出排名主要是基于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提供的数据。有趣的是,这两家公司都与慕思有资本联系。2020年底,慕思获得5.8亿元增资,其中红星美凯龙1.3亿元持股2.5%,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控制的华联综艺持股1.64%。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一季度,慕思股份实现营收12.45亿元,同比仅增长0.2%,净利润仅为1.24亿元,同比下降9.07%。

对此,慕思有限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疫情在国内城市有蔓延和反复,“3.21世界睡眠日”、“感恩节”等活动效果不及预期。3月中下旬,公司华南生产基地停产停业近一周,对生产经营活动和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收入增长未能覆盖期间费用中折旧和摊销等固定费用的增加。

(作者冯,市界,编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956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