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最后的“钉子户”:坚守年,因一只鸡坚决不搬,如今后悔了

涂岩松2022-08-29  21

三峡最后的“钉子户”:坚守19年,因一只鸡坚决不搬,如今后悔了

2022年,湖北秭归的一个普通农妇站在河边,望着已经完全消失在大坝里的家乡。她忍不住哀叹,“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家和我的田都被淹了!”

张的家乡被洪水淹没,不是因为什么天灾,而是因为一项惊天动地的工程——三峡水利!

当年,在政府的安排下,大多数人都有条不紊地搬了出去,只有张固执地留在了村子里,不管政府怎么做,他都坚守着自己的土地。

张不要巨额拆迁款,又不是屌丝。她只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普通女人。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爆发了两次特大洪水,造成近30万人死亡。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已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

自古以来,人力资源在自然灾害面前都是极其渺小的。虽然我们可以预测洪水的到来,但是当洪水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会到处哀恸。

但是长期存在的洪水问题很难一步到位解决,各种提案在各种争论中已经落伍空。

要制衡整个长江流域,不让它再兴风作浪,即使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要控制这样一条贯穿中国的河流,难度也很大,需要的人力物力更是不敢想。


数据映射

再者,即使有可行的方案,如何实施,如何调整巨大的利益冲突,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1953年2月到1958年1月南宁会议,5年间,毛主席6次召见“长办”主任林宜山,都是询问三峡工程的具体细节。

我们需要投资多少来建造这座大坝?大坝建好后,能维持多久?

但他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

“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撑这个重大项目的安全落地。”三峡工程只能暂时搁置。

直到改革开放后,三峡工程才被重新摆上台面。


三峡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峡工程的作用不仅是控制洪水、保障人民安全,还被赋予了发电和航运的任务。

然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决定是完美的。一个决策一旦实施,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周围人的利益。

果然,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周边群众的安置问题。

经过一系列专业计算,三峡大坝蓄水位已确定在150m至200m之间。

这意味着大面积的土地将被淹没,原住民只能搬离此地,到别处定居。


数据映射

但是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总是怀有深厚的感情!

让他们离开这片土地,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再也不回到已经深埋在水下的家乡,真的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好在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的人执念很深,有的人很浅。

经过政府的各种劝说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多数人欣然同意搬迁,支持国家项目建设。当然,有些人不愿意搬出他们的家乡,并表示无论如何他们都要留在这里。

张的家族就是典型的代表。

无论政府如何向张解释利弊,张仍不为所动。她说她不会搬到这个家,但是她已经在这个地方定居了。不管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她都自愿承担。


数据映射

政府不得不在张的坚持下妥协。

事实上,张一直在中间摇摆不定。事情是从我儿子的一句话开始的。

当天放学后,儿子气喘吁吁地跑到张跟前问:“大坝建好以后,我们家会不会被淹?”

儿子的问题并不是张冰在恋爱中担心的事情。她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然而,与真相相比,张更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我们会有办法的。”张在告诉儿子和未来的自己。


数据映射

未来,三峡大坝建设工程将正式启动,村民将搬离地面,安置在政府安排的地方。

看着前方人群的匆忙举动,张陷入了沉思。她的坚持到底是对还是错?再过几十年,家里人会怪她吗?之后她该怎么走?

此时,人们质疑,搬离家园,定居他处,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张的家人总是站出来,从她,和她的丈夫?

当一切都是命运,不由任何人决定。

“所谓人定胜天,不过是个笑话。”事后,张回忆起自己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禁莞尔。

1981年,张听从父母的命令,嫁给了一个叫熊的人,从山里来到了江边。


数据映射

大家对这桩婚事都很满意,除了当事人张之外。

结婚后,张才知道熊是个残疾人。

熊可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至于帮他家,下地干活,想都别想。

彩礼已付,彩礼已领,张只好认命。婚后,张为熊生了一儿一女。

因为熊身体残疾,整个家庭里里外外,就落在张身上。

为了生活,张又承包了几亩地,种了些果树。

在土里挖着吃的,过了一年,张又苦又汗,可他根本改变不了几个孩子。

张全心全意地经营着整个家庭,但即便如此,她家也是村里最穷的家庭。


数据映射

一度,两个孩子的学费都成了问题。

再穷也不能穷在教育上。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家糊口。

正当张信心满满地试图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时,三峡大坝工程突然来了。

张自然明白政府的意图。

后来,在村委会的口中,张得知三峡大坝工程其实早在孙中山时代就已初具规模。

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并不是近几年的新现象。前几任领导想到建设这个庞大的工程也是合理的。


媒体报道

张更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而不是支援工程建设。

毕竟张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第二天早上怎么醒来,怎么养活全家,怎么给孩子攒够明年的学费。

1992年4月3日,三峡工程议案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

由此,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工程开工后,我的家乡竖立了很多水位标志,其中135m和175m水位标志最多。

看着这一幕,张陷入了沉思。


数据映射

如果不跟着政府走,她担心以后会后悔,耽误整个家庭的发展。

她只是一个生活在一亩土地前的普通农民。她甚至还没有想过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

是一只鸡打破了现在的局面。事后,张回忆说,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那天,张又望着的河水沉思起来。突然,一只鸡跑进了她的院子。

原来邻居家搬家的时候,有段时间不看好鸡。小鸡不小心跑出笼子,越过隔墙,进了张的院子。

毕竟任何事情的发生,或许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只鸡的出现,张毅然决然地决定,她不会搬这个家。


数据映射

至于根本原因,张后来回忆说:“连鸡都这么想家,何况人呢?"

当然,这只是张对他所想的进一步证实。现在拿出来的任何物件都会成为张的证据。

三峡工程即将投产,当地工作人员不停地对张:“这个地方不能再呆了!”

张决定搬到一个更高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仍然留在她的祖国,永远看着她的祖国。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起初,张对自己的决定非常满意,他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搬家时,村民们悲伤的表情和脸上的泪水进一步坚定了张不搬的想法。


数据映射

1995年4月10日,三峡库区第一批移民在一片哀嚎声中有序出发。

这次搬家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他们生活了几千年的家园将彻底沉入河底。

人们想到这个,都为之落泪。

到同年4月24日,全村121户434名村民在祠堂前对祖先做了最后的告别。之后,他们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去新家的路。

物是人非,但只是一瞬间。

在大家都忙着搬家的时候,张也没闲着。她把家搬到了比原来住处更高的地方。

但是张毕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数据映射

全家向后搬,住宿环境极其恶劣。搬迁后,全家人的生活来源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搬家前,张靠种田和种果树为生。搬迁后,面对光秃秃的荒山,张有一阵子陷入了困境。

是邻居的一句话暂时救了她。

和张一样,邻居们在搬与不搬之间犹豫了几天,然后毅然选择留在故土,与他们同生共死。

考虑到以后的生计,邻居们把以前种的脐橙树都搬到了他们的住处。

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

毫不夸张地说,脐橙是秭归所有村民的衣食父母。

正因如此,当地民间亲切地称其为“摇钱树”和“哑巴儿子”。


数据映射

多亏了邻居的好心提醒,张还把她的脐橙树搬到了她现在住的地方。张想借助这些脐橙树再次致富,甚至摆脱贫困。

无奈,这只是张的一厢情愿。

脐橙树搬迁容易,大面积种植发展不容易。

人们搬新家,都会挑水挑土,尤其是脐橙。

就这样,经过一番折腾下来,张家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人需要认同感。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搬迁村民的生活成了压垮张的最后一根稻草。


数据映射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居搬迁,开发建设相关产业、服务业、农业项目。

自然,听从国家指示的村民从中受益匪浅。

我们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远不止这些。

此外,当地还创造了“山上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后一个花园”的农业落后移民开发模式。

首先,政府在海拔175米的地方给村民们修了一条路。在道路两侧,村民被安置了相关的房屋。

然后,政府又陆续出资开发了1000多亩荒地,让村民种起了橘子。

背靠大树,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大规模投资,一批移民的生活越来越顺畅 在移民的日子越来越好的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数据映射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善,移民的生活逐渐稳定,像张这样坚持自己的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直到2007年,导演严丰将一部名为《冰爱》的纪录片搬上银幕,大家才知道张冰爱的日常发展。

“跟我想象的差远了。”是大家看完电影后唯一的感受。

从影片中大家都知道,因为张的固执,所有孩子的学业都耽误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况愈下。

幸运的是,政府采取了及时的措施。

考虑到张家庭的特殊情况,政府充分给了她选择的机会。如果她想搬,还是可以搬出原来的地方,搬到政府安置区。


数据映射

被现实打得遍体鳞伤的张终于向生活屈服了。之后,张拿着政府的安置费,在路边盖了新房子。

两个高考落榜的儿子也在政府的安排下去新疆当兵了。

2020年,两个孩子正式退伍。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老板看到了,被张在大时代的坚持深深打动。他伸出援助之手,把两个孩子招到自己单位,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2022年,张经常走到曾经生活过的山上,望着滚滚的河水,沉思着,如果当初她选择和村民一起搬走,现在的处境会不会好很多?

-完毕-

编辑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913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