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数字藏品:元成本卖元,姚明、周杰伦“入坑”

林彪简历2022-08-28  20

疯狂数字藏品:15元成本卖15000元,姚明、周杰伦“入坑”

数字收藏火了。2021年初,数字艺术家Beeple将他之前的数千幅画作组成了一幅数字艺术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最终以693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是佳士得拍卖的第一件NFT形式的艺术品。随后,村上隆、姚明、周杰伦等各界名人纷纷入局,NFT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字馆藏通常以NFT作为权利证书。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NFT指的是非同质通行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可分割、不可改变、可交易的唯一序列号。

今年以来,数字收藏热度持续攀升,互联网巨头、文化机构、各路资本纷纷入场。公开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旬,全国数字收藏平台超过500家,5月份平均一周收藏发行量超过10万件。预计2026年中国数字收藏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人民币。

数字收藏普及后,投机者也跑进了市场。类似于之前炒鞋炒币的逻辑,很多人都期望自己身上有一个暴富的神话,近乎疯狂。业内人士指出,数字馆藏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规律。投资价值周期尚未出现,投资需谨慎。未来,数字馆藏的发展将回归技术和内容。

总用户数300万,数字收藏“假内卷”

今年618,电商平台首次将战火引向了元宇宙。数字收藏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应用,不仅用于品牌营销和增加曝光,也是最新的“引流”手段。

围绕数字典藏,天猫和JD.COM设立了专属入口,多个数字典藏联合相关店铺,以“实物+限量赠品”的形式赠送给消费者。此外,博柏利、Max Mara、蔻驰、范思哲等奢侈品牌都发行了数字系列,发行量超过2000份,618款主要产品近400件。

据天猫数码藏品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合作了100多个品牌,找到了超过25万件藏品。一些品牌通过数字收藏使销售额翻了一番。

中国的数字收藏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2月,中国只有100多家数字采集平台。现在,短短几个月,这个数字已经超过500家,几乎每天都有10家以上的新平台出现。

杨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数字收藏是一种文化现象,背后有很多艺术、审美和文化创意。它是一种基于新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传统的集邮,也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和真实性”。

在国内,数字收藏与海外NFT有着本质的不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冰墩迅速出圈,成为全民IP。在网店一票难求的情况下,在nWayPlay官方授权发售的在线冰墩NFT盲盒,秒卖空,售价99美元。二手成交价飙升近千倍,达到数万元。平台需要用美元结算。

早在2021年6月,阿里与敦煌美术学院合作出版的两张NFT皮肤《敦煌天妃》和《九色鹿》在二手平台上被秒卖空炒到了天价。此外,支付宝推出的亚运会数字火炬已经被炒到了几千元。随后,二手平台开始处理这种NFT,出版社也开始更名为“数字收藏”。一位数字收藏从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内正规的数字收藏平台上,一般都有建议售价,差价不会太大,也不支持二次交易。

关科技董事长兼CEO吴指出,国内数字交易平台在合规性上倾向于进一步弱化海外的“虚拟货币”属性,弱化投资交易属性,将其性质从数字代币塑造为数字商品,即“数字收藏品”。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张书乐表示,在中国,数字馆藏大多是作为营销的配套产品,甚至是一种“礼物”。在生态上,他们更倾向于文化创意产业,多出现在营销层面的艺术创作领域。如果公司、文创机构、各种企业都不跟进的话,那就显得缺乏营销了。

目前国内数字馆藏的流通会与国内相对单薄的用户数量形成反差。根据东吴证券的分析,中国约有300万数字藏品的交易用户。行业规模扩大后,几个头部平台的藏品价格持续走低,甚至滞销。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表示,数字收藏市场目前处于“伪内卷”,可以理解为“伪存量竞争”。这背后的原因是一些企业在市场发展初期急于通过挤压无序竞争来抢夺市场份额,造成了投机、技术滥用、版权窃取、虚构价值、交易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会严重制约下一阶段数字馆藏的发展。

投机者涌入市场,混乱频繁发生

在中国,数字收藏平台层出不穷,其“玩法”大同小异。藏品可以通过预售、拍卖、抽奖、开盲箱、注册新用户等方式获得,价格也不高,一般几十元就能买到,甚至很多都是免费的。尤其是一些热门藏品,一旦售出,很快就销售一空。

但在交易中,很多平台都暗藏虚火。来自浙江的数字收藏用户安飞,去年9月开始进入数字收藏。当时他在iBox平台上买了一个收藏,不到20块钱。今年年初,这套藏品的价格涨到高点,达到15000元,价格翻了一千倍。安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收藏已经降到3000元。目前市场不好,有些平台泡沫太大,你现在可能还脱不掉。

IBox是目前国内最火的数字采集平台之一,今年以来频频被破。此前,熵湾科技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系列作品中就有藏品以99元的价格寄售,第二次寄售价格达到99999元。目前最低寄售价格仍接近万元。巨大的差价让目前平台上投资数字收藏的用户非常不安。安飞说,他们现在已经很少投资iBox了,风险极大。

此前,iBox上数字馆藏价格大幅下降,几个基于图片的数字馆藏价格下降了一半,一度冲上社交平台热搜。“iBox平台货款无法支付,无法提现”的消息引起热议。有消费者反映,销售成功后钱还没到,联系不上客服。

目前,关于iBox的投诉近500件,关于数字馆藏的投诉超过3000件,大部分涉及馆藏不交付、售后不交钱、虚假宣传、升值等问题。

近日,天穹疑似“跑路”的消息震惊圈内。“出于人道主义,做一个最后的宣布。可惜因为管理不当,各位韭菜要小心了……”App页面的这个弹出公告后来被官方认定为PS,天穹表示平台运行正常。截至6月10日,该平台用户数接近157万。

数字收藏市场不断升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书》,明确指出要全力支持NFT产品价值,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防止虚高价格背离价值基本规律。坚决遏制NFT金融证券化倾向,严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近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新增“虚拟货币、数字藏品交易行为”条款,并将其列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今年3月底,微信封禁了一批数字收款平台——微信官方账号,涉及平台超10家。

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一些数字收藏平台确实存在较强的投机性,不建议参与此类平台。“数码产品还没有完整的价值规律,投资价值周期还没有出现。建议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大平台进行购买,找信得过的机构,多关注产品配送的要求和限制。产品越安全,相关信息和限制就越多。”

于佳宁认为,企业要坚决抵制金融化倾向,合规是数字采集平台的既定方向。未来,数字收藏技术和分发将有具体的标准和监管措施,以确保数字收藏产业的安全、合规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造稀缺性,如何形成长期价值

近日,国家数字文化创意标准治理生态矩阵发布了《数字文化创意标准治理生态矩阵公约》。公约在数字文化创作与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规范治理、预警和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数字文化创作规范治理十一条规则”的建议。,并鼓励优质场景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和对实体经济的赋能。

百度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百度数字馆藏平台此前发布了首个“月壤”数字馆藏。与黄永玉、韩美林等艺人的合作和IP很快销售一空。选择藏品的原则是原创性、知名度高、二次创作效果好、公共属性。

据该负责人介绍,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与IP方的联合销售和共享,另一种是技术赋能和定制服务方式。

张峰指出,目前数字收藏的主要素材来源其实是线下,应用场景集中在藏品、艺术品、音乐等有IP资源的领域,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很大的空空间可以拓展。从技术上看,可信度、智能性、开放性都有待提高。国内数字收藏弱化了二次交易属性,大部分数字收藏还是品牌营销。要找到突破点,与数字经济生态形成强强联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becca,NEOLOOP霓鹿数码创作道创始人,数码收藏创业者。在她看来,数字馆藏的发展无非是两个方向。一种是深耕内容,真正能长久发展的内容很少。另一种是发展技术,这是商业化的现实路径。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公司才能更强。

“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优化商业模式,获得更高的回报”,张峰更倾向于将数字馆藏和NFT模式视为数字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数字化的技术工具,这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超宇宙人工智能艺术家韦嘉最近在他的“三朵花”超宇宙艺术展上展出了30万件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数字艺术藏品。

“科技造就了藏品的稀缺性,再加上我个人的创作,这是业内公认的。另外,喜欢新潮艺术的年轻人也会喜欢作品的风格,这样内容的价值才能最大化。”韦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数字艺术收藏其实是一种精神产品,叫做想象经济。最终整个尺度是由场景逻辑和精神逻辑决定的。

《闷猿》是目前NFT界的热门IP。可以作为游艇俱乐部的会员,获得会员专属福利。

在追求基于创新版权的枯燥的ape模式背后,杨勇认为“我们应该倡导数字馆藏的艺术性和版权性,尊重其市场化,防止其金融化。数字产品的转让,版权人版权授权费的获得,甚至续展权利益的获得,将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商业趋势和价值。

作者:孟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721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