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

上校2022-08-28  10

日本企业为何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王茜]

近年来,日本企业中流行一句话: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处处充满魅力和挑战。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今年。疫情的影响带来了更大的变数,但仍有日企继续在中国重仓,试图实现业绩的历史性突破。

5月下旬,在上海正在推进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同时,《日本经济新闻》发布消息:占据世界精密电机市场70%份额的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已于5月17日与浙江省平湖市政府完成签约仪式,决定在浙江省平湖市新建驱动电机系统“E轴”旗舰工厂。

无独有偶,也有日企在中国投资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锂电池和半导体的消息。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将在中国增加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公司将加强山东青岛工厂的生产线,将中国负极材料的产能提升至1.2万吨/年,是原来的1.5倍。按照计划,该设备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生产的原料是天然石墨,几乎都是从国内的矿山开采出来的。

三菱集团旗下的三菱气体化学将在中国建设半导体清洗液工厂。计划最早于2022年投产生产“超纯过氧化氢”,预计年产能9万吨。公司超纯过氧化氢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近50%,排名第一。

此外,大日本印刷将在2023年前投资100亿日元在中国大陆工厂增产“光掩模”,以应对汽车用半导体的短缺。该投资计划还包括在台湾省建立一家工厂。

这些趋势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不谋而合。根据该机构的调查,受访的1553家日本企业中,72.2%表示2021年在中国盈利,超过2020年的63.5%,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盈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本土市场销量增加”和“出口扩大”。此外,展望2022年,显示中国商业景气信心值为33.5,大大超过2021年的14.7和2020年的负23.4。

而且,约50%的在华日企计划利用积累的利润继续在中国投资,这表明在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日企对中国市场充满乐观。

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资总体上非常积极。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3%,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日本电力公司是积极投资高科技制造业的代表。通过梳理该公司的一系列投资动作,笔者可以看出中国在快速发展的世界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

如上述《日本经济新闻》所报道,NEC的旗舰工厂将于2022年10月在浙江开业,预计2023年10月投产。新工厂主要生产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系统“E-Axle”,未来员工约为2500人。它将成为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五家驱动电机业务工厂和第四家E轴装配工厂,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时的年生产能力预计将达到100万辆。

2022年6月,NEC与清华大学签署了联合研发电动汽车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计划。源地图

这个消息很耐人寻味。尽管疫情一波三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魅力依然不减。在电动车零部件新赛道上,所有入驻企业都雄心勃勃,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每个人都想掌握新的话语权,就像中原的一场内斗,而中国是他们夺旗路上绕不过去的重镇。

作为精密电机行业的灯塔公司,其创始人永寿崇信在2021年福布斯日本富豪榜上排名第五。在他的带领下,日本电力通过低价快速扩张的策略,将产品渗透到通信、家电、计算机、汽车、清洁能源等多个行业,既有效分散了风险,又把握住了业绩持续增长的确定性。

在激烈的竞争中,公司形成了一套难以模仿的战术。它通过前期的大量投入建立供应链的垂直生产模式,实现高自控率,降低其对同行业的成本,然后通过扩大市场份额产生的规模效应保证高利润率。凭借这一策略,在电脑HDD(硬盘驱动器用步进电机)的市场竞争中,淘汰了其他十几个竞争对手,市场份额高达85%,成为仅有的两三家之一。

8年前,日本电力公司将电动汽车(EV)列为重点领域,近年来多次加强在中国的投资。他们想把同样的模式复制到电动汽车的车载驱动电机系统上,迅速胜过其他竞争对手,成为市场上的核心供应商。。

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手机用HDD电机和振动电机的市场在萎缩;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

据英国研究公司LMC汽车公司预测,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544万辆,迅速扩大至2021年的7.6倍。因此,日本电力公司打算牢牢把握“汽车电动化”的中长期发展机遇,实现绿色转型。随着汽车工业向脱碳化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电动汽车使用的主要车载部件)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反复、“缺芯”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实现逆势增长。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高达13.4%,同比增长8%。

这是刺激日本在中国大量生产电力的直接原因。日系车企对电动车未来趋势有两个判断。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神车”五菱洪光的诞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也是日系电动产品的客户,五菱洪光MINI EV在3万人民币以下的销量超过特斯拉的神奇表现,让日系车企意识到买不起车或者不买车的消费者才是未来的趋势。年轻女性给自己买一辆五菱洪光就像包包或者厨房电器一样,老人给自己买一辆代步车,这和以前的汽车消费很不一样。NEC认为,中国、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也会被低价电动汽车动摇。

回顾当年,正是因为日本汽车厂商推出了廉价的轻型车(660cc排量以下),才点燃了市场的潜在需求。日本家庭主妇和白领开始购买汽车,轻型汽车销往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场后也受到欢迎。

那么,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电动车市场。从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来看,日本电力生产的最大消费市场只能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将引导电动汽车的定价和车型需求,成为世界市场的风向标。

其次,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半导体、镍等原材料供应的限制,未来电动车锂电池降价的可能性不大。制造廉价汽车,只有通过驱动电机等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才能降低成本。

日本电力公司创始人永寿崇信认为,市场进入价格竞争阶段后,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抓住更大的机会。虽然不清楚他是否研究过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但他对低价竞争带来更大市场机会的看法和拼多多崛起的原理是一样的。

基于上述分析,NEC预测2025财年将成为驱动电机需求激增的“分水岭”,并将今年的销售计划定为360万台,产能计划为700万台,实现收入4万亿日元。至于长期目标,到2030年收入增至10万亿日元。

日本研究公司富士通预测,2035年EV驱动电机系统“E-Axel”的市场规模将是2019年的543倍,将达到1250万台。

为了实现成长为年销售额10万亿日元的公司的目标,NEC在2020年初公布了计划。从2021年起,他们将在全球投资大连、波兰和墨西哥三大工厂,推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他们想先锁定三大电动车市场:中国、欧洲、美国。

从实施情况来看,实际上大连工厂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有所放大,工厂建筑面积从20万平方米增加到40万平方米,投资规模从500亿日元增加到1000亿日元。此外,大连将建立一个1000人的中国RD中心,其员工规模与日本相同,使专注于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研究的中国研究人员达到650人。

公司2019年财报显示,从汽车电机销量来看,欧洲和北美各占70%,而中国市场只有30%,与欧洲和北美之间的增量空相比已经相当大了。

(日本电力公司为电动汽车提供的车载驱动电机)

同样是在浙江平湖,2022年1月,日本电动机床项目宣布2023年3月投产,预计年产值15亿元,投资规模500亿日元。该项目旨在提高生产电动汽车专用齿轮的机床产量。他们计划在新工厂建立并运营后,到2026年3月,机床业务的总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日元。

(日媒报道显示,日本电气生产的驱动电机E-Alex已销售给广汽、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吉利、ASF、PSA等大客户。)

然而,疫情带来的变数让人们关注日本电力生产的扩张计划能否继续。

关于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和上海的遏制,6月2日,上海日本商工会议所的企业调查显示,129家企业中,88%的企业表示将在2022年减少收入,其中30%的企业预计减少20%的收入。对于未来计划,约9%会“减少投资”,约5%会“延迟投资”,另有39%会观望,表示尚未明确,只有1%会“增加投资”。

物流引起的问题尤其常见。例如,上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但疫情和封锁导致该港口的进出口业务在今年3月至5月暂停。例如,即使在日本,小型精密电机的销售业绩也受到供应链问题的影响。尽管他们按计划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但在5月份,他们在日本设立了半导体配送中心,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据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日本企业俱乐部“智慧樱桃俱乐部”部长冯传红介绍,5月中旬,上海封闭运营期间,已有46%的在沪日企复工,已申请复工或准备提交复工申请;从6月1日上海解禁大规模复工后,在沪日企积极推进复产。制造业一线员工在封闭管理中上岗,服务业等非制造业实行轮岗考勤制度。截至6月20日,所有员工已基本实现在岗生产。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棘手的问题。比如,由于疫情突然爆发,日本企业也陷入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此外,跨省隔离政策也是一个难题,如何兼顾全区域业务均衡发展和跨区域技术支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再者,在家庭远程办公和考勤的混合工作模式下,如何升级硬件系统(网络设备和数据文本的远程安全等)的问题。)和软制度(人力资本管理制度,包括用人规则等。)的企业也必须解决。

2022年体现了应对意外变化的重要性。对于日资企业来说,中国作为“大考场”的挑战原本主要来自于如何在快速变化中抓住商机,从而实现转型。没想到,疫情和围堵成了更大的考验。如何顺利过关,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需要他们非凡的耐心和精力。

进入6月后,上海市副市长明宗与在沪外国商会和外资企业展开了一系列对话,表示将帮助日企继续布局中国市场。这说明外资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意义没有改变。上海6万多家外企贡献了全市1/4以上的GDP、1/3以上的税收、约2/3的进出口规模、工业总产值和1/5的就业。

政策扶持的效果和市场的反弹立刻引起了日本的关注。6月20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通过官网“经济短信”栏目介绍了国务院5月23日宣布的降低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政策。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分析,5月份全国范围内生产恢复明显,其中吉林省长春市和上海市实施的汽车供应链恢复生产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方面,尽管5月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下降1.4%和50.5%,但新能源汽车继续逆势增长。本月销量同比增长2.1倍,达到44.7万辆。1-5月累计数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占汽车市场总量的24%。

上海和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城镇,也是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这里有汽车零部件供应、装配、RD和物流中心。日资企业一直在加大在中国投资建厂,因为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日企信心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市场复苏带来的希望。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714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