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投资热点

下一轮投资热点,第1张

巨头大举加码!又一个投资大风口来了

中国基金报见习记者文

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HJT(硅异质结光伏电池)二级市场产业爆发式增长。

引爆市场的逻辑背后,显然有巨头的海量产能扩张支撑。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包括华润电力(00836。HK)、华盛新能源和金刚玻璃(300093)最近都宣布投资HJT产能。“目前来看,今年投产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目前各企业已经投入巨资,未来趋势显然不可逆转。目前市场炒作锚定这种预期更多”,一位光伏上市公司人士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扩产与行业上游设备国产化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目前的行业预期,HJT的商业化进程最终将取决于其组件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的进展。

巨头大举建设新产能

HJT轨道相关上市公司受市场资金追捧。金刚玻璃(300093)今日封板20CM,迪科股份(300842)涨幅也超12%,其中Robotec (300757)、苏州固锝(002079)涨幅均超10%。

对于HJT电池领域,可以追溯到2015年三洋HJT专利保护到期,国内外光伏电池企业开始大力推进HJT量产。

然而,此轮引爆市场的催化剂无疑是隆基绿色能源(601012)关伟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旗下HJT RD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其测试的M6全尺寸电池(274.4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50%,创造了大尺寸单晶硅光伏电池效率的新世界纪录。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国内巨头已经增加了HJT曲目的数量。本月17日,金刚玻璃披露,拟投资约42亿元建设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电芯及组件项目,建设周期18个月,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将形成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

目前国内HJT产能最大的华映新能源近日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计划在安徽宣城启动4.8GW双面微晶HJT智能工厂项目三期。预计到2022年年中,华声将实现HJT电池和模组各2.7GW的产能。加上这4.8GW的扩产计划,华声2023年HJT电池总产能将超过至少7.5GW。

此外,华润电力还投标了其1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4条500MW第二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生产线和24条500MW电池组件封装生产线,总投资110亿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隆基绿色能源、华盛新能源、金刚玻璃、华润电力公布的HJT项目潜在招标订单合计18.6GW,业内预计2022年行业HJT招标有望达到20GW-30GW,产业化速度远超行业预期。

设备国产化主生产线建设

与PERC电池和拓普康电池相比,HJT电池的优势在哪里?安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称,在性能方面,与其他电池技术路线相比,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了调平电源成本,使HJT组件在未来光伏发电系统中更容易被接受,并可以与下一代钙钛矿电池技术融合,更顺利地形成叠层电池。

研究报告还认为,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HJT电池更支持晶圆减薄的发展趋势,有望大幅降低作为电池芯片最大成本的晶圆成本,直击电池芯片行业痛点。HJT电池有望成为未来高性价比的电池技术。“从颠覆性技术的角度来看,HJT电池技术拥有未来在众多电池芯片技术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

“目前国内HJT有望商业化,这与该领域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有很大关系。目前,HJT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一位光伏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正如上述人士所言,在行业巨头大规模投资新生产线的背后,HJT生产线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随着该行业生产的加速扩张,来自HJT设备制造商的订单呈爆炸式增长。根据各公司公布的设备招标情况,迈威(300751)和捷佳伟创(300724)成为核心设备供应商。

今年4月,迈威股份获得了印度REC 4.8GW的HJT设备订单。此前,公司还与通威、安徽华盛、金刚玻璃等多家客户合作,并获得多个GW级订单。从具体生产线来看,安徽华盛的两条生产线均由国内厂商提供,迈威股份参与了1号生产线除PECVD设备外的其他设备。

此外,金刚玻璃2021年启动的1.2GW HJT项目是迈威股份首次全线交付HJT GW级设备。该项目由两条600MW生产线组成,采用G12大硅片,单台产能7200片/小时,丝网印刷产能4800片/小时。

捷威创也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各种HJT设备的企业。该公司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能力同时供应PERC/TOPCon/HJT工艺设备的企业之一。2021年,公司也突破了行业历史,生产的HJT设备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此外,金晨股份(603396)主要以PECVD设备为主。在稳步发展组件传统业务的同时,公司成功定增3.8亿元,每年新增20台PECVD设备产能。2021年,公司PECVD设备通过金能科技生产线验证,平均效率达到24.38%。2022年3月,公司首台微晶PECVD设备通过金能科技验证,量产转化效率目标定为25%以上。

降本增效的过程是商业化的关键

“成本是制约HJT发展的核心因素。预计HJT仍需要1-2年的成本降低和沉淀,实际产出要到2023年才会有较大规模”,上述人士坦言。

据了解,随着HJT设备国产化的普及,HJT的投资成本已降至约4.5亿元/GW甚至4亿元/GW以内,但仍远高于PERC的1.5-2亿元/GW和拓普康的2.5-2.5亿元/GW。

此外,与PERC和TOPCon都使用高温烧结银浆不同,HJT使用低温固化银浆。一方面,低温银浆主要靠进口;另一方面,由于其高电阻率以及HJT的两面都需要银浆的事实,银浆的单耗高于PERC。近年来,该领域的上市公司——迪科股份、苏州固锝也在行业内进行大规模横向并购,实现低温银浆的国产化。

CICC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到,HJT组件的成本仍然高于PERC和Topcon,但HJT可以兼容薄硅片和镀银铜,具有很大的成本降低优势。据该组织称,预计2023年HJT组件成本将低于PERC,而如果微晶+薄硅片+少银方案顺利推进,组件成本仍将下降空。

编辑:船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享有本平台发布的原创内容的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596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7
下一篇 2022-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