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题:中国多地“夜间经济”点亮城市,显示消费潜力。
新华社记者
夜幕降临,烟火升腾。位于陕西省Xi市龙首村的红街夜市,香气四溢,游人摩肩接踵。陕北某羊蹄摊前排满了等候的食客。
“最近生意好了很多,每天晚上能卖出200多个羊蹄。”35岁的摊主何多来自陕西榆林,在那里卖家乡小吃已经两年多了。他说,3月中旬Xi安疫情好转后,生意慢慢恢复。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随着夏季的到来,Xi、湖南、四川等地的“夜经济”正显示出勃勃生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表示,“夜间经济”激活了消费潜力,对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需求,我国出台了支持“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夜经济”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其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能。
市民在Xi罗马商业街附近品尝小吃(2022年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伟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的意见》,提出5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要求采取综合措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北师大教授万喆表示,此举着眼于打破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夜经济”的发展升级带来更多可能。
餐饮消费是“夜间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成都、哈尔滨、南京等地都出台了各种扶持餐饮的政策。
湖南省商务厅近日公布措施,支持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在有条件的街区设立防疫户外餐厅,以此重振城市街道的消费活力。
记者走访了长沙几家“网络名人”夜市,不少餐馆老板对这一政策表示期待。他们表示,允许餐厅在夏季外出,对餐厅的业绩提升有很大的直接帮助。
在Xi安,5月底出台了支持“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发展的六项措施,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步行街和商业综合体在夜间规定时段对外营业,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等。
得益于政策支持,每到夜晚,红街夜市统一装修的摊位灯光亮起,规范化的经营让商户的生意更加红火。“以前推车沿街叫卖,现在修好了,生意好做了,顾客也来找了。”他说。
在发展“夜间经济”的过程中,良好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机制必不可少。许多城市在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建设特色夜经济示范街区、夜经济地标和夜消费商圈,通过文化、商业、旅游的跨界融合,增强夜经济活力。
在长沙湘江西岸的渔人码头,900米长的水岸将壮丽的江水尽收眼底。在当地政府的区域环境治理和“一江两岸”城市亮化工程的升级下,一个更加开放、有序、活跃的“夜间经济”正在慢慢铺开。
在居委曲集渔人码头三店外的餐饮区,市民王明和朋友们正在吃小龙虾。“在河边吃夜宵,吹着晚风,看着江景,真的是一种享受。”他说。
2019年,长沙市“夜经济”最繁荣的天心区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夜经济”服务机构——长沙市天心区夜经济服务中心。
“夜间经济”运营过程中,商家和消费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消费者投诉、垃圾清运等。,中心工作人员收到反馈后会尽快处理,或者第二天将问题移交给相应的职能部门。
万喆指出,在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弹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夜间经济”的繁荣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空的巨大复苏。(记者:张语倢、孙毅、张健、李亚男、叶挺、熊佳一、胡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