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送伴手礼、办心理讲座,北京中小学多举措助学生重启校园生活

校长送伴手礼、办心理讲座,北京中小学多举措助学生重启校园生活,第1张

校长送伴手礼、办心理讲座,北京中小学多举措助学生重启校园生活

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安排了温馨的班级和校园环境。返校第一天,各校围绕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学生在家学习的收获与反思,精心设计了返校第一课。

“小海燕,欢迎回家!”“玉兰花再开,返校!”......6月27日是北京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小一至小六年级正式返校的日子。在北京市丰台第五小学科丰校区,学生们手举写有温馨标语的卡片,迎接大家重启校园生活。

记者从北京多所中小学了解到,为了让学生安全返校,学校通过给家长的信等方式发布了返校要求。,并坚持采取防疫措施。同时,利用周末时间,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和校园环境。

返校第一天,各校围绕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学生在家学习的收获与反思,精心设计了返校第一课。对于不能正常返校的学生,很多学校都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手办礼品和温馨留言,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

“给孩子的礼物,德育处的老师都很牛逼。”6月27日上午,北京十一中的孩子们收到了校长亲自送来的返校礼物。

北师大十一附中教师郭珊珊说,这份礼物包括两个医用外科口罩、一支笔和一根棒棒糖,放在一个带小红花的小纸袋里。“为了在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拿到礼物,老师们一大早就一直在忙。”

郭珊珊介绍,北师大十一附中是今年中考的考点之一。在得知中考结束前返校的要求后,学校第一时间召开了专班研究返校事宜。在东城区教委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消毒,对环境核酸进行了采样,并按照防疫要求摸清了返校学生的台账。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准备返校第一课,组织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的切换。

“花开花谢,愿你归来”“疫情放晴后,我会努力康复”“很高兴见到你”...27日,很多返校的学生发现,教室的黑板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记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为了迎接学生返校,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布置了温馨愉悦的入学环境和上课环境。

北京于颖学校也是中考考点。“6月25日北京市教委公告后,我部立即召开年级主任会议,布置返校工作方案。”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班主任们在中考结束后,周日下午花了半天时间赶到学校,打扫卫生,调试电教设备,精心整理黑板报,写寄语。

除了主题黑板报和祝福留言,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营造仪式感。

记者从中关村第二小学了解到,学校专门设置了精彩的30秒环节,展示学生在卫生防疫、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成长进步。在以学生的视角在家学习的日子里。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准备了“网上在家学习纪念证书”。

防疫措施不放松,做好心理疏导,预防“流行后综合症”

目前,北京仍有零星新增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对于学校来说,疫情防控措施依然不能放松。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易表示,学校要坚持严于社会的原则。返校后要坚持严格的校门管理,同时坚持常态化的核酸采样制度。中小学师生在校期间每周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记者从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鸳鸯小学了解到,学校接到返校通知后,按照北京市两级教委的要求落实防疫政策,第一时间将相关通知发送给家长,详细说明入学条件等。,并通过小程序收集学生和住校生的相关资料,班主任逐一核实,确保学生入校安全。

同时,为了避免学生集中返校,芳草地国际学校鸳鸯小学安排学生错峰上下学。他们五六年级是早上7点55分入学,三四年级是8点,一二年级是8点05分。

为防控疫情,北京京源学校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分区域管理校园,错时错峰安排学校学习生活。“食堂坚持分时、错峰、师生单向就餐的原则,保证就餐队列间距不小于1米,严格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北京京源学校副校长黄海群说。

黄海群介绍,在学生返校之前,学校已经在校门口调试了红外热成像体温计、人脸识别系统和早晚检报告管理系统。同时,对校园公共区域进行了彻底消毒,并配备了防护材料。返校后,学校会有条不紊的组织接送管理上下学。提前到校的学生允许入校,下午放学禁止学生留校。在校门外设立家长等候区,错时进行接送班,做到接(送)走不聚拢不滞留。

为预防“流行后综合症”,靖远学校将继续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北京十一中还重点关注了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郭珊珊说,接下来的三周将进入最后阶段,第一周将是返校的过渡期。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心理调整和适应,不急着赶进度。返校第一节课开了心理微课。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将逐步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节奏,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重点做好防疫、感恩教育等。,并精心设计回学校的第一课。

“防疫安全”,指导学生重新适应学校的各种防疫措施;“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疫情下感恩身边每个人的付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中小学设计了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第一节返校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线下校园生活。

双榆树一个小主题班会的内容之一就是“感恩”。在升旗仪式和班会上,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两个月来的家庭生活,表扬了参加家庭作业、社区志愿者、体育锻炼等的学生。,引导他们感恩大白,感恩参与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感恩每一个为疫情做出贡献的人。

返校首日,地坛小学开展了以“弘扬抗疫精神,落实防控责任”为主题的升旗仪式暨学生返校第一课教育活动。它回顾了学生在家在线学习期间的表现,并鼓励他们投身于线下学习。

地坛小学校长刘辉介绍,返校第一节课,学校邀请党员老师给学生讲“我的防疫故事”。“希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奉献,学习和致敬参与抗疫的一线工作者。”

地坛小学教师安迪在发言中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自愿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主要参加小区门口扫码测温等工作。“我的身份从老师变成了防疫志愿者,工作地点当然也从我的云课堂变成了小区门口。不变的是我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安迪说,虽然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但“我很自豪能有机会在这个特殊时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记者从北京于颖学校了解到,该校五年级第一节课的主题是“归来,我们在一起”,从防疫、感恩、调适三个部分引导学生。其中,在调整中,各班老师通过心理疏导,使学生尽快转变到在校学习的状态,做到谨慎自律,安静学习,调整心态,从容面对最后的学习。

低起点,平缓梯度,循序渐进让学生适应线下学习。

在家学习了近两个月,部分同学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李易在发布会上还表示,经过两个月的家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情绪、心理、生活习惯等问题逐渐增多。学生回到校园环境应该如何适应?

针对以上问题,于颖学派采取低起点、缓坡、渐进的原则。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在网络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师生互动、小组活动、精心设计的小练习等多种形式,对网络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此外,对于有学习困难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老师也给予一对一的辅导。

此外,于颖学校还根据学生在家学习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调整各学科的课程计划和评估方案。比如体育课,课间练习等。体育教师应合理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的运动。各课题组根据家庭学习情况和学科教学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

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表示,对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切换,学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教研组制定了更加科学完善的期末学习计划,科学设计了期末复习和测试。

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学生未能随“大军”一起返校。

芳草地国际学校鸳鸯小学与这些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联系,“一个不落,开展在线学习指导”。

据黄海群介绍,静园学校目前有15名学生无法返校。对于不能正常返校的学生,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每个科目的老师都和学生有联系,确保自己的课程和在校学生同步。学校有直播互动系统,学生可以在家和同学一起听课。课后,学校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403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