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航付息困难,方大系掌舵人方威面临大考


新海航付息困难,方大系掌舵人方威面临大考

本文由雷达财经制作|李羿慧编辑|深海

“我前女友是你们公司空的空姐。今天(6月15日)听她说了,他们马上要降薪了。”一位投资者最近在互动平台上提问,担心HNA控股是否存在重大经营困难和退市风险。

投资者的担忧不是空引起的。海南航空空破产重组被“方大系”接管后,遇到了新的问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HNA破产重组期间,金融系统的主要银行支持了HNA的288亿救助贷款。不过,6月25日,海南银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6月20日是新HNA的首个付息日,目前还没有收到一分钱。

利息支付困难的背后,是各地方航运企业国有股东对100亿元救助贷款的债务留存意见不一,“没有按照重组方案规定支付条件”,至今未支付。对此,HNA 空正在努力沟通,试图解决。

最新消息显示,重组后的新HNA面临的困难还不止于此。

新华客户端近日刊发文章《党建领航,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翅膀,2021年以来2021年以来的损失超过20亿元的巨额投资100架长期停放的飞机复飞,以及支付共同利息债务和各种 380亿的战投基金明显捉襟见肘,企业负债率高,融资能力有限。 新HNA仍在负重前行。

这也让HNA新实控人、东北商人方巍面临一场硬仗。

100亿剩余债务难以落实

作为建国以来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之一的主角,HNA 空的重整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资料显示,以航运业起家的海航集团在陈峰和王坚两位创始人的带领下大举扩张,并在2015 -2017年达到巅峰。连希尔顿酒店和德意志银行都收入囊中,一度成为媒体吹捧的对象。

业内称,2016年和2017年,海航集团净投资额达到5600亿元。2017年,海航集团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创下1.23万亿元和7365亿元的历史新高,分别是2008年的39倍和34倍。

20年间,HNA的资产增加了10万倍,从而形成了一万亿HNA。

然而,在大规模扩张下,HNA抵御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2017年底,海航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虽然大规模出售资产,试图“自救”,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深陷巨额债务漩涡。

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宣布申请破产重整。3月启动战略投资者招募,面向航空空主业、机场板块、供销等招募战争投资者。

在海航集团的业务板块中,外界最看好的是HNA 空的主业,至于供销大集,至今无钱投入。当时竞购HNA 空的是复杂银河,吉祥航空空背后的均瑶系,以及没有航海空管理经验的方大系。

但最终在2021年9月,*ST HNA披露了战略投资者招募进展,辽宁方大作为战略投资者成立于集团航空空主营业务。

业内分析,方大集团之所以能够击败复星集团和均瑶集团,将HNA控股收入囊中,是因为其在扭亏为盈、帮助不良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经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方大集团比另外两家竞购方多投入了410亿元。

这410亿元中,380亿元将用于购买HNA控股发行的44亿股本,30亿元将用于支付HNA财富管理。

公告发布后,2021年12月8日,HNA 空的经营管理实际控制权正式移交给“方大系”,这家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空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自然人方伟。

当然,除了投资者,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在帮助HNA。

新华网报道,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高度关注,积极协调。重组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民航局和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在为此奔走。海南省甚至成立了专班,主要领导亲自协调部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HNA破产重组过程中,各大银行向HNA提供了288亿救助贷款。根据法院裁定的已披露的破产重整计划,全部救助贷款优先,债务分10年偿还。

其中,新HNA上市公司承担188亿元,非上市公司承担100亿元,首期利息支付共计5.35亿元。第一个付息日是今年6月20日。

但在付息日,方大称已支付了上市公司188亿元对应的3.49亿元全部利息,剩余100亿元利息无法支付。

根据HNA内部人士的解释,未上市公司的利息尚未支付是因为“与债务相关的未签署债务保留协议”和“没有根据重组计划支付条件”。

这是因为重整计划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根据海航集团等321家公司实质性合并重组的重整计划重新签订协议,完成抵押物的变更和重新登记后,才能根据重整计划获得后续的还款。

目前的情况显示,HNA控股作为188亿元的债务人进行了重组方案,而其余100亿元对应的地方航空空公司则有不同意见。

“破产重整期间,各种信息保密,很多信息不明,内部决策也不好;应该按照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重组后仍然是高负债,甚至高于重组前,债务滞留会加剧公司经营困难。”新华网客户端前述文章称,面对原海航集团100亿元救助贷款的债务留存问题,各地方航空公司国有股东普遍提出诉求。

据悉,海航空正在多方努力沟通协调,试图解决问题。

新HNA负债1300亿

利息支付的困境表明,重组后的HNA 空仍然困难重重。

2021年9月27日,HNA 空主营业务召开第二次债务会议,HNA经理和联合工作组公布了重整计划。

根据计划,在债转股清偿近400亿债务后,HNA控股的有息负债在重组后降至600亿。重组后,清偿债务后,HNA控股总资产1700亿元,总负债1380亿元,负债率81%,与其他三大航接近。

600亿留存债务,10年还清,利率只有2.89%,相当于市场上10年期国债的利率,使得HNA 空的财务成本远低于三大航。

但实际情况是,2021年11月底,报告显示重组企业负债率约为100%,远高于2021年4月海航集团战略投资者推进会上乐观介绍的65%-70%,也高于第二次债会上81%的预期。

此外,在疫情形势下,HNA 空公司总客运量和航班频次同比大幅下降。自2021年以来,HNA 空已经遭受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损失。目前,仍有100多架长期停飞的飞机需要巨额投资用于复飞,以及互惠债务和支付各种运营欠款。

结果,在注入380亿元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 HNA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94.91%。其中1366亿的总资产比第二次债会上出台的目标差了300多亿,但1296亿的负债已经接近预期。

据悉,数据“反转”的原因是航空空主营业务合并净资产超-100亿,前后正负信息相差400多亿。

然而,新海航的困境远不止于此。6月7日,ST HNA发布公告,披露本次累计新增诉讼涉及总金额为1.65亿元。据了解,整个海航空因为部分债权人不同意债权性质和数额的认定,引发了80多起标的金额数百亿元的衍生诉讼。

同时,部分公司股权尚未转让,部分战争资产存在产权瑕疵或权利受限。这些不利因素的直接结果是金融机构没有信心,新HNA的融资能力有限。

日前,国务院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令整个民航业欢欣鼓舞。但据媒体报道,急需输血的新海航空在申请数百亿元优惠利率的紧急贷款时,被各家银行婉拒。

有分析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重组并没有让HNA轻装上阵。相反,刚性资本支付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新HNA。面对数百亿的互利债务和经营性债务,新HNA是应该花钱修复信用,还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

今年第一季度,ST HNA扣除扣非净利润亏损34.44亿元,公司称这是由于疫情的反复影响,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航油价格的上涨,影响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由于重组方案的实施,ST HNA净资产增加了365亿元。到2021年底,公司净资产约110亿元,退市风险暂时安全。然而,在历史的重负和疫情的冲击下,考验仍在继续。

方大集团和富豪方伟

“方大系”背后低调而神秘的方巍,因为大手笔接手HNA资产而走到聚光灯下。在此之前,媒体经常报道他们喜欢高调给钱,摆出1米高的现金墙,发给员工。

纵观方巍的商业轨迹,他出身底层,村里人都说他“吃百家饭长大”,靠倒卖废钢赚了第一桶金。

按照业内的共识,方伟先在辽宁抚顺收购废铁,然后转卖给当地钢厂。由于钢厂拖欠货款,只能用一个铁矿来还债。随着铁矿石价格的飙升,方巍发了大财。

在积累了原始资本后,方巍通过收购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发展和扩张。一家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在他手里扭亏为盈,《蔡颖》杂志戏称他为“国有捕手”。

2002年,方伟重组国有企业抚顺炭素厂,拉开了炭素行业整合的序幕。方巍第一次“抄底”国有资产时只有29岁。

次年,方大集团正式成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莱河矿业、沈焦煤气和合富炭素都被方伟收归旗下。

2006年6月,方大与兰州炭素集团签订协议,接手兰州海龙科技(现为方大炭素)的经营权,首次进入资本市场。

当时方大集团旗下已经有三家炭素生产企业,而兰州炭素集团是全国炭素企业排名前几位的企业。但由于经营不善,海龙科技流动资金短缺,拖欠员工工资,股权被法院公开拍卖。

方集团通过竞价成功拿下海龙科技事业部51.62%股权,并承诺返还兰炭集团占用的2.77亿元资金。但后续方大集团并未支付现金,而是以2.81亿元的估值将原有的三家炭素厂注入海龙科技的上市体系,可谓祸不单行。

2007年,海龙科技更名为方大炭素,成为方大集团旗下第一家上市公司。这时,“方大系”的雏形开始出现。

2009年,国有企业南昌钢铁改制,57.97%的股权在江西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参与竞标的有宝钢集团、五矿集团、吕林燕钢铁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国企。然而,如同多年后重组HNA的情节一样,并不被看好的方大集团以黑马姿态胜出。

值得一提的是,南钢对受让方的前提条件是“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至6月连续盈利”、“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40亿元,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当时有钢企人士表示,这样的条件根本不肯走出大门,质疑是为方大集团“量身定做”的。

这一收购在多年后被媒体质疑。《新财富》杂志2012年3月发表文章称,方大屡屡“吞象”,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靠的是非完全市场化的协议收购;以及非市场或半市场行政力量的强力干预。

据新京报报道,方巍“抄底国企”发迹,一度被认为与2014年落马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的仕途有诸多交集。

2014年6月14日,苏荣被免职。当年6月27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罢免了方巍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根据代表法的有关规定,方巍的代表资格终止。

然而,在这场风暴中,方巍仍然“毫发无损”,其他人受到了惩罚。2017年12月19日,江西省国资委原主任李天鸥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受审。

据《江西都市报》等新闻报道,检察机关通报简要案情称,2009年6月至10月,被告人李天鸥在担任江西党委书记、局长、南钢公司改制重组领导小组组长期间,滥用职权,致使方氏集团低价收购南钢公司57.97%的省级国有股权,造成特别重大公共财产损失。

此后,方伟继续推进国企收购,包括东北制药、中兴商业和北方重工,以及“方大系”旗下的其他国企。目前拥有方大炭素、方大特钢、东北制药、中兴商业、ST HNA五家上市公司,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空五大业务板块。

然而,收购HNA无疑是方巍的一场豪赌。方大集团高层曾表示,方大集团2021年净利润150亿左右,每5年盈利100亿以上。

这意味着,方大集团曾经通过接手海航集团的通航空板块,花光了过去四年的利润。

方巍能继续“点石成金”吗?雷达会继续关注。

注:本文由雷达财经(ID: leidacj)原创。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377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