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舞”教育局局长再出圈,手写余幅毛笔字送高三学子

“霹雳舞”教育局局长再出圈,手写余幅毛笔字送高三学子,第1张

“霹雳舞”教育局局长再出圈,手写1200余幅毛笔字送高三学子

去年春天,因一段霹雳舞视频而“走红”的教育局局长段立夫,带着他的舞蹈又来了。

“老师,你觉得今年高考难不难?”“你泼猴,你说难,你说不难,全看你的态度!”5月14日,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会,脱下外套,穿着白色t恤的段立夫“自编自演”了《大王带我游》,中间穿插了一段说唱:“2022高考大王是谁?认真复习,从容应考,你就是大王。"

去年,段立夫现场表演霹雳舞,缓解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今年为了鼓励疫情下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除了依旧激情四射的舞蹈,他还亲自书写了1200多幅书法送给学生。

段立富是四川乐山犍为县教育局局长。去年4月10日,犍为一中,段立夫随机放了一首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即兴跳了两分钟的霹雳舞。随后,这段霹雳舞视频传遍网络,段立夫也被称为“霹雳舞导演”。2021年2月起任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一年来,段立富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从即兴霹雳舞,到整顿全县81家校外培训机构,再到扩大县教育发展基金。

段立夫的演讲由“零观众”直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5月15日上午,段立夫和电话那头的侃侃谈起了今年的“出圈”。他认为,自己跳舞唱歌不是炒作,不是关注,而是应该做的事情。“给高考减压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加强与同学的精神交流和心理咨询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以显示自己的素质,但我只是做到了。”

段立富介绍,疫情下,高考在即。这次网络直播励志演讲分享会,就是用来给高三学生“加油”和“减压”的。为配合疫情防控,分享会将以“零观众”在线直播的形式进行。这一次,他以“践行十爱美德荣耀,与高三学生共享青春成长——不要被大风吹倒”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主题演讲长达一个半小时,旨在鼓励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

说话,跳舞,唱歌,写作...直播过程中,面对场上一千多个空的座位,台上的段立夫话筒依然激情满满。说到激动,他会提高嗓门,引起视频中其他同学的兴趣和共鸣。

演讲结束后,段立夫开始跳“自导自演”的歌舞。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2021年初任教育局局长开始,4月份第一次在网上走红,现在演讲又“加码”了。段立夫说他不在乎网上的评价。以情人身份从事教学,孩子也毕业参加工作。除了工作,段立夫这一年的生活只和读书、运动、写作有关。生活中的“平淡”与网络上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

段立富介绍,2021年,犍为县被列为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地区。作为全省12个试点区市县之一,他作为教育局局长,更应该有担当、有思考、有创新。他希望学生能看到,除了学习知识,还可以有终身的爱好。“没什么自娱自乐的,有舞台给他们看。”

[对话]

写完腱鞘炎之后,他仍然坚持完成了1200多部作品。

新京报:为什么会有亲自给学生写信的想法

段立夫:这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目前全国的疫情,影响到了所有的同学,尤其是高三的同学。疫情对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有一定影响。学生应该如何冷静处理,排除各种干扰?我想用“话”的形式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通过自己手写的动作,告诉同学们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丢掉一些不良情绪,坦然面对高考和生活。

其次,我们正在乐山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乐山、爱自然、爱家庭、爱劳动、爱学习、爱健康、爱生活”。我想通过书法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场考试,文化传承的方式可以陶冶学生。我写了包括“孝”在内的这些字,告诉他们一切美德的孝是第一位的;“勤”,凡事勤;陶站在街上...都是年轻人成长中应该具备的品质,会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受益的人,终身受教育的人。

在演讲现场,我放了800字左右。事实上,两个月来,我每天都写30个字。至今已有1200多字。在分享会上,我把它们送给了犍为四高的校长,他们亲自把它们带给了学生们。今年将有2630名学生参加高考。如果有同学需要,我会记下来写给他们。得到一个教育局局长自己写的汉字,可能会让他终身铭记,可能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现在段立夫写的字已经给学生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你是怎么抽出时间写这么多字的?

段立夫:这么多字需要一个大空的房间才能放进去晾干,我家里肯定放不下,所以每天晚上10点到12点的时间都拿出来在一个老教室里写,这里以前是老党校的教室。现在党校搬了,暂时/[/k0。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准备好了就看书半小时,八点半前到办公室,开始处理文件,开会,去基层学校调研,安排工作。我通常每天下午6: 30下班。有时候因为疫情,只能抽出晚上的时间来写。其实有一段时间大概十天没写了。因为疫情原因,当时比较忙。当我有空空闲的时候,我会写更多的图,有时候一天会写50多张。一直写到晚上12点或者凌晨才回家。

写到900多字的时候,腱鞘炎爆发了。跳舞的时候右手还绑着绷带(笑)。

新京报:腱鞘炎爆发的时候你有想过放弃吗?

段立夫:我想,我肯定这个目标会实现的。其实去年寒假我给全县中小学生写了148封通知,都是手写的。因为每个老师都要在假期给学生的“寒假通知”上写评论和留言,所以我会给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学生、逆反学生、留守儿童写通知。当时是下班后晚上写的,包括出差时在酒店。我认为一年一次,老师应该用手写代替在电脑上打字体,这表明了教育者对学生的重视和关心。

所以,这一次,我选择给高三同学写留言的时候,我想多写一些,至少1000条。今年毕业2000多,我想至少写一半。结果我写了1200多。其实我没有强迫自己写,也不想在腱鞘炎爆发的时候放弃。而是想告诉同学们,要坚持努力完成一个目标,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我们的高考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高考每个科目都有固定的时间,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好的状态,最高的质量,顺利完成。我分享的主题是“年轻人不要被大风吹倒”。

展示舞蹈和书法不是炒作,是应该做的事情。

新京报:从去年的霹雳舞到今年再次站上舞台,从手写评论到今年的送词,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些事?

段立夫:去年我在4月10日做了一个演讲《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感恩父母》。大约一小时后,我停止了跳舞。我认为给学生最后的评语等是老师的工作。主任带头唤醒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和家长坦诚相待。

你为什么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是基于两个背景。第一,“双减”背景下应该减什么,除了减轻义务教育的课业负担和家长过重的经济负担,学生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高考没有变,但是我们的学生要有学习文化、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素质。

昨天讲了“双降”和“平躺”的话题。我说学生在减少后应该有一个喜欢的爱好。所谓“平躺”,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平躺”。行为上要努力奋斗,要果敢。

新京报:你身边有很多报道。你怎么看待“网络名人”这个称号以及你的评论?

段立夫:我觉得这些所谓的“网络名人”的行为,其实是一个园长、一个校长、一个老师、一个家长应该做的。我觉得,不是炒作或者吸引谁的眼球,更多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比如给高考减压,加强和同学的精神交流,进行心理疏导,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同时,教师要具备演讲的基本素养,包括表达能力,下棋、书画的爱好,健身和健康的心态,要与学生交流和展示。所以我觉得我做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但是我就是走出来。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炒作,而是学生在一个阶段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给什么,共振互动。

我没做错什么,我做了我应该做的。高考前,我和同学交流过。我们采用的方式引起了我同学的注意,给了他们一种情绪上的释放。

段立夫还在演讲中介绍了传统文化知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鼓励学生阅读“打开思维的按钮”

新京报:从跳舞到书法,你平时是怎么培养这些爱好的?怎么坚持?

段立夫:所以我才说“双降”。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有一些阶段我们可以展示自己。后来因为工作或者家庭生活的影响,没有了继续这些爱好的舞台,但在生活中,我把它们当成了自娱自乐。我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不是准备,而是平时素养的基础。

比如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到七点看书,每天晚上回到家都要看书。晚饭后,我会游泳半小时,慢跑1600米,写作一个多小时,然后睡觉前看书。让阅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我也经常鼓励学生通过走进书本、阅读、打开思想的按钮,与古人、先贤、名人、哲人或朋友对话,从而得到启迪。

段立夫爱读书,讲话也放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所谓的修养或者行为,无论是跳舞,唱歌,背诵,写作,读书等等。,都是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生活条件。未来的竞争是人才和素质的竞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向学生展示我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看到可以学习的榜样。

新京报:“全才”书记会给老师和校长带来很大的压力吗?

段立夫:我觉得不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就是教好课,教好书,教育好人。我觉得校长带好队伍,管好学校,保证安全就够了。不是每个人都变得全面,全能。运动员有单项和全能运动员,导演也有。在某些方面有管理能力或者创新能力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导演。

在清华北大不要功利,要有自己的目标。

新京报:我了解到你今年上任以来倡导的一件事就是扩大犍为县的教育发展基金。目前这项工作推进如何

段立富:犍为为县委、政府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从省教育厅到犍为,都有这样的想法和安排。我去教育局提出“在家办好学校”。以前我们县有特别大的生源外流,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的生源出现了回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外流。今年民办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引入也非常好。这样可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

发展教育基金,县财政每年要拿出1000万元作为基金的基本部分,同时还有社会捐赠。目前是健康发展。因为前卫教育有良好的社会氛围,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尊师重教的良好土壤。县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和民生工程,有很好的政策。这些支持使我能够自由地工作。

去年,我们被列为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作为全省12个试点区市县之一,我们正在做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导演,我要承担责任,要思考,要创新。

所以,我所做的就是希望老师同学们能改变一些思维习惯。尤其是在新中考和新高考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

段立夫亲自给学生们写了放假通知。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我们一方面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又要面对高考这个“指挥棒”。之前犍为县还公示了十年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这里面有矛盾吗?

段立夫:首先,“双减”更多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一个必须强化的意识。“双减”后,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习惯、课外兴趣活动以及终身发展所需的技能、本能、技巧和素质。新高考更多的是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考的深度,知识的广度。所以我认为“双降与新高考、新中考并不矛盾”。

其次,“学生均衡发展”和“考上清华北大”并不矛盾。考上清华北大只是县里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代表。我在一中工作期间,从2000年到2012年,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有7名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十年后的去年,我们又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宣传只是一个引导,并没有过度扩大效果。它只是想让学生和校友看到努力获得的成果,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目标。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利用第一名的考试。经过努力,学生会考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那么这个学校也是你心目中的“清华北大”。

所以我们说,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是普通的,普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将回到普通的岗位,做普通的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很普通。我们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强求某个目标。如果我们坚持,就会有更多的压力、沮丧、犹豫或恐惧。“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迷茫,不担忧,不害怕,做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这是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在北大与同学们分享的话。

新京报:这个周末你工作很忙,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几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我的孩子会缺乏教育吗?

段立夫:我孩子毕业两年,现在工作。父母在老家,爱人也是老师,现在可以专心工作了。其实过去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心理和学习方法的沟通,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生活品质上的引导。

2016年参加高考。当时他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在在成都工作。我觉得书本知识不是很重要,更多的是道德,工作习惯,为人处事方式,这些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我家孩子从初二到初三读了40多本名著,对他的英语和语文都大有裨益。所以,不要为了知识而学习和研究功利,而要在爱好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156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