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

党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第1张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管向东“出征”:疫情就是命令

穿上白大褂,把党徽庄严地别在胸前,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关向东的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关向东先后13次赴湖北、黑龙江、新疆、辽宁、云南等当地疫情发生地,连续奋战300多天,为制止疫情、救治危重病人做出了贡献。

“人第一,命第一。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医护人员毫不犹豫。”他说。

2020年4月4日,关向东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山一院供图)

1988年,关向东开始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当时,这方面的工作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危重病医学主要研究危及生命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危重病医生不仅仅是看病,更是治病救人。”

在广州,他带领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将其打造成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症医学学科之一。“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并决心在中国发展重症医学。”关向东说。

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1年以前,中山一院普外科循环、呼吸、肾脏等器官衰竭的危重病人死亡率在90%以上。随着危重病专科的建立和完善,到1994年,我院普外科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在斗争的日子里,关向东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郑重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医疗事业。我希望用我的专业知识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199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关向东获悉,他作为国家医疗救治队的专家在广州待命,随时准备帮助武汉。他意识到,疫情中通常有一定比例的重症病例。如果发病基数大,需要治疗的重症和危重病例会很多。

“新冠肺炎抗战迫切需要大批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奔赴前线。”作为中华医学会危重病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关向东精心起草了一份致全国危重病专业的建议书,并提交给中国医学院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的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签了名。

这一提议发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相关数据显示,在赶赴湖北的4.26万名医护人员中,有1.9万人是危重医护人员。

在湖北援建期间,关向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仅驻守在雷神山医院,还辗转于武汉多个重症监护室,湖北基层市县的定点医院和重症监护室。他奉命组织编写了《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方案》,由有关部门下发全国各地,作为临床危重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依据。

关向东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展治疗工作。(中山一院供图)

援助60多天后返回广州,关向东仅休息3天就接到新任务,赶赴3700公里外的黑龙江省支援抗击疫情。两年后,他奔赴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参与抗击疫病。

“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每次出门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都要尽全力完成每一项工作。”他说。

经历了一次重大疫情考验,关向东对重症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说:“重症医学承担着降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等大规模人群伤害死亡率的重要使命。我会为此不懈努力。”

记者:许鸿义

编辑:廖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150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