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起学生要学种菜煮饭修家电?专家:劳动教育避开这几大误区

甲子是什么意思2022-08-24  31

9月起学生要学种菜煮饭修家电?专家:劳动教育避开这几大误区

今年,清明节刚过,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本农园”迎来了第二次“耕”礼。23个班每个班都分到一块农田。孩子们拿起小农具,小心翼翼地拿起领到的种子和小蔬菜苗,挽起袖子,开始播种。

“本杰明农场”一进校门就位于显眼的位置。在校园里开辟这样一块农田,并不容易。几年来,在人大附中经济发展学校校长王教凯的坚持下,该校三个校区为孩子们划出了“一亩三分地”,作为孩子们的劳动体验园。

这些都属于“综合实践”的内容。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一门新课程《劳动》即将出现在学校课程中。

“从9月份开始,中小学生要学做饭炖汤,修家电,种菜养家禽……”最近热搜上热传“劳动课回归”的消息。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后的课程计划将劳动、信息技术及其占用的学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出来。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谭传宝指出,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形式,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密切相关。“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说孩子要学炒西红柿鸡蛋,还要学修电视机。更重要的是培养劳动习惯和态度,让孩子全面发展。”

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培养

“我小学就学会了缝袜子和打毛线的技能……”看到新课标出现劳动课的新闻,不少网友感叹自己小时候的劳动课“回来了”。

“从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特别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世纪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成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说。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谭传宝指出,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后,大量劳动教育学时消失,被严重边缘化。社会普遍强调脑力劳动的重要性,对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的尊重越来越缺乏,这是不公平的。“现在社会上有些价值观腐败。大家不再强调健康的劳动价值观,都想‘少劳多得’。最好是‘不劳而获’,这是很值得警惕的。”

2020年,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惠生曾指出,针对目前青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的现象,要做好体力劳动。

因此,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培育劳动精神、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次劳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对之前政策文件的具体落实。”许李嫣指出。

事实上,劳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并不是简单的“恢复”和“回归”,而是有了新的内涵。其中特别强调了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问题。”在谭传宝看来,开展劳动教育,除了设置专门的课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校园形成崇尚劳动的文化。他指出,如果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都高度重视劳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洋溢着劳动的光辉价值观,这对端正社会风气、树立劳动价值观的作用远远大于一个课时。相反,“有些老师其实自己也很讨厌劳动,无形中起到了负面的榜样作用。跟孩子说在班里工作有多光荣是没有用的。”

王教凯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劳动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肉体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他希望劳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能够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化教育。“通过劳动,每个人都会脚有力气,手有活儿,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灵魂有趣。”

人大附中经济发展学院的学生在收割蔬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劳动课程的发展并不统一。

去年秋天,人大附中经济发展学院的“本杰明农场”第一次迎来了丰收。孩子们把自己培育的各种水果蔬菜送到校长王教凯的办公室,一定要让他尝尝。“有的小朋友甚至给我写了纸条,特别激动,特别开心。”

王教凯说,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设置相应的劳动任务。比如学校给初一的孩子布置“美食作业”,鼓励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做饭,给高三的孩子在学校食堂举办两次“烹饪比赛”。“现在新课标出来了,我们的实践更有依据了,课程也会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新课标除了强调劳动价值观教育,还针对不同班级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积极意义。”谭传宝指出。

记者了解到,有学校反馈,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劳动教育发展的短板,包括场地有限、工具不足、师资匮乏等。社会资源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

以人大附中经济发展学院为例。除了划出农田,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进行劳动教育。记者了解到,学校位于经开区核心区,这里有大量世界500强企业从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学校充分利用了这种地域资源优势,把学生的教室搬到了企业。每周五下午,该校高一年级的学生由相关学科的老师带领,在企业中观察、分析、研究、思考,开展项目式学习。

“劳动教育不能只靠耕地来进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与周边企业、农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劳动课程的开发并不统一,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许李嫣指出。

在师资问题上,王教凯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是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否真正重视劳动。“许多人有劳动技能,包括清洁工、园丁和职业农民。他们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还邀请了正宗的农民来帮助我们照顾孩子们,并向他们传授经验。”

在劳动教育师资问题上,新课标也有明确规定。课程最后给出了“关于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其中提到“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建设劳动课程教研组,合理设置劳动课程专兼职教师岗位,共同开展劳动课程教学。”

许李嫣解释说,专任教师最重要的是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在思想层面引领学生;兼职教师可以邀请社会力量参与,教授孩子劳动技能。

人大附中经济发展学院的学生正在地里耕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要机械地理解劳动教育”

除了“本农园”,人大附中经济发展学院不同校区还有“白草园”和“知真园”。有了这些花园,孩子们的课经常搬到农田里。以高一至高三的理科班为例。从低年级时的观察到初中时的光合作用,再到高中时精油产品的提炼制作,都可以在我们身边的农田里进行。“最终还是要培养能够引领科技创新、改变世界的人才。劳动应该是基础,是基础。”

谭传宝指出,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形式,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密切相关。

“当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等劳动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道德教育;当我们让孩子思考劳动过程的原理和奥秘时,劳动教育就与科学技术建立了内在联系,劳动教育就变成了智力教育。当‘动动手,出出汗’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时,劳动教育已经是体育教育了;当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劳动是最美的’这个道理的时候,劳动教育就已经是美育了。”谭传宝认为,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孤立的教育形式是错误的。

此外,谭传宝提醒,对劳教的理解需要避免其他几个误区。

他指出,劳教不能等同于“动动手,出出汗”。中小学生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不同于学徒去工厂学技术。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劳动习惯和态度,让他们全面发展。

“不要机械地理解劳动教育。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本身只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并不是说孩子一定要学炒西红柿鸡蛋,修电视机,也不强求孩子一定要学多少种劳动技能。否则,劳教就成了应试。”谭传宝强调,要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乐趣,而不是把劳动教育变成新的学业负担。

此外,针对社会上一些视劳动为惩罚的做法,谭传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孩子体验劳动是没有意义的,不是故意让他们受苦。会让孩子把劳动和消极的心理体验联系在一起,反而会加剧孩子对劳动辛苦、劳累的刻板印象,让孩子越来越逃避、厌恶劳动。这就背离了劳动教养的初衷。”

记者注意到,新课标将劳动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谭传宝指出,在服务劳动中,除了公益性和义务性劳动,新课标还融入了现代服务劳动的内容,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和亮点。

“过去很多人把服务劳动理解为社会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但其实服务劳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GDP最大的服务业劳动。”谭传宝说,劳动教育的内容要避免误导孩子。比如把片面的“学农”教育当成劳动的全部,忽略了当今时代脑力劳动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事实。“劳动教育必须包括科学技术的学习。如果要做与科技知识无关的劳动教育,这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136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