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老师

舍利弗2022-08-24  20

“马老师”和他的两位中国学生:费孝通和许烺光

自1967年马林诺夫斯基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出版以来,围绕这位现代人类学奠基人的英雄神话已经破灭。在这本用波兰语写的私人日记中,马林诺夫斯基违背了一个人类学家对“他者”形象的应有理解,暴露了他在西太平洋一个小岛上进行田野调查时贪得无厌的厌倦和苦闷,甚至辱骂当地土著。

从上到下依次是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徐诚斌(1909-1999)、费孝通(1910-2005)

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不仅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人类学多年的争议。作为英国功能人类学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在亚当·库珀的《人类学与人类学:20世纪的英国学派》一书开篇时,仍然受到祛魅的对待。这本关于学科史的书在1971年一经出版,就因为揭露了这门学科创始人不光彩的一面而在国内人类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在亚当·库珀的话语中,马林诺夫斯基显得专制而自恋,近乎“迂腐”。他不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对他忠诚,而且拒绝异己,嘲笑不同的观点。然而,今天,亚当·库珀对这门学科创始人的描述并不过分。最多,他把马林诺夫斯基还原成一个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在书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马林诺夫斯基培养学生的大本营。在介绍他的“最国际化”学生团体时,亚当·库珀提到了中国人费孝通和徐诚斌的名字。

费孝通作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代宗师,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其代表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影响深远。费孝通曾称马林诺夫斯基为“马老师”。在《留学英国》、《重读江村经济序言》、《读马老师的《文化动力学》等多篇文章中介绍了自己与马老师的学习以及对马老师学术思想的理解。近年来,因为一封新发现的费孝通致马林诺夫斯基的信,师生友谊和学术思想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陈思想《费孝通致的一封信》,载书屋2016年第8期;梁永嘉《青年费孝通,有意研究“宗教”》发表于2017年2月17日《文慧学者》;吴经建《中国社会人类学的“船长”》,载《上海书评》2019年3月8日)

相比之下,徐诚斌在中国的声誉要弱得多。一方面,徐诚斌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大学教书,与国内学术界接触甚少;另一方面,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先用英文写的,然后翻译成中文。目前,在中国大陆引进和出版的只有两本书,《美国人和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年)和《宗族、种姓和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

“在80年代的‘文化热’中,许石的名字和文章被多次提及,但当时他的英文作品并没有被大量翻译。被引用最多的一部,除了关于华人和美国人的那部,大概是在祖先的阴影下,但我们真正能看到的,只是片段。”徐诚斌留给国内学者的大致印象,大概可以用葛《借纸:读书日记选》中的这段话来解释。

徐诚斌1909年出生于辽宁。早年就读于沪江大学和辅仁大学。1937年获得中英庚子赔款奖学金,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成了费孝通的弟弟(虽然比费大一岁),两人做了一年的室友。关于徐诚斌在英国马林诺夫斯基门下求学的情形,《边缘人:徐诚斌回忆录》(台北南天书局,1997年)曾记载:

“我们马林诺斯基班最大的特点就是班里30多人,门窗紧闭,人人抽烟。如果我想避免别人吸烟,我必须离开教室。为了对抗别人抽烟,我不得不抽烟。”

“在马林·诺斯基的研讨会上,除了大家对吸烟的共同兴趣,他还谈到了宇宙中一些固定的规律和概念,这引起了我对心理人类学的极大兴趣。但是他讲的一些基础层面的定理,比如食物和性的需求,并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因为在基础层面上,人可以说和其他动物没有区别。”

“马林·诺斯基是我在英国读书时的导师。一年后,他厌倦了英国的战时局势,搬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马林·诺斯基去美国之前,他对我的研究项目的洞察力和热情处处显示出他个人对我的关心,所以我觉得他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在回忆录中,徐诚斌还爆料称,马先生的研习班里有个“富家老处女安德森小姐”,一直希望能和马先生结婚,并为此花了不少钱,但马先生依然不为所动。

获得博士学位后,徐诚斌接受师兄费孝通的邀请,回国在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工作站”工作(1940年为躲避日军进攻,迁至昆明郊区呈贡县魁星阁)。在“奎哥”时期,费孝通对徐诚斌的研究工作颇为满意,但徐诚斌因与另一位人类学家陶云奎个人意见不合而辞职,搬到大理州喜洲镇华中大学任教。一年后他才回到云南大学。1943年冬,徐诚斌携新婚妻子访美,随后在西北大学谋得一个教职,成为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

在海外,徐诚斌一直致力于“大文化社会”的比较研究。他在欧洲、印度、日本等地做过田野调查,出版过各种人类学专著。1972年,徐诚斌被允许作为“外宾”访问中国。在参观中央民族大学时,他见到了30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费孝通。关于这次见面,徐诚斌在回忆录中说:“我们在伦敦当同学的时候笑着回忆过去,后来我们一起在云南大学工作。”这是师兄弟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1999年,徐诚斌在三藩市去世。6年后,费孝通在北京去世。

(原标题:“马老师”和他的两个中国学生)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钱冠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128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