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当然了

韩国当然了,第1张

韩国,何必如此!

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第一次面对面会谈只持续了三四分钟,持续了25分钟左右...

这些尴尬的场面,连韩国网民都觉得,构成了韩国总统首次北约峰会之行的显著印记。

尹熙月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韩日关系的改善也被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日方对举行更长时间的会谈持谨慎态度,甚至直接“扇”了韩国总统府的正式公告一巴掌。华盛顿高度重视的美日韩三方领导人会议也成了谈资。

今天,韩国再次强调,尹熙月出席北约峰会“不是为了排除或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他在北约峰会上大谈“价值观外交”,并表示将在下半年签署新的韩国-北约伙伴关系。

本不该出现在北约马德里峰会上的韩国如此纠结尴尬,真的回答了一句:为什么!

一个

拜登走近会场,看到早已站好位置的尹熙月。双方伸出手握手。但是当韩国总统满脸笑容地看着拜占庭的时候,美国总统的眼睛却一直盯着保加利亚总统拉德夫。拜登与尹熙月短暂握手后,立即转身与拉德夫握手,并将手搭在后者肩上。

28日,北约峰会晚宴合影环节中的这一幕被传回韩国,随即引发热议。

拜登的“无眼神握手”被韩国反对派支持者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流传。拜登“连看都没看”,尹西月当时就咧嘴笑了。批评者甚至称这给韩国国民“带来了耻辱”。


拜登和尹熙月合影

据韩国官方和韩联社媒体报道,尹熙月的马德里之行内容丰富:

与欧洲主要国家元首、欧盟领导人、北约秘书长举行双边会谈,讨论半导体、核电、军工等领域的合作;还参加了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等多边会议。他还呼吁欧洲国家关注半岛无核化,为釜山申办2030年世博会寻求支持。

但在28日峰会的第一天,韩国总统的行程就笼罩在尴尬的气氛中。

当天上演的日韩领导人会晤也以同样的“效果”落幕。

在西班牙国王为北约峰会与会者举办的晚宴上,尹西月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这是韩日领导人自2019年12月以来的首次线下会晤,但仅持续了三四分钟。

事后证明,虽然时间很短,但足以在两国间引起一场“外交风波”。

韩国总统府29日上午透露,本次对话由岸田发起。他告诉尹西月“我知道你在为日韩关系努力”,“让我们为两国关系更健康的发展而努力吧”。

没想到,日本方面当天就来了。

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韩方公布的内容“与事实相差甚远”。田和尹西月在晚宴上“自然相遇”,互致问候。岸田在谈话中希望尹熙月“尽最大努力将极其严峻的日韩关系恢复到健康状态”,语气听起来与韩国总统府给出的描述不同。

日本《产经新闻》进一步报道称,日本政府无意在北约峰会期间举行日韩领导人会谈。虽然韩国政权已从反日态度明显的文在寅手中交接,韩方期待日韩领导人面对面会谈,但日方仍持谨慎态度。


尹西月

紧接着,29日举行的美日韩领导人会议也陷入了类似的氛围。

协调日韩两个盟国缓和关系,恢复包括《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在内的合作,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提供更有利的切入点。这次会谈是华盛顿长期以来想要组织的。

在拜登的斡旋下,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时隔五年又聚在了一张桌子前。但从现场来看,坐在桌边的尹西月和岸田文雄看出了他们有多不自在,整个会议过程中两人都没有直视对方。

在会后的新闻稿中,白宫将此次会晤描述为“一次历史性的会晤”,称三国领导人讨论了在“印太”地区加强三方合作,尤其是共同应对半岛问题。

但事实上,这样“重要”的会谈总共持续了大约25分钟。连日韩的媒体都很惊讶:三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谈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

2

最了解韩国的恐怕就是它的北方邻居朝鲜了。

今天,《韩民族日报》网络版在显著位置引用了朝鲜中央通讯社的署名评论。这篇题为《亚太不是北大西洋》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韩国出现在北约马德里峰会上,是自愿充当北约“东征”的“哨兵”和“炮灰”。


媒体报道

这话有点刺耳,但道理大体正确。

如前所述,尹西月送上门的笑脸,成了尴尬的时刻。

但实事求是地说,尹西月的北约之行显示了她与北约的“亲近”。尹熙月说:“马德里是韩国印太战略和全球安全与和平理念与北约2022新战略理念的交汇点。”

韩国政府看得很清楚,之所以被邀请到马德里,是因为北约将自己视为“未来的核心战略伙伴”。首尔乐于接受这一点。

韩国5月正式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后,韩国和北约将于今年下半年签署新的韩国-北约伙伴关系,即建立“超越军事安全合作的战略安全合作关系”。

韩国还将在布鲁塞尔设立代表处,加强与北约的信息共享。

除了关系的实质性提升,尹熙月还被认为在北约峰会上开展了“价值观外交”。

尹熙月无论是在北约发表演讲,还是在韩美日、韩日、澳新以及各种双边会谈中,都不忘提及“价值同盟”。尹西月在北约演讲中表示,“北约与印太的稳定合作关系将是维护普世价值的基础”。


尹西月

对所谓的“价值观”三缄其口是不是有点耳熟能详和刺耳?

美国总统拜登在亚洲之行中一直表示,他的外交政策以团结“分享我们价值观的伙伴”为中心,共同反对不分享我们价值观的政府。

没有人怀疑拜登的话指的是中国。

按照这种逻辑,尹西月此次访问马德里,凸显了“亲美而远中”的外交政策倾向。

当然,首尔自己也不这么认为。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重申,韩国出席北约峰会“不是为了排除或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然而,这句话的另一半是“旨在与拥有共同核心价值观和规范的国家探讨全面合作计划”。

韩国总统办公室之前已经明确回应,“我们来马德里不是为了讨论中国和台湾省海峡”,还有半句话:“是为了讨论韩国应该如何发挥作为全球中心国家的作用”。

首尔恐怕要学学“掩耳盗铃”这个成语了:不提“中国”二字,岂不是针对中国?

更有甚者,韩国政府在马德里公开宣称:“通过中国实现韩国出口经济繁荣的时代已经结束。”

首尔似乎已经参与了美国和西方压制中国的努力。

很多韩国媒体也看到了这一点。

比如有媒体称,尹熙月政府放弃了在美中之间的“走钢丝外交”,进一步将重心转向韩美同盟。然而,此举将增加对华外交的风险。

有韩国媒体说得更直白:“韩国和北约在一条船上,一起对抗中俄”。

无论韩方如何“澄清”,不少分析人士确实认为,自从尹熙月决定出席北约峰会后,韩国现政府表现出“全盘接受反华路线”。


尹西月出席了会议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趋势。

就像行动和反应一样,“主动反华会变成反韩反弹”。如果韩国继续向中国发出负面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成“反韩”和反弹,给韩国的安全和经济带来的是得不偿失。

韩国必须警惕这种火灾。

首尔最关心的是朝核问题。显然,这不会是马德里北约峰会的主要议题。韩国希望“全力应对朝核问题”,与美国积极推进的“印太战略”并不完全一致。

所以不管怎么“解释”,韩国出现在北约的会场,都是一种非常消极的趋势。参加这种带有浓厚冷战色彩、对中国有强烈敌意的跨大西洋军事政治集会,只能把首尔绑在北约炮制的“遏制中国战车”上。


美日韩领导人会议

首尔将为此付出什么代价?不是什么难算的账。

前驻华大使金夏钟不久前表示,必须向中国说明清楚,加强韩美同盟并不意味着孤立中国,韩中关系也是韩国必须发展的国际关系之一。

尤其不要忘记,今年是韩中建交30周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

来源:补刀/带剑微笑唠叨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079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