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作者:韩立明
大麦植发可能成为“港股植发第二股”。
6月29日晚间,HKEx官网披露了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麦植发”)的上市申请。此前,永和医疗(02279。HK),植发行业龙头,2021年12月登陆港股市场。
根据约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2020年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184亿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22.3%,到2030年将达到1381亿元。其中,2020年植发医疗市场规模约为134亿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8.9%,到2030年将达到756亿元。
目前植发市场的供应方比较分散。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随着连锁机构的兴起,头部企业集中投放品牌营销广告增加品牌知名度,行业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将率先受益。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植发机构同质化严重。高密度的广告宣传和逐步的消费诱导是植发机构常用的营销手段,也导致虚假宣传、机构不专业等问题频发。
毛利率超过70%,去年营销费用超过5亿
席卷年轻人的脱发焦虑正在推动植发市场的快速增长。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我国脱发患者数量从2016年的1.95亿人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67亿人,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达到3.43亿人。脱发低龄化趋势明显。60%的人在25岁时出现脱发迹象,30岁前脱发的人比例达到84%。
大麦植发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司创始人李兴东收购的杭州美之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更名为杭州科发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发源”)。2019年,科发源品牌升级为大麦。
在香港上市融资的目的中,扩大经营网络、提升服务机构排在第一位。此外,大麦毛发种植还将筹集研发资金,推动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寻找战略投资和收购,并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招股书数据显示,多年来,大麦毛发种植的营销费用远远超过研发费用。2019年至2021年,营销和分销费用分别为5亿元、3.99亿元和5.2亿元,而同期RD费用为650万元、460万元和480万元。营销费用分别是RD费用的77倍、87倍和108倍。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大麦种植、生发前五大供应商均为广告公司,采购总金额高达2.16亿元。2021年,广告公司仍然是大麦种植和毛发种植的前四大供应商,采购总额为2.33亿元。
大麦植发主营业务包括手术植发、非手术固发和护发,产品和服务。2019年至2021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和10.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01万元、6956万元和6612万元。2021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对于2019年的净亏损,大麦毛发种植在招股书中直言,销售及分销费用达5.007亿元,占2019年总营收的67%。这部分支出主要用于2019年科发源品牌升级为大麦后的服务推广和品牌知名度提升。
2019年至2021年,大麦毛种植毛利率从79.8%下滑至70.9%。鉴于数据下滑,大麦毛发种植的解释主要是2020年6月维修中心运营。养护中心提供的固发护发服务的毛利率通常低于植发服务,但这项服务作为经常性收入来源显示出巨大潜力。
目前,手术植发仍是大麦植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和2020年营收占比超过90%,2021年下降到79%。非手术固发护发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4.3%提升至2021年的21%,服务占比提升至2021年的14.4%。
大麦毛发种植涉及的业务主要依靠线下机构。招股书显示,大麦植发运营33家医疗机构,覆盖中国21个城市,另有4家服务机构正在筹建中。2022年1月,公司获得首家毛发诊疗互联网医院牌照,准备开业。
赛道上的竞争很激烈
目前最常用的脱发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美容治疗和植发。毛发移植作为改善脱发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术安全性好,毛囊成活率高,植入后毛发生长正常。近年来,市场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头发治疗服务提供商超过100家。主要由独立的民营植发机构、连锁植发机构、美容机构植发部门、公立医院植发部门组成。平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目前,独立民营植发机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45.6%,其次是连锁植发机构,市场份额为23.9%。
“目前植发市场的参与者很多,但高质量的供应却屈指可数。”兴业证券商业分析师秋瑾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国内医疗资源供给长期紧张,公立医院进行大量植发手术的意愿较低。同时,随着市场教育的推进和消费者对手术试错成本认识的提高,市场会逐渐向头部植发机构靠拢。"
截至2021年底,永和医疗在全国53个城市拥有54家医疗机构。根据其登陆港股后首份年报数据,报告期内,永和医疗实现营收21.69亿元,同比增长32.37%;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长32.8%。
碧莲生集团旗下的碧莲生植发医院成立于2005年。公开资料显示,比联升采用“一城一店”的直营模式,已在全国38个城市开设直营机构。2022年3月底,碧联升CEO施晓棠曾表示,公司上市融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随着机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对客户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会更加激烈。”一家植发公司的董事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高密度的广告宣传和逐步的消费诱导仍然是植发机构常用的营销手段,这也导致了虚假宣传、植发机构不专业等问题频发。
时代周报记者以“植发”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了90多条投诉。投诉原因不一,但大多集中在“欺骗”、“夸大虚假宣传”、“手术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2022年4月,大麦植发等植发机构也被媒体点名,直指植发广告“骗人”。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2021年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医疗美容广告监管重点,严厉打击各类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规范医疗美容广告市场。
大麦养发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不保证有关部门不会对毛发治疗服务的提供执行更严格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行业标准。即使这些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行业标准能够得到遵守和定期审查,运营成本也可能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