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乱象调查:有些打开竟跳出色情广告

学习类乱象调查:有些打开竟跳出色情广告,第1张

学习类App乱象调查:有些打开跳出色情广告

有些学习类app打开后居然会跳出色情广告

学习类app乱象调查

调查动机

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教育移动应用提供的内容不得含有负面信息、不良信息、游戏链接和广告等。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闲置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功能。

近两年,受疫情防控因素影响,很多孩子长期在家上网络课,学习类app不断涌现,成为孩子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诱导广告、色情、暴力等,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

为了揭露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探索整改途径,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下载的自学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大量插入广告,不仅体验大打折扣,还包含一些色情、暴力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涉嫌诱导未成年人充值...连日来,不少家长向《法治日报》记者投诉学习类App。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要改善学习类app的乱象,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并让行业知道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去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学习App里聊天忙

聊天室很脏

河北沧州的吴女士投诉说,她上小学的儿子下载了一个以学习为名的网上自学App,玩得很过瘾,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她发现了为什么孩子根本不用App学习,而是用来聊天。“我体验了一下这个App,虽然有学习功能,但更像是一个休闲娱乐的App,聊天室更是污秽不堪”。

按照吴女士的指引,记者下载了这款App并打开。里面确实有很多“娱乐”功能:自习区按照不同的板块分布,可以设计自己的形象,装饰模拟教室,张贴留言墙。除了自习区,App还有活动区和睡觉区。在活动区聊天室,用户可以畅所欲言。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名为“k歌室”的聊天室。房间里四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一个叫“水生烟”的男生提出了谈恋爱的想法,然后通过“真心话大冒险”环节向另一个女生表白。在另一个5人聊天室里,一个叫“南音”的男生正在说话,满口脏话,并怂恿在场的其他人和他一起自残。

北京一名初中生萌萌告诉记者,这种骂在App的留言墙上比较常见。记者来到留言墙,看到很多人在这里公然对骂,言语十分恶毒。也有很多人在上面留言“和我交个朋友吧,好男女朋友”。在萌萌提供给记者的一张App截图上,首页有十几条私信,都是想加她为好友的陌生人。

“萌萌”说,她有几个同学上了学习App,就在自习室打卡,去聊天区和留言墙“上网”。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看来,对于学习类app,尤其是在用户为未成年人的情况下,平台应该提供与此相一致的管理服务,而不应该用技术中立的原则进行辩护。这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避免了监管不力导致的功能滥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表示,一些学习类app的厂商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制作的app商业性和娱乐性很强,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包括平台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该负起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连锁诱导消费

商业风气亟待整顿

诱导消费一直是学习类app被诟病的问题之一。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许多消费者声称,他们是被学习类app上的“免费课程”、“一元上课”等标语所吸引。点击注册后,他们发现是无休止的推销。

记者下载了一款学习辅导App,注册为“六年级学生”。浏览“直播课”栏目时,弹出“一元速抢”六年级高效复习专题培训班套餐的广告,标有“限量”二字。点击进入后,有抢购结束倒计时提醒。

就在记者准备退出广告页面时,按下返回键,弹出了一个提示:“恭喜你,你获得了免费信息包,0元享受知识点列表和同步练习。”点击免费领取界面跳转到小程序,弹出一张二维码照片,需要记者扫码添加后才能领取。扫码添加后,对方给记者发来了三门课程的免费链接和一个抽奖的链接。在琳琅满目的实物商品中,记者抽取的奖品是“26节视频课”,但上述课程根本无法开设。

之后,一位名为“君君老师”的工作人员邀请记者加入课程群,自称班主任,要求学生扫码上课。直播课老师讲解了两个解题技巧后,开始推荐课程产品——2098元到3798元的学习大礼包。课后,“君君老师”立即联系记者,继续宣传学习大礼包。

记者问不买学习大礼包还能继续免费上课吗?“君君老师”说,她可以继续免费上课,但如果她想系统地学习,她必须付费。现在,订购学习狂欢有折扣。

第二天,在课程组,“君君老师”反复强调了学习狂欢的好处和优惠的力度。群里有6个“学生家长”表示已经报名了。见记者没有回应,“君君先生”又给记者发了几条信息。首先,他告诉记者,今天秋季长期班开始出售,课程只剩下三个名额。现在购买享受优惠,还有精美礼品赠送。然后他发了两张介绍课程组合价格的图片,2098元到3996元。

朱认为,目前的学习类app确实存在大量诱导消费。这些app开发者将未成年人视为“摇钱树”,利用了未成年人智力不足,家长不计成本投资教育的心态。打着“免费”、“一元抢购”的幌子,先吸引流量,再诱导消费。这个烂摊子需要及时整改。

程认为,“一元抢”这种高度商业化的营销手段不应该用在教育领域,相关部门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规范。

与色情有关的广告到处都是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一个很好的学习类App,点击进去的都是垃圾广告。”北京朝阳的张先生气愤地说。他告诉记者,他的孩子经常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但一些学习类app经常会跳出各种广告,如销售广告、游戏广告等,有些广告图片或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手机App商城,记者以“学习”“教育”为关键词随机搜索,下载了近百款学习类App,发现张先生提到的问题较为普遍。

例如,一款名为“兔子小萌儿童乐园”的学习App,在界面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小游戏,这些小游戏与儿童的识字和发展思维有关。在玩这些游戏时,如果你想解锁一个物品或道具,你需要点击手表图标上的广告按钮。记者点击后弹出的广告竟然是“同城交友,寂寞”,并配有一张衣着暴露的女子图片。继续玩,后面三个也是这样的广告。

在这款App的“宝贝观看”一栏,视频播放时广告也跳了出来。你至少要看5秒钟才能跳过。广告种类繁多,有的推荐色情小说,有的推荐记账程序赚钱,还有的声称免费领取宝宝生活用品。要摆脱这些广告,用户需要开通价格为39元的连续月会员、198元的年会员或498元的永久会员。

在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的小电视图标。点开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名为“南亚小说”的小程序。自动推送显示的小说内容非常露骨,包含很多性暗示和色情桥段。

对此,朱表示,我国广告法明确禁止出现此类色情暴力广告,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相关规定。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程表示,如果平台把App的商业性质放在第一位,很容易导致这种现象,而且会越演越烈,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相关现象的处罚力度,让此类违法广告不再出现在未成年人使用的app中。

完善法律,严格监管

多方合力治理混乱

如何规范学习类app的乱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初赵辉认为,相关部门应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规范此类app的责任主体。平台应尽职尽责,及时下架问题App,确保未成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伟表示,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制度和未成年人模型,在技术层面加强使用各类软件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程认为,要改善学习类app的乱象,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业界知道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治理乱象,去除学习类app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氛围。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体现在对学习类app的监管上,更要提高全社会的意识,营造‘问题app人人喊打’的局面,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程对说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001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