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计划和选课啥关系

研究生培养计划和选课啥关系,第1张

研究生培养,要以课程为抓手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近300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0多万人,博士研究生46万人,占硕士研究生的84.31%,博士研究生的15.69%。专业研究生占比50%以上,硕士研究生中,专业研究生占比59%。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怎样才能把如此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优秀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从研究生教育规律出发,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抓住课程体系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以“研”字当头,分类培养,精心培养。

建立符合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研究生教育区别于这种大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研究”二字。它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质量的基本指标,围绕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研究所应具备的素质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真正培养出具有优秀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目前,世界各国高校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和实现路径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大部分还处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阶段。很多高校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更像是本科教育的翻版,没有实质性的改进,没有体现研究的性质,没有体现研究生教学的论证性、建构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他们只注重导师加强指导、增加修业年限、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等管理措施。他们对研究生培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思考不够,措施不到位。

课程和教学成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短板”和“痛点”。研究生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宏观层面的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等根本性问题。还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具体问题。

在宏观层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等方向性问题已经明确。关键是如何落实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微观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构成第一层次,起前提和导向作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成第二层次,体现和落实第一层次的要求,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和难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构成第三层次。它们既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实现的必要条件,又能适当调节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要求,起到保障和制约的作用。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第一层次,各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一般都是明确的,有明确的方向。有各个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宏观指导,也有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具体规范和要求。第三个层面,近年来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通过“倒逼机制”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第二层次的核心环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视不够,改革力度不够,成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短板和痛点。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大,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数量超过了本科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更快,很多学生都是在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必须以课程和教学建设为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系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研究基础,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防止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课程的“拷贝”,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成为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拷贝”。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导师队伍的建设,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研究生的教学和课程建设。是研究生“研究”的基础,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

我国一直把硕士学位阶段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位体系,强调学位论文,这是我国学位体系的优势和特色。在坚持这一优势和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必将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现在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缺乏“研究”性质,更像是本科课程的“翻版”。

研究生课程体系要体现应有的难度和特色,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和内在逻辑关系,给予研究生更大的参与权和贡献空,体现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育科学融合的趋势。专业型研究生的教学往往沿袭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学术化倾向严重,专业性和实践性特征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相关领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现实。

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可以适度增加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关的课程或内容,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使研究生及时掌握工作一线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技术进展,始终突出创新实践的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知识、能力、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基础,培养与需求、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教学改革要从管理和项目上深入到课程层面,狠抓研究生课程建设,学科评估组和教学参考委员会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学位授权、质量控制、评估和审核都要看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看课程和老师的名单。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要在理念上求共识,在机制上做文章,在实践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层次专门人才。

作者: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麦可思研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合法权益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2973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