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产业链

贫嘴是什么意思2022-08-22  19

云南:创业青年推动咖啡产业发展

6月24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杨帆开的咖啡馆所在地。新华社记者曹梦瑶摄

新华社昆明7月1日电(记者郑博飞曹梦瑶马怀昭)一百年前,在商队来来往往、驻足品茶的云南思茅古巷,约翰·扬在街边开了一家咖啡馆,主打普洱本地精品咖啡。在几十公里外的大开河村,“咖啡第三代”杨洪建辞掉老师的工作,回到家乡,开辟了普洱最早的大型咖啡园。

越来越多的云南青年企业家在历史提供的深厚土壤上精心耕耘咖啡产业,努力将普洱咖啡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第一次创业成功后,历史系毕业生约翰·杨(john young)来到普洱最早的历史街区寻找咖啡馆的位置。他一眼就看中了戴家巷那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采用的是走猫角楼的形式。三晋大院于2012年被思茅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6月24日,约翰·杨在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戴家巷的一家咖啡馆向游客介绍咖啡。新华社记者曹梦瑶摄

“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希望每一位来这里品尝咖啡的客人都能感受到百年前普洱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约翰·扬介绍道。

谈及开咖啡馆的初衷,约翰·杨感慨道:“普洱茶有三宝,但除了普洱茶和石斛花,很多人不知道普洱茶还有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咖啡。"

同样促使约翰·杨选择咖啡行业的,还有2020年上映的青年创业电影《一点钟的家》。约翰·杨希望自己能像影片主人公李少群一样,在传统茶道中另辟蹊径,带动村民种植高品质的新鲜咖啡。

2021年,john young与创业伙伴一起创办了一草香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保护普洱老街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致力于打造“咖啡+文化旅游”的品牌。

6月24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游客在约翰杨的一家咖啡馆品尝咖啡。新华社记者曹梦瑶摄

和约翰·杨一样,杨宏建致力于在老一辈传下来的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念。

作为“咖啡三代”,杨洪建的爷爷和父亲是普洱最早从事大规模种植咖啡豆的农民。1988年,准备开拓中国市场的雀巢公司来到云南,寻找适合大规模开垦的咖啡田。经过几轮筛选,雀巢最终被选定在杨家农田所在的大开河村山谷。

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山谷高温高湿环境,大开河村的咖啡豆品质高,生产时间短。而咖啡豆的收购价长期受咖啡期货交易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咖啡农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近年来,市场对咖啡的热情一直在上升。"杨洪建说,如何提高咖啡豆的附加值是现在的关键。

云南省普洱市野鸭塘山谷庄园的咖啡田(资料照片)。新华社

凭着从小对咖啡种植的深厚感情,杨洪建于2020年辞去昆明教师一职,回到家乡大开河村,与其他咖啡农一起打造集咖啡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野鸭塘谷庄园。

在开垦的咖啡地旁种植洋槐、柚树等树木,既能恢复森林植被,又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增加暴晒、蜂蜜处理等咖啡处理方式,可以减少清洗鲜果产生的大量污水,改善村庄周边的河水水质...与父辈粗放的种植方式不同,为了保护位于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的庄园环境,杨洪建和他的伙伴们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网站和社交媒体招募志愿者,大开河村独特的种植历史和环境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到杨洪建的庄园。短短一年时间,山谷庄园迎来了16批近200人的以专业咖啡师为主要成员的志愿者团体。他们来到这里帮助提高咖啡豆的质量,并义务为周围的咖啡农普及咖啡果加工知识,讲解咖啡文化。

2021年,通过与周边咖啡农合作销售优质熟豆、挂耳等咖啡产品,杨洪建将咖啡产出附加值提高了10倍。400多亩咖啡园中,200亩获得了欧盟的有机认证,380亩被改造成了高品质的咖啡园。

正如《我会在一点钟回家》的导演许宏宇解释为什么电影的英文标题是咖啡或茶。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咖啡代表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感受。无论是选择传统还是现代,中国还是西方,还是寻求共存,咖啡和茶都可以来自同一片土壤。

约翰·杨(John young)说,一百年前,普洱当地人只是坐在街边,在街边的乡村茶馆里喝一碗当地的普洱茶。现在选择坚持开路边咖啡馆,希望喝咖啡能像喝茶一样成为一种流行的习惯。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也有悠久的咖啡文化,云南也能生产出性价比高的咖啡。”谈及未来,杨洪建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965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