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民间习俗传说有哪些 冬至民间习俗传说的介绍
1.冬至吃“迷人的耳朵”。
中国北方有“冬至是饺子,夏至是面条”的说法。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饺子,原名焦耳,据说是中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看到很多穷人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焦耳祛寒汤”。他的做法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他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在锅里煮好后,他把它们给了病人,每人两个焦耳耳朵和一碗汤。人吃了祛寒汤后,浑身发热,气血通畅,耳根发热。过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一直给药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和烂耳朵的复原。他们把食物做成迷人的耳朵形状,称之为“饺子耳朵”和“饺子”。从此,“祛寒焦耳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每到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饺子,心里还惦记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有“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2.完成一整年
冬天吃汤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江南。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吃汤圆老一岁。汤圆又称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甜点。“圆”是“团圆”、“圆满”的意思,所以冬至吃汤圆也被称为“东至团”。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以用来互赠亲友。冬至,老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亲戚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汤圆,然后用肉块装在盘子里祭祖。
3.做饭的伴侣。
在江南地区,人们有冬至煮红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的才人作恶多端,死于冬至,死后成为瘟疫,依然祸害百姓。但这种疫鬼最怕红豆,所以人们在冬至之夜聚在一起吃红豆和糯米,以此来辟邪避灾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