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秋后问斩

古代为何秋后问斩,第1张

古代为什么秋后问斩 为什么古代秋后问斩

这与古代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春夏万物生长,秋冬树木枯萎,象征寒冷。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气。皇帝既然是天子,就应该见机行事,处决犯人也应该如此。秋分过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在古代天文学不发达的时候,这样的节气变化自然是重要的季节。在古代,由于科学的不完善,人的一切都得顺应天意。官制不仅要与天意相结合,赦免也不能违背天意。

春夏是万物生长滋润的季节,秋冬是厮杀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规律。因此,人们必须遵守它的规则,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没有人愿意为此冒生命危险。感受天人,顺应天道,应该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无上智慧。我们现在更多的解读为敬天敬地,遵纪守法。

儒家,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王配天,谓之道。日四时,王有四策,四策若为四时,则为俗。天人共享。庆春,赏夏,惩秋,惩冬。”庆、赏、惩、罚是帝王的四种统治行为,要适应四季的变化。董仲舒认为,春夏要赏,秋冬只能行刑,这就是后来的“秋后问”。

古人认为砍头是阴气重的事,所以要在中午进行,这样阴阳可以互相平衡,起到缓冲的作用。西汉时期,行刑时间在农历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唐代将行刑时间定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2496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9
下一篇 2022-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