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昆虫在寒冷的冬天冻不死 有些昆虫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冻不死
因为昆虫的生理变化,在冬天到来之前找到一个更温暖的地方过冬,即使经过漫长的冬天也不会冻死。昆虫是变温动物。他们的体温随着气温的升降而变化。当天气变冷,光照时间相对减少,它们的体温会变低,生长发育也会变慢。冷到一定程度,它们就停止生长,失去活动能力,不吃不动,准备度过寒冬。
冬天,昆虫不仅身体内部发生生理变化,生活行为也有很大变化。在北方,昆虫在冬天度过长达57个月的时间。它们在冬眠之前,会贪婪地吃下大量的食物,使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尤其是脂肪的增加。另一方面,因为昆虫在冬天不活动,新陈代谢很慢,所以消耗的营养很少。这样,他们可以长时间忍受饥饿而不死亡。
昆虫体内的水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普通自来水一样,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很容易结冰。如果昆虫体内的游离水不排出,它们将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而被冻死。游离水的排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停止喂食到冬季阶段。此时昆虫随粪便排出体内大部分游离水,同时也有一部分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此时,昆虫体内的水分流失20%至25%。第二阶段在气温降至8〜9 C时进行,此时昆虫已进入越冬场所躲藏,但尚未进入真正的越冬状态。在这一过程中,1%至4%的水由于诸如制茧等物理活动的消耗而损失。这样,昆虫体内的水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在零下几摄氏度也不会结冰,而随着自由水的减少,体细胞原生质中盐、糖等物质的浓度会大大增加,使胞内液的冰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