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三袁的公安是什么意思

公安三袁的公安是什么意思,第1张

公安三袁是指哪些人 公安三袁指哪些人

安三元(又名三元)指明末三个姓袁的散文家兄弟。他们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原是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他的文学体裁被称为“公安派”或“公安体”。

袁宗道(1560 ~ 1600),字伯修,号潘宇,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庶吉士被选为第一候选人,被任命为编辑,官至右庶子。“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之一,与狄鸿道、中道并称“三元”。荆州公安人。在文学上,他既反对复古模仿,又注重学习前人“古文为贵”的精神。他先后发表了两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两篇论文批驳了前后“七子”违背文学发展规律,鼓吹抄袭和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要“学学生的理论,也要向他们学习”。万历二十六年,三元在北京西郊郭崇寺共同发起“葡萄社”,并撰文抨击“七子”。他冷静、稳重、平和。他当官生活了15年,“省内交友,单纯社交”,“不从错误的人身上拿钱”。作为东宫的官员,死后口袋里只有几块金子,几乎不能下葬。他是22卷本《白素斋集》的作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大多是自发的、自发的、自然的。代表作有《谭山一号》、《方上山》、《小西天一号》等。

袁宏道(1568 ~ 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学堂”教头,袁宗道二弟。字仲郎,字无学,号石公,号六休。荆州(今湖北)人。袁宏道一直无心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了进士,却不想做官。而是去拜访老师学习,游山玩水。辞去吴县县令,周游苏杭,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初游西湖》。他天生热爱自然景观,甚至冒险登船。他曾说:“热爱生命,游山玩水有什么用?”“与其死在床上,不如死在冷石里。”(《从开仙寺到黄岩寺瀑布》)在爬山临水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格外高涨。

袁中道(1570-1623)进行小修。湖北公安人。“公安派”头目之一,袁宗道、袁宏道的弟弟。16岁时已是中年秀才,自诩英雄,性格豪爽,爱好交友,读老庄、佛学书籍。经过几次成人考试,万历年间中进士,授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就是能写的越少,长得越英雄。与哥哥宗道、弘道并称“三元”,两人都是公安派成员。其性能略逊于弘道。反对复古、仿古,认为文学随时代而变,认为“世上没有什么是一百年不变的”;崇尚真理,表达精神。针对他晚年许多俚词的精妙之处,提出了重精神、重风格的主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2206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