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医疗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是苏州市政府重点专项规划,由苏州市医疗保障局编制,经市政府第1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1年9月30日印发实施。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医疗保障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
一、规划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医保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五年,是医保行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规划的目标是符合国家改革精神,符合苏州发展实际,符合群众的良好期待,为苏州医疗保障发展开好头。
规划的主要思路是:在“十三五”初步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抓住医疗保障发展的机遇期,积极应对基金收入压力加大、支出预期上升等挑战,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期间我市医疗保障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二。计划的主要内容
该规划由四章15节组成,约两万字。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形势
从医疗保险制度、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市级统筹、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耗材供应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医疗保险信息化水平、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医疗保险机构改革等10个方面总结了苏州市医疗保障“十三五”取得的成绩和“十四五”的发展基础。进而从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医疗保险改革深化、制度改革缺失五个方面分析了苏州医疗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指出了医疗保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为支撑,全面落实医疗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权责明确、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建设苏州。 同时,该计划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16项主要发展指标。
规划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市级统筹,区域一体化。
主要指标和预期目标
第三部分:重点发展任务
为落实“十四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苏州市医疗保险的具体工作措施和任务。共确定了9项重点发展任务和13个重点项目。
关键发展任务
完善待遇保障机制。计划是明确的。2022年底前,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现市级统筹,医保待遇实现规范统一、公平适度。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增强门诊互助保障功能,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完善保险筹资机制。方案提出,按照国家有关改革思路,建立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与基本卫生需求相协调的筹资机制,适当降低单位缴费比例。居民医保在稳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度提高了个人缴费的权重,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的比例达到2: 1左右。
继续推进医疗服务改革。该计划提出,实施更高效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完善医疗保险基金总预算法,重点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到“十四五”末,DRG支付的住院费用占住院基金总费用的比例将达到70%,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完善医疗保障基金监管机制。计划是明确的。“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基金监管长效制度,综合运用现场检查、远程监控、智能审计、专家评审、大数据筛选等监管手段,以及协议、行政、司法等惩戒手段,依法打击欺诈和保险诈骗行为。完善医疗保障信用评价机制。
全力推进医保数字化转型。推进国家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建设和上线运行,加强信息技术对医疗保险重点领域改革的支持,提高医疗保险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进协同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明确规划,全面实施阳光采购政策,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采购和在全省统一阳光采购平台公开交易。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分类评价体系。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要探索建立医疗保障部门评价体系,对政策措施、经办服务和医疗服务开展分类评价,促进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促进政策措施、经办服务和合理规范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不断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大力推进以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为核心的医保公共服务“四化”,不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医保公共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支持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引导商业保险行业赋能,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地标。
重点项目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法制保障、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宣传引导五个方面明确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