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寺(旺季);15元(淡季)
旺季:8:30-17:30(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9:00-17:00(11月1日-3月31日)
入口:http://m.s11.cn/tehui/ty/
扩展:
多福寺坐落在绝味山上。该寺始建于786年(唐贞元二年)。唐代沙陀将军李克用、后唐父子李曾在此拜佛。寺内现存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石碑有“东裕元麦汉唐”的记载。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晋王李克用,其子徐村在此焚香刻石,即山寺。”毁于宋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8)在原址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坐北朝南,亭台楼阁都是砖、木、石结构。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独特,被称为“真三院”。一共9家医院,都是前后左右3家医院。现有建筑有三个庭院。
1.先进院子。
(1)山门(天王殿)
首先看到的是3间宽大的山门,也是天王庙。山门外有哼哈二将,内有四天王。
(2)钟楼和鼓楼
进入山门后,左右各有钟鼓楼,钟鼓楼相对而立。多福寺每天早晚,钟叫“晨钟”。此时,鼓楼会和钟楼一起敲“晨钟”,早晚各敲108下,与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相吻合。黄昏时分,敲钟前需要击鼓。
(3)大雄宝殿
过了钟鼓楼,迎接你的是大雄宝殿。多福寺主殿大雄宝殿,宽7间,深5间。它歇息在山顶,有重檐,铺有五个拱门,四周有回廊。其规模宏伟,内有三佛四菩萨,高达一尺多。主像后有一尊倒立的观音像,是明代的杰作。殿内三面墙上绘有84幅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以沥粉勾勒衣服,单幅附自然山水。
2、第二进院。
前面是藏经楼,东边是红叶洞和文殊亭,西边是黑龙殿和龙池。
(1)藏经阁
藏式宝塔宽五间,为双层建筑,下有洞天阁。六根木柱立在洞前,形成了宝霞。洞内青石为无梁结构,洞两侧明石柱有傅山手迹。尚格藏经楼是一座悬于山顶的重檐。藏经楼东侧有3座文殊阁,其中有3尊佛像,高约5米。它们的造型精美逼真,是古代泥塑艺术的瑰宝,周围明代壁画保存完好。
(2)黑龙堂和龙池
黑龙堂是一座坚硬的山楼,三室宽,一室深。大殿内神龛中有龙王,左右有“风、雨、雷、电”四大神兵。寺前有一口古石井,井底石板上刻着一条青龙。据说是文殊菩萨留下来当龙池的。
(3)红叶洞
红叶洞来自一个传说。当年,洞里住着一位主人,人称“红叶主人”。山洞前有一棵大杏树。果实又大又甜,入口即化为甜水,称为“一把水”。后来主人死了,怕没人知道,就坐在莲台上,光芒四射,映着这棵大杏树的红光,人都被红光吸引了。然而,宿主已经死亡,人们只能看到树叶发出的红光,所以这个洞被命名为红叶洞。
(4)文殊亭
文殊阁是一座两层阁楼,位于红叶洞,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
3.第三庭院(千佛殿)
千佛殿是多福寺最高的建筑,有五间宽室和三间深室,是一座山顶式建筑。两侧有厢房,石阶左右两侧有方形牡丹池,池中种有数千株唐代牡丹,可谓牡丹之祖。
此外,寺东约11米处,飞云峰刻于崖上,南面有尼姑院。悬崖附近有三间石屋,石头高达数丈,曾是尼姑的住所。现在小院依然存在。寺内松柏参天。出了多福寺东侧的小门,顺着石阶小路,在北侧的山谷边缘,有两棵同根生、相互缠绕的古柏。他们被称为“师徒柏树”和“夫妻柏树”等。这棵柏树有许多感人的传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