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录取批次
录取3批,其中本科2批,专科1批。高校录取是分批进行的。
1。本科提前批。包括军事院校、体育类本科院校、艺术类本科院校等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专业)。强计划、综合评价(A类院校)等类型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之前。
2。本科批次。其中,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B类院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的录取安排。,都是在本科提前批之后,本科批次开始之前做出的。
3。专业批次。其中,体育、艺术、定向培养士官等。是在普通班投档之前录取的。
(二)自愿设定
1。普通类每批次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其中本科提前设置20个高校专业组志愿,本科和专科分别设置40个高校专业组志愿。高校每个专业组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学科调剂志愿。
此外,对高校专项计划、综评(B类院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志愿采取传统(顺序)志愿填报方式。,分为历史、物理等科目,设置1个院校志愿,包括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志愿服从调剂。
2。各批次体育采用平行志愿方式,设置20所院校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置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科目调剂志愿。
3。艺术类有传统(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方式。录取批次设置为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批次两个批次。
(1)本科提前批次
艺术类本科提前三个小批次,具体如下:
第一批: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艺术类院校(包括少数参照部分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原“211工程”院校审查的艺术类专业,中央部门所属非艺术类学校审查的艺术类专业,传统上(顺序)是自愿设置的。
第二批:省统考成绩录取的省内外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平行志愿。
第三小批:除第一小批外的其他院校测试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设置传统(顺序)志愿。
(2)专科批次
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学校考试成绩录取的专业采取传统(顺序)志愿设置。考生只能选择使用省统考成绩或校考成绩的院校之一填报。平行志愿有20所院校,每所院校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学科调剂志愿。传统(序列)志愿设置1个高校专业组志愿,包括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学科调剂志愿。
4.每批次志愿录取后,将设置志愿征集,与对应批次志愿设置一致。
(3)志愿填报
各批次志愿采用“高校专业组专业(类别)”模式。专业组是高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选修科目的要求而设置的,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考生的学业水平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所在院校专业组选考科目的要求,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1。平行志愿【包括艺术传统(顺序)志愿】。考生在了解各批次省份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排名信息、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在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或专题网站分两个阶段在线填报志愿:
第一阶段:6月28日-7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包括普通本科提前批志愿,包括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计划、其他院校等。体育或艺术类专业本科生提前志愿;普通本科批次志愿。
第二阶段:7月27日-28日,按专业批次填报高校专业组志愿。第一阶段未被各批次院校录取的考生可填报,包括普通、体育、艺术类专业的批次志愿。
2。寻求志愿者。各批次平行志愿[含艺术传统(顺序)志愿]录取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专业组、专业(类别)及计划数。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网上表格征集志愿。
考生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规定,以及我省公布的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填报高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志愿,并对所填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因考生本人的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4) 体育、艺术类考生可填报普通本科和专科批次志愿。
(5)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根据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所在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别)的成绩要求,以及考生本人的体检结论,慎重选择,准确填报志愿。
(6)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凭本人考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填报平行志愿[含艺术传统(顺序)志愿]和网上要求志愿,并对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无需当场签字确认志愿信息。在志愿填报截止日期前,考生可以在网上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七)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办、中学和有关单位要结合本意见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考生志愿填报的宣传、组织和指导工作。
(八)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按教育部和我省有关文件执行。其中,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四类志愿不允许同时填报;如果符合多项资格条件,只能选择一项填写。
(9)报考少年班、残疾人单打、体育单打等的考生。,因其有特殊要求或在中学的学习经历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其成绩要求和志愿填报方式。
(10)根据教育部规定,自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含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下同)录取后放弃录取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备报考专项计划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