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合肥市办学十条禁令》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遵循数学和儿童发展规律,按照“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控”的总体思路设计实施小学数学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小学数学作业管理,提升小学数学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优化作业质量,有效减轻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统筹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教师主要负责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他们要探索在不同的学习环节设计不同功能的作业,提高利用作业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校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他们要按时完成作业,养成积极、独立、认真做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的好习惯。
(二)科学原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坚持量力而行,精挑细选作业内容,面向整体,注重个体差异,合理确定作业数量,统筹考虑作业时长。作业的难度不能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
(3)教育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落实德育育人根本任务、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要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原则。作业的设计要以单元为视角,是主题性、探索性、实践性、跨学科的综合作业;要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不仅要关注作业的结果,还要关注作业的过程和习惯。
(5)技术原则。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业分析和学习情况诊断,强化作业批改和反馈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建立学校和年级组的作业管理机制。
三。基本要求
(一)遵循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学科总目标,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是数学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理念。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重要依据,是教师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的科学模板,必须紧紧遵循。教师要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习部分的要求,理解教材作业的设计意图,梳理作业体系,合理选择和编辑作业,灵活改编作业,科学创设作业,杜绝没有任何选择就随意布置作业,构建基于课程标准、注重数学素养、循序渐进、以能力为导向的作业体系。
(B) 单元视角,整体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树立整体意识,立足于数学知识体系,从单元角度统筹规划,根据内容目标、重难点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作业。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知识体系、单元目标、课堂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设计具有整体性、典型性和层次性的作业。
(三)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夯实基础、发展能力为重点,系统设计符合学习规律、注重迁移应用、突出重点难点、适应学生基础的分层作业。分层次布置基础作业和延伸作业,鼓励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加强实践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作业。让学习上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潜力,中等水平的学生发展能力,学习能力暂时不足的学生巩固基础。
(D) 轻重适中,难度适中。要加强对作业数量和质量的监管,布置权重适中的作业,让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避免布置同质化作业,杜绝超出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学生能力的作业。
(5) 认真改正,及时反馈。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要及时、认真、规范地批改作业,并根据批改结果综合分析学习情况,发现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对困惑和问题进行反馈和点评,做到准确、详细;要积累典型案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㈥全面管理、监测和研究。要制定运行管理标准,建立学科运行整体管理机制,加强运行日常检查和效率监控,定期开展检查测试反馈。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开展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研究与培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评价和辅导的能力。建立优质校本作业资源库,推进优质校本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四。内容和形式
工作设计
作业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设计目标,通过选择、改编、创造,科学设计符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要求、体现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类型作业。
1。设计目标
作业的目标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情况拟定,要与课程目标一致,发展数学核心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2)了解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探索真实情境和数学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的过程,从而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逐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4)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和提出问题、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设计路径
学校要开展以作业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究,可以采取选择、改编、创造三种路径实施作业设计,不断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1)选择和编辑。选择的作业内容一般来自课本和配套教材等。,从中可以选择适合真实学习情境的作业题进行设计和编写。在选择作业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覆盖和落实,避免盲目堆砌和机械重复,突出基础性和适用性,从作业数量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次要求,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作业的改编。改编作业的内容要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对教材和配套教材上的作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它可以适应问题的情况,增加或减少条件,打开问题,改变问题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作业的改编要灵活、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可以从作业的难易程度分层次要求不同的学生,提高作业的准确性。
(3)创建一个赋值。【/s2/】创设的作业内容从单元的角度整体强调主题性作业的创设。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探究问题的设计、作业方法的多元建构、选择和运用、学生作业的指导和引导、鼓励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在数学作业中的应用和整合。作业要有情境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可以从作业类型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增强作业的发展性。
3。设计类型
教师要勇于探索和尝试不同类型的作业,使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练习,还可以安排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以体现作业类型的丰富性。
(1)书面练习。【/s2/】笔头练习题是指通过纸笔表达呈现解题结果或过程的数学问题。这是最重要的数学作业。一般书面练习首选课本上的练习和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在选择它们时,首先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透彻地解读每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和相应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内的作业目标,适当删减或补充习题。书面练习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和重视个体差异。
(2)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作业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后,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作业形式。主要适合大三学生。口头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说话来描述、分析和解释数学现象和问题,可以有效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在设计口语交际作业时,要对说什么和怎么说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简洁、严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分、画、折、称、量、拼、做而完成的操作。动手作业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运算、意象运算、符号运算三个方面展开数学思维,借助动手操作发展数量感、空概念、几何直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设计动手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明确操作要求,便于学生操作和呈现。
(4)数学阅读。小学数学阅读作业一般分为两种:读课本和读课外书。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对教材内容有更完整、连贯的把握,对概念、规律、公式等重点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给予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分享阅读成果。
(5)实践经验。实践体验作业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基础,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探索规律、调查发现、实践应用等。让学生经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与伙伴合作,如何有效地呈现和分享实践成果等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实践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实用性与知识性、自主性与合作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转让
1。严格控制文字工作总量。学校要建立各学科工作量的协调统筹机制。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但在学校安排适当的巩固练习;初三至六年级,各科书面作业总量平均每天不超过60分钟。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三至六年级数学书面作业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定义操作的具体要求。学校要研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学作业完成要求。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绘图工具的使用、自觉检查等;口头作业的基本表达规范;动手操作中学习工具和操作要领的选择;读数学的时候,要圈起来,批注;在数学体验作业的实践中,需要明确问题、学生参与的方式、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从而增强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3。鼓励给人布置作业。老师应该尽量提前做好布置的作业。原则上,他们应该在课堂上布置作业,鼓励分层,灵活和个性化的作业,科学地将书面作业与其他类型的作业相匹配,并探索跨学科的综合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的培训,禁止安排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校基本完成数学书面练习。对于其他类型的高难度数学作业,鼓励教师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指导学生完成。
4。合理安排布局。学校要组织教师充分研究学校情况和学习情况,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布局。注意培养小学生独立记录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作业批改
1。所有作业都是分批改的。老师要分批批改所有作业,不能要求学生自己批改作业,也不能要求家长批改作业。鼓励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批评。老师应该第二次批改学生的作业。
2。及时规范的作业批改。教师要按时收集、批改作业,加强作业批改的时效性。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有科学的批改标准,规范的批改符号、等级和日期。鼓励老师给予鼓励性的评语,杜绝使用侮辱、嘲讽等文字和符号批改作业。鼓励教师探索充满童趣、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批改方法。
3。注意典型亮点的收集。教师不仅要判断学生的作业是否正确、规范,还要关注学生解题的方法和过程。关注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及时肯定。注意收集作业中的典型错题,便于后续针对性的点评和辅导。
意见和指导
1。准确分析学业情况。教师会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在批改班级作业或单元作业后,准确分析作业批改和评价的结果,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数感、数量、符号、计算能力、几何直觉、空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注重全面发展。对作业中常见的或个别的问题,要通过集体点评和个别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复习、巩固和拓展,尤其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正确引导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合理督促孩子回家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他们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过程表现。,以免增加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和成功观。
4。创建校本作业。在作业评价和辅导过程中,鼓励发挥信息技术在收集、整理、分析、诊断和积累数据方面的优势,制作学生电子错题集或指导学生自行制作纸质错题集,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优质作业资源库。鼓励学校创建个性化的校本作业系统,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动词 (verb的缩写)检查和评估
(1)监督检查。各县(市、区)要在充分学习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主题,开展督导、检查、研究和指导。学校要指导完善小学数学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对所辖学校小学数学作业管理的督导研究,督促学校认真落实本意见。
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评价和辅导的过程管理。学校要根据本意见进行检查和自查,对不符合本意见规定的要及时整改。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省市审定的教材。学校要制定小学生低、中、高中段数学作业计划,按要求制定并实施小学数学作业标准。要协调各学科的作业量,合理确定数学作业在总作业量中的比例,建立总作业量的审核监督和定期质量评价制度。
(2)评价导向。各县(市、区)要将小学数学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监管部门要将小学数学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小学办学行为监督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当将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评价和辅导纳入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内容,纳入数学教师教学业绩和绩效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作业的“来源、内容、类型、难度、要求、时间”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创新评价方式,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学习类app的监督管理。
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科学认识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警惕和纠正“题海战术”、“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良教学现象和偏见,禁止重复性、机械性、惩罚性、随意性作业,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树立“数学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