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臭味是哪有问题

爱吃臭味是哪有问题,第1张

为什么有人喜欢吃臭味食物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吃有臭味的食物?

李莉

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感官享受的角度,发出臭味的东西似乎都是危险的,令人不快的。但是,在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中,确实有一些食物是以恶臭闻名的,有些甚至是以令人恐惧的方式存在的。国外的臭东西大多是腐肉,比如瑞典鲱鱼罐头,冰岛臭鲨鱼,爱斯基摩基维亚克,意大利活蛆奶酪,中国安徽臭鳜鱼,董酸菜鱼,四川扎巴臭猪肉,舌尖上的中国引进的沙蟹汁。也是类似的做法。生肉经过腌制和自然发酵。中国人在吃臭食品这件事上走得更远。从南到北,从蔬菜豆制品到肉类,没有什么不能臭的。在中华美食的谱系中,“臭”是一种不同风情的味道:湖南臭豆腐、柳州螺蛳粉、北京豆汁、贵州紫金牛根、臭苋菜梗、臭千块、臭腌蛋、臭百叶帘、臭冬瓜、江浙的臭咸鲣鱼……几乎什么都不能臭。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吃有臭味的食物?我有兴趣写一篇短文来分析一下。

首先,香味和气味只有一线之隔,就像打翻的香水瓶。香多了变成臭,臭只是香多了。比如雷雨过后空的空气总是很清新,还有淡淡的青草味,似乎闻起来有点甜。那是空空气中臭氧含量低散发出来的味道。你可以在森林里、瀑布下、海边、河流里闻到这种味道,人们只想深吸一口气,沉浸在雨后的清新和愉悦中。但当臭氧浓度升高时,会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伤害,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咙。吸入臭氧的不适是眼睛疼痛,喉咙疼痛,无法控制的咳嗽,以及咳出肺部的可怕感觉。高浓度臭氧有多难闻?确切的说,不是臭味,是鱼腥味,很接近鱼塘的味道,只是有点浓,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鱼腥味。很多气味被稀释很多倍,产生香味。所以,就像有的人是重口,有的人是轻口一样,人与人之间对某种气味的浓度的耐受阈值应该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比如,对某些人来说,榴莲是一种恶心的水果,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榴莲有一种很浓的香味。榴莲的味道其实并不臭,只是太浓烈了,有点呛人。越成熟的榴莲,“气味”越醇厚。基本上咬一口,任督二脉就打通了。但是榴莲味道真的很好吃,而且绵密,回味无穷。能不能享受到这种美味,就看你是不是榴莲了。每个人的嗅觉都不一样,同样的气味,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气味。

其次,我们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恐怕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控制不住自己。就像香菜这种味道特别的蔬菜,有些人对香菜很疯狂,成为它的忠实粉丝,但还有一群人对它恨之入骨,闻了就想吐。人类的喜怒哀乐是不相通的,就像香菜的好恶是不相容的。-这有什么意义?这是遗传的。香菜中含有4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82%属于醛类。携带O26A2基因的人对醛类物质特别敏感,闻到醛类物质的气味就会恶心。所以讨厌香菜味道的人,完全是由他们独特的基因特征决定的。这是无法改变的偏好。不爱吃香菜的人会恨一辈子。作为人类,我们其实是自己基因创造的机器。任何个体都只是基因组融合的临时载体,寿命很短。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可能只在于特定基因的某一部分的延续。人类自负自己有自由意志,我们确实容易产生这种错觉。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携带O26A2基因的人,看看你能不能改写你的源代码,用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变你的人生,永远不抛弃香菜的肥皂味?

再次,吃味应该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味觉记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历史无意识。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人类保持食物新鲜的手段有限,吃腐烂发臭的食物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动物的腐肉是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适度的霉变腐烂可以将蛋白质部分分解成氨基酸,有利于人体消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些人喜欢“臭”的食物,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历史无意识造成的。过去,我们可能会骄傲地认为,人体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完美艺术品。事实上,今天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身体里的所有成分都是为了平衡利益和风险而设计的,是进化的妥协和妥协。臭食是人类进化的遗产,旨在让人类的食谱粗放向下,从残酷的大自然中获取人类所能获得的一切食物资源。人类饮食的限制太广了。不同的动植物,同一动植物的不同部位,食物从新鲜到腐败(或发酵)的不同程度,都可以列在人类食物质量从优到劣的谱上。当人口增长,食物变得稀缺时,首先短缺的永远是最爱的优质食物,于是人们被迫拓宽食谱,将二等食物纳入其中。但是,新的食谱提高了人口限制,允许人口再次增长,所以二等食物也开始短缺,然后继续向下发展...这个循环一直持续到所有潜在的食物来源都被充分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食谱继续沿着质量谱向下扩展。不可否认,人类的各种臭食物,都是在人类食谱拓宽扩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更何况,吃臭远不止是口腔或鼻腔。臭是从味觉到嗅觉的一种升华。人类在味觉上对气味不敏感,但在嗅觉上对气味非常敏感。当气味从口腔进入鼻腔时,气味感受器检测到数以千计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口腔味蕾发出的信号交织在一起,气味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升华,这就是所谓的独特风味。没有臭不可闻的食物,也不是人类感官的互联和复杂连接。以臭豆腐为例,臭豆腐闻起来“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臭豆腐中的臭盐水。在卤水发酵的过程中,臭豆腐产生的复合硫化氢有刺鼻的气味,所以很难闻。而豆制品中富含的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味道鲜美。放入烧红的菜籽油和茶油锅中慢火煎至豆腐变黑,表面膨胀,捞起。此时经过高温油炸,卤水中的植物乳酸菌与植物油迅速反应,臭味不再那么重,而是散发出香气。你口中的臭豆腐,吃起来外嫩里嫩,嫩豆腐里鲜爽,炸豆腐里香脆。看似臭而不香,但咬一口就能体会到极致的美味和口感,让人完全忽略它的气味,感受它的气味。直到你把装着炸豆腐的手推推车留在街上,走了很远,才突然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萦绕整条街。臭豆腐的味道就像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也跟着来了,那么持久,那么强烈。你发现你很难去分析刚才吃臭豆腐过程中复杂的感觉统合。

最后,我觉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吃臭也是一种好奇心。因为生活平淡,所以引起强烈的“杀了我”的欲望。生活总是不完美的。很多时候,人们希望在拥有欢乐的时候补偿一些眼泪,在拥有爱情的时候补偿一些粗暴的感情,在拥有平静的时候补偿一点动荡。我们人类的需求是多样的。所以,人类食谱的酸、甜、苦、辣、咸、臭的延伸,是为了服务于我们需求的多样性,挖掘和满足人身上丰富的、微妙的、多变的感情。就像老子说的,“天下人都知道,美就是美,恶就是恶。”从审美规律来看,美与丑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庄子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化腐朽为神奇,神奇为腐朽”。食物气味作为一种猎奇心理,来源于人类的基本驱动力——好奇心,也是扩大美的定义的一种极端表现。由于与正常饮食的巨大反差,食物的气味具有强烈的新鲜感,根据不同程度会产生叛逆感(反传统)和震撼感(深刻)。这些心理感受都打通了人的感官通道,形成了紧张、兴奋、最终释放的愉悦体验。

人的“五官”中,视觉最直观,听觉和味觉的对象范围有限,触觉给人强烈的感觉。但由于日常接触的材料大多是普通的,往往被埋没在平庸之中,只有嗅觉是最微妙、最复杂的“感官取向”,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气味里都藏着一种乡愁,还有无数的曲折,还有无数的个体生命。很多食物,哪怕臭得令人头晕目眩,臭到人神共愤,臭到挥之不去,千里之外“杀人”,但还是有很多人爱这个味道,追这个味道。可以说,发臭其实是人类饮食的最高层次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7165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